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茄素A对肺鳞状细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凋亡的影响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醉茄素A对肺鳞状细胞癌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以及对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肺鳞状细胞癌SK-MES-1细胞株。用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5、10、20、40 μg/ml的醉茄素A处理SK-MES-1细胞24 h后,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一般形态结构、脱落情况等;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荧光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及基因bcl-2、bax的表达,以及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

结果

不同浓度(0、5、10、20、40 μg/ml)的醉茄素A均能抑制SK-MES-1细胞活性,各组细胞活性分别为0.62±0.05、0.42±0.04、0.33±0.06、0.21±0.03、0.17±0.04,提示抑制作用与醉茄素A浓度相关(F=386.505,P=0.005)。不同浓度(0、5、10、20、40 μg/ml)醉茄素A作用SK-MES-1细胞24 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180±0.011)%、(0.310±0.013)%、(0.500±0.021)%、(0.540±0.018)%、(0.410±0.027)%,提示醉茄素A很少引起细胞凋亡,多为坏死细胞(F= 1 065.78,P=0.124);免疫荧光法结果提示不同浓度醉茄素A作用SK-MES-1细胞24 h后,20 μg/ml醉茄素A实验组Vimentin表达较对照组减弱,荧光强度较对照组降低;E-cadherin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增强;其余浓度实验组无明显变化;而bax、bcl-2蛋白在对照组及实验组中的相对表达强度无明显改变;RT-PCR结果显示在浓度为20、40 μg/ml醉茄素A组E-cadherin mRNA表达(6.7±0.6及6.4±0.9)较对照组(4.2±1.0)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Vimentin mRNA相对表达(4.7±0.5及4.7±0.5)较对照组(7.2±0.7)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醉茄素A能抑制肺鳞状细胞癌细胞的生长,并抑制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而与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无明显关系。

其他文献
睡眠障碍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普遍存在,是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研究发现睡眠障碍促使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中积累,形成有毒性作用的淀粉样斑块,抑制突触传递通路,诱发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最终导致神经突触功能障碍。此外,Aβ引发的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也可诱发AD。因此,改善睡眠障碍成为治疗AD的新方向,尤以光疗法效果最为显著。本文就睡眠障碍影响A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相关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小胶质细胞激活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常规培养的BV2小胶质细胞分为LPS组和对照组,LPS组细胞加入200 ng/mL LPS,对照组细胞加入等量培养基。作用6 h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2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浓度和细胞TNF-α、IL-1β mRNA的表
目的探讨自发性深部幕上脑出血患者继发脑水肿体积的变化及其与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活性氧簇(RO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及神经内科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深部幕上脑出血患者47例,于发病第1、3、14、28天,通过头颅CT图片计算脑血肿和继发脑水肿体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AQP4及ROS水平,分析自发性深部幕上脑出
目的探讨在硬膜下颞下岩前入路中精准定位Kawase三角区范围的方法。方法在14具干性颅骨上标记颅底内表面弓状隆起最高点(A)、岩骨嵴外侧缘-横窦前缘交汇点(J)、岩尖(P)、岩浅大神经沟最外侧缘点(B)、棘孔最外侧缘点(C)、卵圆孔最外侧缘点(D)、三叉神经压迹最外侧缘点(E)和破裂孔的最外侧缘点(F)。以J点为参照点,测量JA、JB、JC、JD、JE、JF的距离;以J点与P点之间的连线(JP)作
定植于人体肠道中的菌群在调节肠道功能与维持肠道稳态等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的基础研究提示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肠-脑轴(GBA)与大脑进行双向交流。GBA是指肠道与大脑进行双向互动的神经体液网络,整合了免疫、迷走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等多项元素。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或缺失可以导致多发性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自闭症谱系障碍以及肝性脑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本文围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发生无菌性脑膜炎(AM)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MVD术后AM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MVD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的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可能导致AM发生的18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手术时间、术者熟练程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手术及多线化疗失败后晚期骨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收治的1例青年晚期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经过规范化、多样化的治疗,多线化疗无效后,口服阿帕替尼联合局部放疗、生物治疗,疾病控制时间达7个月,效果显著。结论晚期骨肉瘤采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的原发肿瘤,起病隐匿,侵袭性和恶性程度高,病因尚未明确,接触石棉为首要致病因素。早期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症状,且诊断困难,有赖于取病理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以明确诊断。仅有少数患者可接受根治性手术,目前治疗方式主要为化疗,顺铂联合培美曲塞是最常用的化疗方案。患者预后极差,生存期短,仅用支持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12个月。文章就MPM诊断现状及治
目的对比分析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同步放疗和单纯放疗治疗Ⅲ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Ⅲ期子宫颈癌患者共158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同步放化疗组86例和单纯放疗组7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患者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95.3%(82/86)和84.7%(61/72),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