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课程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自主学习。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一般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习氛围枯燥,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因此有效改革现有的计算机教学己成当务之急。混合学习模式可以将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已经在各种非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混合学习 计算机教学 中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a)-0171-02
传统模式下处于教学中心的是教师,他们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播者;学生则成为外部刺激反应的接受者。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地位的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教学效率都比较高而且易组织教学。但是容易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与主体作用,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忽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操作能力的训练,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了适应提升学生的学习品位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我采用了混合学习模式。
1 混合学习模式定位
1.1 传统教学需要同网络学习混合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就是面对面教学方式,它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计划的规定进行的。传统教学需要同网络学习结合,在关注学生差异性和主体作用方面进行改革。
1.2 网络学习需要配合传统教学
网络学习方式指的是利用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模式。在这种方式中网络成为新的教学环境、多媒体作为新的教学媒体、计算机成为新的教学工具,一改传统教学过程单纯依赖教室、课本和黑板进行课堂教学的现状。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知识加工的主要部分,教学媒体也从书本为主,静态单向变成书本为主,声音、影像和图像辅之构成的多媒体以及采用超媒体链接、超文本方式。这些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不过,网络学习对学习者的自控能力和自主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网络教学中的“学”和“教”双方经常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学习时间虽然灵活了,但场所也相对分散了,学习的随意性增加了,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意向提出更高的要求。
1.3 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在E-Learning兴起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从提出概念至今已有接近十年的历史。通常指的是将网上学习与面对面学习合二为一的学习模式。由于研究取向和研究背景不同,人们对混合式学习解释不同。
综合分析国内外对混合式学习的研究进展,最直接和简单的理解就是,将传统的课堂学习与网上学习混合使用。更详细的说,混合式学习包括:离线学习与在线学习的混合;非正式会议和正式训练的混合;实时协作学习和自定步调学习的混合;各种教学资源的混合;各种教学坏境的混合以及各种学生支持服务的混合。
2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混合学习模式的应用实践
2.1 应用混合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混合学习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解放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应用混合学习模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2.1.1 辅助学生做好掌握知识点
教师必须在学生掌握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和正确引导,毕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有知识的获取不可能全部从来自网络,网络学习只是一种手段,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必须回归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能更好的将知识面拓宽。
2.1.2 创设学生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对于应用技能的教学方面不要求教師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了反倒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避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课堂变成老师一人独讲的计算机技能培训课,为学生锻炼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创设良好的平台和环境。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学以致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传道解惑,并不是硬灌式的教师表演,教师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动手去探索,必要时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启示即可。
2.2 应用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
2.2.1 设计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提倡的是以人为本,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和潜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在人的个性发展与价值等问题上见解都比较独到。
(2)教育传播理论。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就是教育传播理论,他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目的,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选择合适的信息,将观念与思想、技能与知识等传送给指定对象的一种活动,形成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的活动。
(3)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也叫做结构主义,最开始是由皮亚杰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老师传授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也就是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其他人(包括学习伙伴和老师)的帮助获得知识,通过必要的学习资料,利用意义构建的方法得到。构建主义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不仅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而且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发挥出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意义构建的促进者、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传授者。信息加工的意义和主体的主动构建者是学生,而不是受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4)活动理论。该理论是研究人行为活动的理论,它认为人的实践活动与心理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而并非毫无关系的,应该把人类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发展与认识起点的整个过程全部融入到活动之中去。
2.2.2 课堂教学部分教学设计
