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grand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需要进行必要的研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适时地使用多媒体,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反思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共识。多媒体的运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各个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增强了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过多过滥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会形成喧宾夺主、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的局面,甚至会违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从而出现语文课堂教学华而不实的现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对多媒体的合理巧妙运用进行研究。
  一、目前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种倾向
  1.认识上有误区,以为多多益善,滥用多媒体。
  部分老师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的参与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语言材料越易于学生掌握,教学效率就越高。所以,常常在一堂课中过多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甚至“满堂灌”,殊不知,课堂教学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势必适得其反。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扬长避短,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能夸大多媒体的使用优势,更不能追求运用多媒体才是现代化教学。随意滥用多媒体的结果只能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表面上看花哨,如师生互动效果好,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因此,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实际考虑是否使用多媒体。
  2.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替代老师的授课。
  此表现为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课前下大力气制作很多的课件,好像离开课件展示课就不热闹,总认为花钱安装了很好的硬件设施成为摆设很可惜。在设计课件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内容制作课件,并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如果刻意使用这种带有现代化气息的多媒体,那么语文课就会变成多媒体的展示课,华而不实,其后果可想而知。
  3.多媒体课件内容太丰富,导致语言实践机会减少。
  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语文交际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进行语文思维交际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初衷。多媒体音像,声情并茂,在学生的视听效果方面,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但课堂上留给学生说和写的时间越来越少,如训练学生朗读的时间明显减少,学生小组热烈讨论的次数明显减少,这对训练学生的语言与写作是很不利的。
  4.学生被动观看多媒体的播放内容,致使师生情感缺乏交流与沟通。
  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特别是在制作课件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某些教师课下找的资料特别全,生怕课件设计得不美观,达不到震撼的视听效果,如此却造成教材的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深究不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不断变换的画面、各种各样的声响效果吸引学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银幕上,机械地观赏多媒体播放的画面,默读屏幕上的文字,聆听美妙的音乐,老师俨然成为多媒体的操作员。课堂上以教师的操作为中心,没有师生情感方面的交流,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缺乏交融。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课件风格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
  在设计课件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充分考虑学生是否接受,而不能因为使用多媒体而把本来简明的非要搞得花里胡哨,造成学生满头雾水,抓不住学习重点,既不能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2.掌握好应用多媒体的使用时机,避免过多地使用多媒体。
  教学中过多地运用多媒体,从表面上看似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实际效果其实不是特别好。这种表面上的热闹势必造成课堂上学生无意注意过多,势必影响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既影响重点知识的掌握,又不利于学习难点的把握,还会影响学生的课堂笔记。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体,严格把握教学环节,防止形成多媒体的展示课。
  首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明确界限目标,认真考虑课堂内容是否要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任何媒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特有的优势,要做到简繁适宜,多少恰当,效果明显。其次,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要巧妙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创新教学模式,调动主动性,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3.注重各类媒体的结合应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是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他一切教学媒体。只有结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达到最大的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发挥各自的长处。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例如,低年级的语文阅读课文大多内容较简洁,适合于朗读背诵,加上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必须适时地运用形象性强的投影、录像等媒体,通过大幅鲜艳的图画,声画并茂的场景,为学生提供规范化的朗读,让学生模仿。通过以上简便、易操作的媒体的使用,学生集中注意力,加深理解,实现教学目标。
  4.正确处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但仅仅是辅助工具,尽管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要恰到好处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巧妙处理教师的主导作与学生的主体关系,以及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文学习资源的探索和整合,强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适时地使用多媒体,创设学习语文的情境,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学习、领悟,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语言训练的基本技能得到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得到培养,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建林.电教媒体与阅读教学整合刍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0.
  [2]郭芙蓉.关于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尝试[J].中学语文教学,2004.11.
  [3]宋于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J].上海教育,2000,05.
其他文献
多年来,关于国民党自大陆撤退前的国库黄金运台问题,特别是关于其时间、数量和下落等各类的浮言,不胜枚举,许多争议至今没有一个定论。  据国民党政府的官方档案记载(相关档案,现均藏于台湾台北新店“国史馆”、台北国民党党史会等单位),从1948年到1949年,原本属于大陆国库的黄金,一共分为五批运送到了台湾。  第一批由上海运台的黄金,起运时间为1948年12月4日。有关方面从上海四行仓库运走了2004
摘 要: 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用成人的催促、逼迫,自觉、主动地学习。老师要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认知规律,用诱导的方法不断地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并充当课堂活动的主要角色。教学能力再强的老师也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要人物,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获得良好的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本文简要介绍了幼儿游戏时
<正>写作工作总结的过程,就是系统回顾和梳理以往工作,将丰富的感性材料集中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过程。进行工作总结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成绩、总结经验
在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中,都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情绪.情绪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现实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公信力是新闻传媒行业的存在基础,公信力是产生于社会公共活动之中的,抽象来说,它是一种在公众和公共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媒介能够继续进步,有更光明的发展前景和取得更大经济
摘 要: 朗读是语言类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正处在语言接受能力的最低阶段,这时候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朗读训练,并在训练方法上给予合理的安排,能让他们在语言朗读中感受到语言的文字美,在朗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流露,更重要的是通过朗读,增强他们的语感。本文就利用朗读训练培养小学生语感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朗读训练 小学生 语感培养  语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学习中语感的培养为古今教育专家所
婴幼儿期的体育教育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本文通过阐述婴幼儿期儿童身心特点、体育活动等相关内容,为广大家长以及婴幼儿教育者提供参考依据
中职校的学生班级管理,要通过班主任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班干部队伍,然后对班集体团结意识,荣誉感的培养,最后通过班主任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要想提高班级的综合素质和质量,必须搞好班
园本教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途径。近年来我园立足园本实际在构建园本教研的管理新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计划,开展丰富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