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群众“验收”援建项目值得推广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5日,来自四川绵竹市孝德等6镇的群众正在参观由苏州援建的绵竹市汽车站。当日。
  “5·12”汶川地震重灾区绵竹市的上千群众开始“验收”该市的各项援建工程。
  一项工程合格不合格,往往都是有关部门组织验收,群众很少有话语权。现在在四川灾区,有关部门请群众参与“验收”援建工程,让人耳目一新。
  近些年来,群众对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工程质量合格不合格,还要看设计合乎不合乎群众的意愿。如在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把农民的住宅设计成城市居民的住宅,这样的房屋即使质量合格,怎么能让群众满意。
  而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专业人士,虽然可能掌握很多专业知识,但是如果不从群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很可能验收的结论也难以让群众认同。如何在工程建设中体现群众的意愿,不可能通过少数人验收就能达到,让群众参与验收才是一个好办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老百姓对工程质量、设计等越来越关注。群众参与验收,实际上也是对有关部门验收的一种监督,有利于他们全面了解工程建设到验收的全过程,从而消除不必要的偏见和误解,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然,有人会对群众参与验收有些疑问,如很多群众并不掌握专业知识,请他们验收工程有什么作用,完全是多此一举。但这并不是我们把群众阻挡在验收之外的理由。我们完全可以想办法解决这方面的矛盾,如加大对参与验收群众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让群众知道验收注意的事项,从而有的放矢地参与验收。即使群众真的难以掌握专业知识。也可以让群众自己聘请专业人士参与监督,聘请专业人士监督政府部门组织的验收。
  验收是把握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请群众参与验收,可以实现从满足公众知情权向让公众享有参与权、监督权拓展,从被动参与向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转变,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特殊的“招聘现场”,大家关注的并不是薪水和前景,而是爱情和婚姻。原来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恋人招聘会,年轻的单身一族正模仿着招聘会的模式寻觅自己的意中人!  欧阳飞是一个活泼开朗、喜欢幻想的女孩。2003年刚走出大学校门,便应聘到杭州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转眼四年过去了,她仍单身一人,父母着急,先后给她介绍了几个男孩,结果一个都没成。  这时,有人给她支招:“现在有很多婚恋网站,或许会有合适的。
2009年2月16日,许振光早早就起床了。他吃罢早饭,拿出一个白色的编织袋,把前一天从县新华书店买来的几套新课本小心地装进去,绑扎在单车后座上,然后推着车往村外的公路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