(1)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在混合学习模式中,老师的指导是课堂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注重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分析结果,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计算机设计类软件PhotoShop课程的后期,同学们已经基本上明白了软件的具体操作之后,教师可以在进行设计时为学生提供一些题目,如让学生设计一些母亲节贺卡、节水公益海报、校运会海报等类似的作品。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在网络上寻找所需要的素材,欣赏部分优秀的作品,以开阔眼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从而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同时也将实现学生对软件的具体应用与实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师生之间交流讨论的设计。在混合学习模式中,师生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学习的设计,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的一些包括面对面问答和实时讨论等内容的一些教学活动。如在Photoshop的课程中,设计类作业的目的是不仅让学生掌握好色彩修饰、文字效果、路径、图层等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图像图形设计能力,要有个人的设计思路,并可以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出来。而且设计类的作业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只有设计完成的效果的好与坏。在应用混合学习模式进行的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的某一段时间里,集中所有学生为他们的作业进行统一的点评,让他们清楚自己作业的优缺点。除了这种形式以外,同学之间还可以互评,通过与别人的作品与自己作品的对比,每个人就可以取长补短。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不但可以使他们及时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 还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教学方式和课程的进度、难度等各方面做出对应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例如在Coreldraw软件操作的课堂中,学生操作完教师布置的任务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可以让优秀的学生跟其他同学交流经验,让师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2.3 网络学习部分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的教学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的工具,如在线学习、网上课堂、电子公告板、聊天工具、电子邮件等都是普遍被采用的手段。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网络学习采用的方式可以更加多样、灵活,这将有利于教师更加高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混合学习模式的网络学习中可以采用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观看视频、教学动画和探究性学习等方式为辅的形式来进行。
2.3 学习评价的实践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合理、公正,还必须要起到督促学生进步的作用。因此,对实验的评价我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出发的,即考勤、上机任务、纪律、在线测验和上机报告。它们各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根據在课程中各个部分的重要性,上机任务部分的分数比例可设置为40%,这是由于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计算机课程目标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在线测试和上机报告也是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反映指标,因此各占20%。而纪律和考勤只是各占10%,是由于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而这两项的设立将有利于他们对自己加强管束。
这种过程性地评价比较适合应用于混合式的学习模式中,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自编的计算机基础学习系统随时知道自己的分数,这将能够激励他们不断超越自己。
3 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技能以及信息素养。而混合式的学习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培养方式,而且也是行之有效。但对广大师生而言,混合式的学习模式仍然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在教育领域内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最大作用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混合式的学习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的新教学方式,并很好地应用于中职的计算机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庾美秀.混合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3.
[2] 娄德纯.开发自主潜能 激活课堂教学[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
[3] 陈卫东.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
关键词:混合学习 计算机教学 中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a)-0171-02
传统模式下处于教学中心的是教师,他们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播者;学生则成为外部刺激反应的接受者。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地位的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教学效率都比较高而且易组织教学。但是容易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与主体作用,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忽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操作能力的训练,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了适应提升学生的学习品位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我采用了混合学习模式。
1 混合学习模式定位
1.1 传统教学需要同网络学习混合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就是面对面教学方式,它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计划的规定进行的。传统教学需要同网络学习结合,在关注学生差异性和主体作用方面进行改革。
1.2 网络学习需要配合传统教学
网络学习方式指的是利用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模式。在这种方式中网络成为新的教学环境、多媒体作为新的教学媒体、计算机成为新的教学工具,一改传统教学过程单纯依赖教室、课本和黑板进行课堂教学的现状。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知识加工的主要部分,教学媒体也从书本为主,静态单向变成书本为主,声音、影像和图像辅之构成的多媒体以及采用超媒体链接、超文本方式。这些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不过,网络学习对学习者的自控能力和自主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网络教学中的“学”和“教”双方经常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学习时间虽然灵活了,但场所也相对分散了,学习的随意性增加了,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意向提出更高的要求。
1.3 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在E-Learning兴起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从提出概念至今已有接近十年的历史。通常指的是将网上学习与面对面学习合二为一的学习模式。由于研究取向和研究背景不同,人们对混合式学习解释不同。
综合分析国内外对混合式学习的研究进展,最直接和简单的理解就是,将传统的课堂学习与网上学习混合使用。更详细的说,混合式学习包括:离线学习与在线学习的混合;非正式会议和正式训练的混合;实时协作学习和自定步调学习的混合;各种教学资源的混合;各种教学坏境的混合以及各种学生支持服务的混合。
2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混合学习模式的应用实践
2.1 应用混合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混合学习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解放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应用混合学习模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2.1.1 辅助学生做好掌握知识点
教师必须在学生掌握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和正确引导,毕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有知识的获取不可能全部从来自网络,网络学习只是一种手段,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必须回归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能更好的将知识面拓宽。
