荣氏家族的百年沉浮

来源 :中国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锡是江南颇为独特的一个城市。
  3000多年以前的周代泰伯奔吴,立足梅里,把先进的中原文明传播到“荆蛮之地”,开风气之先。公元前202年正式建县,因境内锡山锡、铅资源枯竭而取名“无锡”。到了隋唐时期,大运河贯穿东西、交通便利,明清时期成为长江流域四大米市之一。十九世纪中后期,沪宁铁路建成通车,与长江并驾齐驱形成了“大十字”的物流框架,极有利于现代工商企业的发展。
  一个日后给现代中国工商业造成了深远影响的家族就在这里诞生,这就是荣氏家族,就在无锡一个叫荣巷的地方。
  翻开中国百年经济史,有一个家族可谓独领风骚,这就是荣氏家族。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是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财团的企业。”
  一百多年来,“民族工商业先驱”、”民族商人”、“红色资本家”、“中华首富”等众多荣誉与称号接踵而至,荣氏家族就一直与时代同步,虽然几经沉浮,但依然不倒。尤其是作为家族的奠基人——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更是这个家族的传奇人物,一起创造了一个家族的崛起与辉煌。
  
  打工创业
  
  荣家祖上就有人做过大官,曾经家世显赫,但到了荣熙泰(荣毅仁祖父)这一辈,家道已经衰落。荣熙泰很小的时候就进入铁匠铺当学徒,成年后在外给人当账房先生、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
  由于家境贫寒,荣熙泰的长子荣宗敬在14岁时就不得不离开学堂,到上海南市区一家铁锚厂当起了学徒。当时是1886年,比荣宗敬小两岁的荣德生在私塾学校读书,因为父亲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他将来一定可以考科举当大官。
  荣德生却不这么想,他一直以哥哥为学习的榜样,想早日为家庭分忧,三年后,15岁的荣德生乘着小木船从闭塞的无锡郊区摇进了喧闹的大上海。
  在兄长的引荐下,荣德生进入上海通顺钱庄做学徒,此时的荣宗敬则在另一家钱庄做学徒。这为几年后他们和父亲一起在上海鸿升码头开一个名叫广生的钱庄打下了业务基础。经营上的稳妥再加上从不投机倒把,两年不到,荣氏兄弟便掘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桶金。
  
  “面粉”起家
  
  就在生意蒸蒸日上之时,荣德生南下广东,留下荣宗敬一人打理钱庄。在那里他呆了整整一年,广东人思想活跃,敢于开拓,善于经营,这些都使荣德生大受启发。他发现,从外国进口物资中,面粉的量是最大的,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销路非常好,而国内面粉厂却只有天津贻来牟、芜湖益新、上海阜丰以及英商在上海经营的增裕四家。
  荣德生看出了面粉行业的商机,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荣宗敬时,兄弟俩一拍即合。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荣氏家族事业迈出了其决定性的一步。
  农历二月初八,荣德生挑了这一良辰吉日破土动工,地点是在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取名保兴,有保证兴旺的意思,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个七亩地皮、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这是面粉厂的所有家当。
  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到抗战前,荣家的面粉厂已飙升到14家,另外还衍生出了9家纺织厂。
  
