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己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在合作、讨论中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大胆猜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创新精神;课堂氛围;创新意识;猜想;合作讨论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也就是说,创新与实践,可以使人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创新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使学生获得生命的全部意义。因此,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科技激烈竞争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该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
  2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可以说:没有探索就没有创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出发,利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深化过程,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可激发探索欲和创造欲的问题环境,给学生自由广阔的天地,使他们有认真思考的时间和可以动手操作的空间,以使经历新知识的探索过程。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具体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 让学生直觉猜想
  你认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
  (2)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①小组讨论填写领料单,派代表领材料
  圓柱体容器
  圆锥体容器
  做实验用的材料
  注:同型号的圆柱、圆锥等底等高,做实验用的材料水、沙、米及实验用的容器由各组自由选择。
  ②小组合作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结 论
  小组间交流,得出结论:
  结论1: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2: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与圆柱,圆锥的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3: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与圆柱,圆锥的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从而很容易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
  像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又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同学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科学家”,在愉快的情境中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精心设计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创新
  数学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学会创新。
  (1)条件的开放性。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在动物园里有猴子6 只,熊猫2只,梅花鹿8只,天鹅3只,大象1头,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任选其中两种动物说说他们的倍数关系。”(2)问题的开放性。所提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主体必须搜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着手解题。如对一年级的小朋友可设计这样的题目:“桃树有10棵,李树有20棵,杏树有15棵”你能提哪些问题?(3)解题策略的开放性。例如:某厂计划40天完成1200个零件,实际16天完成560个。照这样计算,能否完成任务?学生从不同思路入手,探求出多种解法:
  ①560÷16=35(个)35×40=1440(个)1440>1200,所以能完成任务。
  ②1200÷40=30(个)560÷16=35(个)35>30,所以能完成任务。
  ③560÷16=35(个)1200÷35≈35(天)35<40,所以能完成任务。
  ……
  (4)结论的开放性。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有这样一道题:生物小组同学饲养兔子和鸽子,饲养一只兔子一天需要0.5元,饲养一只鸽子一天需要0.2元,该小组每月有30元活动经费,他们能饲养多少只鸽子?多少只兔子?(一月按30天计算。)
  解法1:他们只饲养兔子,0.5×30=15(元)30÷15=2(只)
  解法2:他们只饲养鸽子,0.2×30=6(元)30÷6=5(只)
  解法3:他们既饲养兔子又饲养鸽子,0.5×30=15(元)30-15=15(元)0.2×30=6(元)
  15÷6=2(只)……3(元)
  通过开放性题目的练习,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发散了思维,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特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猜想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数学猜想不但促进了数学理论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倘若要把数学学习与数学发现联系起来的话,那么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对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数学事实先进行猜想,然后再补行证明。
  如在“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中,先让学生猜一猜圆面积大约在什么范围呢?如图所示,边观察,边猜想。
  
  提问: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r)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4r)猜一猜圆面积大约在什么范围呢?(圆面积<4r)。问:比4r小一点,那到底是多少呢?
  这样通过猜想,使学生初步勾勒出知识的轮廓,从整体上了解所学的内容,启动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其思维处于亢奋状态。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时,让学生猜想吧!给学生“说”和“做”的机会。
  相关结论:创新和发展,不断更新自我,不断吸收新知识,是新世纪对人才要求的基本特征,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已成为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新途径,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其他文献
中国现代艺术的理想主义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个时期是85美术运动的开端,很多参与过85美术运动的艺术家把那段时间多的表现在艺术文化领域,这种表现与其说是改革开放认
心房颤动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之一,其治疗主要为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等,既往对于其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患者心律,预防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为主,但患者往往需要长
摘 要:通过“以人为本,健康教育”的体育新课程倡导理念,阐述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及教师依新课程展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学生为主的个体差异教学理念的健康教育系列革新。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体育 教学模式 教学革新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5(c)-0240-0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起,中学体育课即改称为“体育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