2.1.2 创设学生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对于应用技能的教学方面不要求教師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了反倒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避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课堂变成老师一人独讲的计算机技能培训课,为学生锻炼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创设良好的平台和环境。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学以致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传道解惑,并不是硬灌式的教师表演,教师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动手去探索,必要时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启示即可。
2.2 应用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
2.2.1 设计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提倡的是以人为本,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和潜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在人的个性发展与价值等问题上见解都比较独到。
(2)教育传播理论。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就是教育传播理论,他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目的,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选择合适的信息,将观念与思想、技能与知识等传送给指定对象的一种活动,形成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的活动。
(3)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也叫做结构主义,最开始是由皮亚杰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老师传授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也就是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其他人(包括学习伙伴和老师)的帮助获得知识,通过必要的学习资料,利用意义构建的方法得到。构建主义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不仅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而且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发挥出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意义构建的促进者、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传授者。信息加工的意义和主体的主动构建者是学生,而不是受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4)活动理论。该理论是研究人行为活动的理论,它认为人的实践活动与心理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而并非毫无关系的,应该把人类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发展与认识起点的整个过程全部融入到活动之中去。
2.2.2 课堂教学部分教学设计
(1)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在混合学习模式中,老师的指导是课堂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注重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分析结果,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计算机设计类软件PhotoShop课程的后期,同学们已经基本上明白了软件的具体操作之后,教师可以在进行设计时为学生提供一些题目,如让学生设计一些母亲节贺卡、节水公益海报、校运会海报等类似的作品。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在网络上寻找所需要的素材,欣赏部分优秀的作品,以开阔眼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从而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同时也将实现学生对软件的具体应用与实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师生之间交流讨论的设计。在混合学习模式中,师生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学习的设计,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的一些包括面对面问答和实时讨论等内容的一些教学活动。如在Photoshop的课程中,设计类作业的目的是不仅让学生掌握好色彩修饰、文字效果、路径、图层等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图像图形设计能力,要有个人的设计思路,并可以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出来。而且设计类的作业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只有设计完成的效果的好与坏。在应用混合学习模式进行的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的某一段时间里,集中所有学生为他们的作业进行统一的点评,让他们清楚自己作业的优缺点。除了这种形式以外,同学之间还可以互评,通过与别人的作品与自己作品的对比,每个人就可以取长补短。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不但可以使他们及时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 还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教学方式和课程的进度、难度等各方面做出对应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例如在Coreldraw软件操作的课堂中,学生操作完教师布置的任务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可以让优秀的学生跟其他同学交流经验,让师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2.3 网络学习部分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的教学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的工具,如在线学习、网上课堂、电子公告板、聊天工具、电子邮件等都是普遍被采用的手段。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网络学习采用的方式可以更加多样、灵活,这将有利于教师更加高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混合学习模式的网络学习中可以采用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观看视频、教学动画和探究性学习等方式为辅的形式来进行。
2.3 学习评价的实践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合理、公正,还必须要起到督促学生进步的作用。因此,对实验的评价我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出发的,即考勤、上机任务、纪律、在线测验和上机报告。它们各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根據在课程中各个部分的重要性,上机任务部分的分数比例可设置为40%,这是由于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计算机课程目标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在线测试和上机报告也是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反映指标,因此各占20%。而纪律和考勤只是各占10%,是由于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而这两项的设立将有利于他们对自己加强管束。
这种过程性地评价比较适合应用于混合式的学习模式中,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自编的计算机基础学习系统随时知道自己的分数,这将能够激励他们不断超越自己。
3 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技能以及信息素养。而混合式的学习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培养方式,而且也是行之有效。但对广大师生而言,混合式的学习模式仍然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在教育领域内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最大作用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混合式的学习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的新教学方式,并很好地应用于中职的计算机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庾美秀.混合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3.
[2] 娄德纯.开发自主潜能 激活课堂教学[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
[3] 陈卫东.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