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 渠道王者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eqi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院线行业存在整合空间,领先的大型院线公司有望强者恒强。
  电影产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票房的增长已逐渐趋缓。
  2015年全球票房合计375亿美元,其中最为发达的美国111亿美元,份额虽依然占据第一,但已不再是驱动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保持高速成长势头的中国贡献了超过75%的增量。因此与电影市场同周期、正相关的院线行业在不同国家及地区也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可供新兴市场借鉴。

并购是必经之路


  美国是全球电影产业最成熟、发达的国家,院线及影院的发展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因此对其成长历程的跟踪具备较高的参考意义。


  1948年之前美国院线体系曾形成五大好莱坞公司垄断的局面,若没有法律干预产业一体化经营可能仍将是主流。在制放分离后,目前前五大院线大多为上市公司,票房市场份额超过60%,银幕份额占比也超过50%,对于上游制片发行方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
  兼并收购是美国院线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路径。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美国迎来并购活跃期,这为大型院线后期筑高竞争壁垒,形成规模化效应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美国单体经营的影院大多陆续被院线集团收入囊中,但部分院线也曾因过度扩张遭遇财务困境。


  集中度提升后的美国院线业,创收模式趋于多元化。影院在最初发展阶段主要以票房收入为主,随着消费者基于观影的其它需求不断增多,广告、卖品、餐饮、场地租赁等业务形式得以拓展,成为增长点。
  值得关注的是,卖品中爆米花、汽水饮料等食品的毛利率超过70%,且与观影人次形成正相关效应;而广告分为贴片和驻地两类,贴片银幕广告占据主导地位,由National CineMedia和Screenvision 两家公司垄断运营,前几大院线公司具有绝对话语权。此外,自助餐饮、商务会议、竞技直播等业务也在影院逐步开展起来。

国内渠道下沉


  目前我国经济步入转型时期,GDP增速放缓,文化产业作为转型时期的支柱产业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加速发展。
  2015年末我国共有48条院线,影院数量超过6000家,银屏数超过3万块;全年新增影院数量1200余家,新增银幕8035块,新建影院数量和新增银幕数量近年来同步稳增。

其他文献
无论是功能性还是稳定性.WindowsXP在目前家用操作系统中都是无可比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使用WindowsXP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各种问题。虽然我们手中有各种第三方应急软件,可是如
他是时尚圈最会投资的商人,更是投资圈最懂时尚的潮人。  奢侈品品牌的树立要比其他生意困难得多,它需要创造一种根本不存在的消费需求,塑造时尚奢侈品牌必须遵循一个公式:通过挖掘品牌历史并用适当的设计师来诠释它,从而定义出品牌身份;严格控制品牌质量和销售;巧妙造势、吸引眼球”。  单单LV的名号,就已经足够吸引目光了,然而阿诺特家族手中还拥有着诸如轩尼诗、FENDI、CELINE、Dior、宇舶等一系列
迅雷近期动作不断,新功能频出,由于使用的多资源超线程技术基于网格原理,能够将网络上存在的服务器和计算机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构成独特的迅雷网络。通过迅雷网络能够将各种数据
在2007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指出:“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必须有一条坚固持久的‘护城河’,保护它的高投资回报。”  在2007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指出:资本动力学决定了竞争对手会不断进攻那些高回报的商业“城堡”。而“城堡”外围的护城河则是为城堡主人构建的防御体系。  巴菲特认为低成本制造商(如GEICO保险公司和Costco超市)或持有一个强大的世界性品牌(可口可乐、吉列、美国运通公司),对于持久的
主营业务从房地产开发转变为证券业务为主,上市公司华鑫股份(600621.SH)不仅将要完成“脱胎换骨”,也成为上海国资改革的又一典型案例。  经历了去年的大起大落,“靠天吃饭”的券商也普遍迎来了利润增长乏力的行情。但在资本市场上,涉及金融概念的资产重组依然十分引人关注,特别是涉及到国资改革等“吃饭行情”时。近期,上海国资旗下的券商——华鑫证券的一系列动作,正符合以上描述。  华鑫股份是上海国资委旗
我国宠物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加速发展期,2014年末市场容量已达1058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达59.5%。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CPI周期又被老百姓戏称为“猪周期”,猪肉价格见顶回落,意味着养殖业将面临行业的拐点。  这一轮疯狂的猪肉上涨周期是从2015年初开始的,一直到今年6月猪肉价格超过了2008年的历史绝对最高价。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9月经济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上涨1.9%;PPI同
马丁·文德恩  大众、奥迪、保时捷。无疑,在各自的细分市场,这三个品牌所构筑的城池都“固若金汤”,然而这种客户黏性能否传递到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大潮当中?  大众的“2018新能源战略”较之其他车企似乎稍显遥远,且在纯电、混动的路径选择上,也保守地选择了后者。这不禁让人疑窦丛生,担心大众的“迟钝”在起点就落后于人。  赖于模块化战略多年带来的诸多成绩,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大众汽车似乎并不“忧心”。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