  动荡岁月
  
  “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这是荣熙泰留给两个儿子的遗训。兄弟俩一直以这句话来警戒自己,并因此在商场上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每当资金紧缺之时,沪上一些银行老板甚至会主动上门争相要求帮忙。
  荣氏兄弟性格迥异,荣德生处事慎重,考虑周密,而荣宗敬则敢于冒险,做起事来很有魄力。在兄弟俩默契配合下,荣家企业扩张步伐在不断加快,渐渐地厂房就从华东铺向了全国各地。
  1949年,国民党政权倒台前夕,荣氏家族内部出现了大震荡,这一年也是个分水岭,荣家由此走向低潮。国民政府在前一年推行币值改革和限价政策,不久就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
  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的出路。1948年11月,荣宗敬的长子荣鸿元因套购外汇被国民党政府判处缓刑,后交了一百万美元才算了结,情绪一度陷入低潮,不久就将鸿丰二厂纱机及设备售与大安纱厂,他则去香港另设大元纱厂,最后远走巴西,1990年客死他乡。其弟荣鸿三、荣鸿庆和荣德生之子荣尔仁、荣研仁等也先后离开上海。
  资金的外流,致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让荣德生气愤不已,“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分散海外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信任感。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如今,荣氏家族已经有第五代了,除少数仍继续留在大陆,大都旅居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德国和港澳等地。
  在荣氏家族中,荣毅仁这一辈健在的已经不多,比较活跃的只有荣宗敬的幼子荣鸿庆一个,现任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荣鸿庆经常来往于两岸三地,为的是进军大陆金融市场。从目前形式来看,一旦两岸放开金融上的业务往来,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有望成为首家在大陆开分行的台湾银行。
  在银行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荣鸿庆还不忘在纺织这个老本行上争取更多大显身手的机会,和他的银行发展策略一样,他也把纺织业的触角延伸到了大陆。1990年,荣鸿庆就同姐姐荣卓如一起来上海,决定将南洋纱厂移机来沪合资经营,与当时的上棉二十二厂合资开设申南纺织厂。总投资3000~美元的这家工厂是目前上海纺织行业最大的合资企业,荣鸿庆任董事长。
  尽管生意越做越大,却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已经8l岁高龄的荣鸿庆,无论体力,还是精力都大不如从前。
  
  “第三代”翘楚
  
  荣智健的同一辈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大都事业有咸,在海外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了继承荣家衣钵、延续荣家商业辉煌的中坚力量。
  荣智健以外,“智字辈”里事业最成功的首推荣智鑫,其父荣伟仁是荣德生的长子,可惜英年早逝。荣智鑫在家排行老六,是荣伟仁最小的儿子,父亲去世的时候,荣智鑫才5岁。15岁那年,他和家人一起来到香港。
  幼年丧父,荣智鑫的家境没有荣智健那样好,一切都只有靠自己。在美国麻省理工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荣智 鑫在美国电话公司做一名普通的工程师。三年后,他决定回香港“碰碰运气”,用筹来的50万港元跟几个朋友在香港合伙成立了一家名叫美联的烟草公司,专门代理美国牌子的香烟。
  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这家公司被一家美国企业收购,荣智鑫从中净赚一亿多港元。这时,荣智健还在四川凉山继续他长达六年的“下放”生活。
  1975年,电脑业一度成为香港制造业中的热门。荣智鑫及时抓住这个契机,投资200万港元,成立了荣文科技有限公司,1982年7月这家公司在香港上市,揭开了荣智鑫事业发展历程新的一页。
  荣文成立仅隔三年,荣智鑫又把挣来的一部分钱与其兄荣智谦合伙开办爱卡电子厂,此时,荣智健到达香港,兄弟俩决定邀请这个远道而来的堂弟一起加盟。
  如今,荣智鑫非常低调,很少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而那些身在异国的“智字辈”们的风光程度也绝不亚于荣智健和荣智鑫两堂兄弟。荣智鑫的二姐荣智美,曾任德国尤尼可公司经理,有德国商界女强人之称,自1954年定居德国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动德中两国贸易的发展。1979年中信创立时,荣毅仁才恢复工作一年多,她特地向德国奔驰汽车制造厂定制了一辆豪华面包车,作为礼物送给四叔荣毅仁。车子左右两边印有蓝色的中信中英文名字,在当时北京城里绝无仅有,很出风头。
  荣毅仁二哥荣尔仁的次子荣智宽,是巴西环球公司总裁,在巴西商界拥有崇高的威望,曾随巴西总统和外交部长多次出国访问。荣毅仁的侄女婿沙曾鲁,长期在美国从事核能研究,在著名的阿岗研究所工作已长达20多年,是享誉世界的核能专家。
  “当年,邓小平之所以让荣毅仁创办中信,除了看重他的个人能力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拥有这些广泛的海外关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说。
  1979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不久,荣毅仁在香港从事电子产业的侄子荣智鑫,以及在美国的外甥李乐莘是率先与国内建立业务往来的华人企业家。
  
