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导式沟通体系儿童患者及家属身心关系构建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儿童患者起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机体抵抗力低下,急速发展不易发现。儿童特别婴幼儿患者急性、易并发、危及生命。新生儿及体弱儿反应低下反而无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病情易反复且变化多端;各年龄阶段儿童患者不同,医生护士与监护人信任配合和身心关系构建乃重中之重。
  【关键词】 医患沟通;儿童及家属;学导式;身心关系
  1 儿童患者及家长身心关系特点解读
  儿童患者的身心特点:自我表达能力差;婴幼儿患病不会通过语言来表达其不适和要求,有时年长儿也不能完整、准确地自我表达病情,常靠家长代述,家长对病情陈述是病史关键但其可靠性差异很大。如婴幼儿腹泻后,其大便的次数、性质、持续、伴随症状由家长告诉医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患者腹痛不能准确地讲清楚疼痛部位。情感控制能力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患者认识事物时常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变化快,情感控制能力较成人明显低下。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患者。对儿童患者疾病的耐受力低,反应性强:3岁内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初期,中枢神经发育不完善,对外界刺激反应强容易泛化。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向大人倾诉,稍有不适和疼痛表现出烦躁和哭闹不安。患病后身心关系变化大,表现出恐惧、愤怒、惊骇、烦闷、不安等情感,发生夜惊、尿床等现象。学龄期儿童患者患病后考虑学习表现出抑郁、沉默、饮食不佳、睡眠不宁。害怕打针吃药,害怕与医护接触。复诊时表现更为突出。儿童患者注意力相对不集中、转移较快,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医护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需反复多次才能获得正确的检查结果:儿童患者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也逐渐增强,学龄期儿童患者患病后不愿别人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待,喜欢表现自己的能力,有时会表现出勇敢、合作、忍耐、肯吃苦、无所畏惧的气概,对限制自己活动的要求有抵触和反抗情绪。他们的身心关系承受能力有限,特别是在儿童患者疾病和治疗所产生的痛苦面前常常会将自身的弱点暴露出来,并且缺乏应对能力。住院期间离开了家庭,脱离了学校、社会环境,病儿(尤其是独生子女)突然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身心关系上会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对家属的依恋及依赖性增强。
  患儿家长身心关系特点:焦虑和紧张:普遍对儿童患者疾病缺乏认识,医疗知识知之甚少。对于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侵袭性的检查、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住院后加重的经济负担等产生担忧。家长对儿童患者过分的照顾和溺爱,甚至夸大病情,以期医生重视。不利于孩子儿童患者疾病诊治,对于一些慢性病儿童患者的教育也会产生影响。家长对儿童患者不正确行为容忍:对儿童患者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认为孩子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有歉疚感或迁怒于某个家庭成员。怀疑和不信任:家长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等千差万别,部分家长对儿童患者疾病不了解对治疗方案怀疑,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对部分医护由于礼仪、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不满,进而对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不信任;对医院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造成的治疗能力和条件的局限的不理解等等,造成家长对医院和医护人员过分挑剔,医护对他们及时有效沟通和身心关系构建重中之重。
  
  2 儿童及家长身心关系社会性影响
  和谐家庭环境对儿童患者身心关系影响:和谐家庭有利于儿童患者身心身心关系的成长。破裂家庭、父母争吵家族及单亲家庭等对儿童患者的身心关系不良。父母的文化、经济条件及性格行为。父母文化水平,特别是母亲的文化水平对儿童患者身心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只要不是极度贫困的家族,经济水平对儿童患者的身心发育影响没有明显差异。父母的性格行为对儿童患者影响极大,如过于冷淡忽视或粗暴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患者身心关系发育造成严重的扭曲,易于出现孤独、冷漠、粗暴、说谎、离家出走等不良性格。过分溺爱儿童患者出现心身症状:无病呻吟、依赖、脆弱、任性霸道等问题。家庭及夫妻关系是否和谐,父母对子女态度是否一致,会影响儿童患者身心发育。学校对儿童患者身心关系的影响,影响着儿童患者日后的身心发展。
  新生儿期易哭闹,医护在接触新生儿患者时,应动作轻巧、敏捷、熟练,以减少刺激,并用语言和抚触等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婴儿患者有爱抚需要和用形体表达喜悦、愤怒、惊骇等情绪,婴儿住院后,其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其缺乏安全感,常常表现出恐惧、孤独、抑郁和分离性焦虑。医护在接触婴儿患者语气温和,动作轻柔、爱抚。学龄前期儿童患者患者有依恋家庭的情绪,儿童患者疾病痛苦可引起儿童患者抑郁、焦虑、恐惧,儿童患者疾病的刺激和打击,可使幼儿患者出现退缩行为,曾经获得的行走、控制排便、自己进餐等技能可暂时丧失,医护要给予他们耐心细致周到的关怀和呵护,对住院病儿要多加关心,亲近他们,允许他们携带自己喜爱的玩具和物品,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变化。学龄期患者,可有情绪波动,产生抑郁、焦虑、恐惧、悲观、自责等身心关系,出现对抗、挑剔、任性、不遵医嘱和攻击行为,易与家长和医护人员发生摩擦。恢复期学龄儿童患者,为了消除因住院而耽误学习和功课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应适当帮助儿童患者补习功课,鼓励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和轻微劳动。医护在接触年长病儿时应感情细腻,注意方式方法,语言要体现平等,说话的口吻、问诊的话语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参考文献
  [1]《现代医疗批判》[澳]罗斯·霍恩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5年6月
  [2]《儿童与青少年情感身心关系》美国费城儿童指导中心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
  [3]《家庭的关系与家庭治疗》[美]曾文星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
  [4]《心与身的关系与治疗》[美]曾文星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
  [5]《身心关系学》孟昭兰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
  [6]《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林正文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分析城镇居民健康体检影响因素,提高体检率。方法 调查对象为在本地居住满一年并且年龄在20-70岁得暂住或常住居民。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本市居民中根据经济、文化、环境、就业等因素抽取2个街道,每个街道抽取3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抽取35个居民户, 在居民户中依出生年月日期与调查日期最接近的1人作为被调查对象。结果 本本组调查3600人,体检人数为486人,城镇居民健康体检率为13.5%
【摘要】 宣传教育是计划生育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其贯穿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全过程,是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中心环节。十一五期间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了控制,生育政策进一步落实,生育质量稳中有升,这都与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是分不开的。在十二五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摆在计生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关
【摘要】 乡(镇)卫生院(含中心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网的中间环节,是本乡(镇)社区内的医疗卫生中心和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办好乡(镇)卫生院,对保障全乡人民健康,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4月,举国期待的新医改方案终于出台。这是一部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远大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又
期刊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目前,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增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普遍认为,通过合理的医疗干预措施,糖尿病肾病是可以被预防、延缓,使其对机体的损害和患者生存质量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低限度。因而,糖尿病肾病的社区防治就显的有为重要。社区将从以下几方面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1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加强对糖尿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