  成长中的第四代
  
  “智字辈”大部分都步入晚年,比较年轻的荣智健也已经62岁了,就像荣德生当初把荣氏家业托付给荣毅仁一样,荣家第三代传人也将面临着确立接班人的问题。
  事实上,荣氏家族并没有将选才育才的范围局限在家族内部,而是广纳贤才,并且非常注重教育和培训,为企业长远发展做铺垫。
  自1919年到新中国成立,荣家先后开办了无锡公益工商中学、上海中国纺织工程补学校、江南大学、上海中国纺织染专科学校等,同时增设分设校内面粉、机电、化工、数理、商业、农业等许多专业系统,约培养高级人才1200多人。可是荣氏家族本身就人才济济,所以解放前的荣氏各大企业一般都是由荣家自己人独当一面。荣尔仁、荣德生的女婿李伟国、荣鸿仁等荣氏第二代传人都曾在荣氏企业里头身居要职,是荣宗敬去世后荣氏企业后期发展的几个主要推动者。
  自从荣氏家业转成公私合营之后,企业也就不再属于自己独立掌管,荣氏对于接班人的培养也就不像以前那么重视。直到1986年,荣智健加盟中信集团的时候,才重又让人们想起了接班人的概念。
  而现在,真正能算得上荣氏家业第四代继承人的就只有荣智健的后代了,在中信泰富的管理层名单上,荣智健的长子荣明杰和唯一的女儿荣明方都名列其中,从中不难看出荣智健对两个子女的有意栽培。
  现年35岁的荣明杰1993年进入中信泰富,在包括荣智健在内的10名执行董事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比荣明杰小3岁的荣明方在中信泰富也已经工作了8年,负责中信泰富科技项目的发展。
  荣智鑫之子荣文渊和荣明杰一样,有着与身俱来的商业天赋和野心,他不仅是方正数码的执行董事,还控制着荣智鑫创立的浩荣、荣文等多个公司。荣智鑫的女儿荣文蔚则是香港社交界的名媛,活跃于大小舞场派对。荣氏第四代的其他成员则生活在公众的视野之外,媒体鲜有报道。
  无论如何,荣氏家族第四代接班人问题已经提上了日程。回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荣氏家规
其他文献
江渔舟,一个80后海归硕士,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创办了四川省思创汇智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该公司执行总裁、同时获评建筑智能化工程师。他的成功创业之路成为众多有志青年奋斗的
天冷戴帽子保暖非常必要,特别是头发多数比较稀少,而且体质虚弱、怕寒畏冷,因此出门时最好戴上帽子来保暖。专家指出,长时间戴帽子,会导致头皮毛孔呼吸不畅,皮脂堆积于头皮,容易形成
近年来,资中县人社局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的工作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就业促进政策,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明显.荣获省政府授予的
隆昌县最近在全县19个乡镇(街道)和占湖管理所开发了120个公益性岗位,专项招用农村零转移人员,实现城乡统筹就业援助工作的新突破。县人社局结合实际,就公益性岗位的界定标准、招
在今年教师节来临之际.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光伟率队前往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走访慰问教职员工,代表省人社厅向全川技工教育工作者送上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
8月14日上午,在成都市锦江区大学生创业园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郑诚和他的两位创业伙伴正在电脑前忙碌。这天,他们要完成一个企业形象宣传片的后期剪辑工作。
【正】 我和李白谈了很久。我印象中的李白,一直是一个以在"世界500强"工作为荣的人。所谓的"外资企业",狭隘地说并非是专指"非内资企业"。在业内,"外资企业"通常只被定义为
选择决定命运。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今天,确实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一个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相互默契、良性互动、共同合作的时刻。经济连年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
期刊
广元市就业局实施一个模式,建立两大制度。构建五大机制,促进就业服务企业良性互动。该局实施的促进就业服务企业模式,即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为中心。开展调查、组织招募、开展培
内江市医保局针对参保群众需求.积极推进网络服务.搭建为民服务新型平台。一是上网查询个人权益查询。参保人员可通过市医保局网站.查询到自己的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