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x24922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AO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方法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寻找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在2011年3月-2012年5月所收治的84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新型AO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采用AO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方法的治疗组优良率明显比采用传统手法复位的对照组优良率高,治疗组治疗效果优:15例,治疗效果良:20例,治疗效果尚可:6例,治疗效果差1例,总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3.3%;对照组治疗效果优:10例,治疗效果良:16例,治疗效果尚可:14例,治疗效果差:2例,总治疗效果优良率为61.9%。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Aro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功能评价,治疗组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神经刺激症状等。结论:采用AO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方法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有显著性疗效,术后患者骨性愈合情况良好,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称为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在骨折类型中占据比例大概是20%左右[1]。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都是由暴力原因致伤,传统的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对大多数的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都能起到良好地治疗效果,但是对于比较严重如粉碎性骨折、关节内骨折,单纯的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则不能起到良好地位置复位效果[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高速发展,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从传统的手法复位加夹板、石膏托外固定到“C”型臂下闭合性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到目前应用比较广的AO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其经过了近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有着良好的治疗方法。本文笔者将本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21~74岁,平均43.5岁;所有患者骨折均属于新鲜骨折;左侧38例,右侧46例;根据AO分型:A型28例(A2型11例,A3型17例),B型11例(B1型2例,B2型9例),C型45例(C1型21例,C2型9例,C3型15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48 h内手术。8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开放性骨折先进行清创处理,根据清创后软组织情况决定手术实施时间。患肢行臂丛阻滞麻醉,取仰卧位,患肢自然放置手术附台上,扎止血带[3]。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是对于干骺端粉碎型骨折需要附加外固定支架进行临时固定处理。
  1.2.1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行AO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方法。对于不严重的不稳定骨折,直接给予掌侧切开,显露骨折位置,直视复位,依据骨折情况放置合适钢板即可。关节面粉碎不稳定骨折,可以先行尝试闭合手法复位骨折,通过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复位情况,如若复位满意,掌侧入路,显露骨折位置,放置克氏针临时维持复位。依据骨折情况在桡骨远端骨折块上面钻孔及选取合适的LCP,置入骨折位置,钻孔尽量靠近桡骨远端软骨下骨部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LCP位置正确后,先植入螺钉固定月骨关节面骨折块,再依次固定其他部位,螺钉植入数目由骨折的类型决定,一般来讲,骨折类型越复杂,使用的螺钉越多。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复位。对骨折处直接行手法牵引复位,复位成功后再行石膏夹板进行固定,石膏拆除时间根据骨折类型而定。
  1.3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术后均正常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 d内开始活动手指,便于血运畅通加速恢复,在手指活动疼痛感减轻后开始进行手腕关节屈伸锻炼,2周左右拆线[4]。拆线后进行抓握力量练习及阻力练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采用AO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方法的治疗组优良率明显比采用传统手法复位的对照组优良率高,治疗组治疗效果优:15例,治疗效果良:20例,治疗效果尚可:6例,治疗效果差1例,总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3.3%;对照组治疗效果优:10例,治疗效果良:16例,治疗效果尚可:14例,治疗效果差:2例,总治疗效果优良率为61.9%。两者之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Aro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功能评价,详见表1。
  2.2 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神经刺激症状等。
  3 讨论
  3.1 在临床治疗中,对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一直颇有争议,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体现在治疗B、C不稳定关节内骨折方面[5]。AO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方法是一种比较系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其结合了传统的手法复位与现代化科技,对骨折情况能够直视了解,复位及固定过程安全简单。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LCP板上孔形状是不尽相同的,其功能各异,必须根据具体骨折类型选取适合的LCP板,这里需要临床医师有充足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患者骨折情况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清楚并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LCP板植入;在植入螺钉的过程中要正确使用导向器,防治螺钉斜植入不能起到固定效果;扭力限制改锥[6-7]。   3.2 对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最主要的前提是选择手术入路,良好地手术入路能正确显露骨折位置,也是正确快速复位的基础,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桡骨远端的显露位置,一般入路路径选择从掌侧月骨关节面开始,顺向桡侧、背侧扩展[8]。结合国内外众多临床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易处理的骨折(A2、A3、B3型骨折)则只需要从掌侧复位,而对于不易处理的骨折(B1、B2型骨折)则需要选用背侧复位[9]。对于比较复杂的C型骨折,笔者认为可以结合两种入路各自优势,针对性地治疗。
  3.3 传统的手法复位不但过程麻烦,还需要经验老道的医师进行诊治,且不能完全保证治疗效果,治疗手法单一,虽然能够在短期复位,但是在维持复位的过程中很易发生移位,出现移位愈合,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的发挥[10]。为此,需要新型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操作过程易、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AO新型2.4 mm锁定内固定系统不但提供丰富的LCP种类(掌、背、桡侧),且针对不同的部位骨折有不同的LCP尺寸与形状,能够为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提供专门个性化的内固定方案。AO传统3.5 mmLCP螺钉直径较大,对骨折中细小的骨折块把持能力有限,AO新型2.4 mmLCP螺钉直径在传统基础上改进,增强对细小骨块的把持能力,提高治愈率与恢复效果。在应用AO新型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后,笔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牵引,复位的关节面不会轻易出现再塌陷,且在术后笔者为患者制定了专门的早期功能恢复锻炼,术后腕关节功能能够得到及时锻炼,便于功能恢复。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我们众多临床实验证明,在术后2个月后才拆除外固定支架,则会有很大几率导致患者腕关节纤维瘢痕粘连,影响腕关节功能[11]。
  3.4 本次试验结果,采用AO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方法的治疗组优良率明显比采用传统手法复位的对照组优良率高,治疗组治疗效果优:15例,治疗效果良:20例,治疗效果尚可:6例,治疗效果差1例,总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3.3%;对照组治疗效果优:10例,治疗效果良:16例,治疗效果尚可:14例,治疗效果差:2例,总治疗效果优良率为61.9%。两者之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Aro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功能评价,治疗组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神经刺激症状等,笔者发现,采用AO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方法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应该在临床应用中多加使用与推广。本次研究主要是本院医师针对患者实际骨折情况自主选择内固定方式,同时,在术后患者的流动量十分大,对术后随访造成极大阻碍。因此,本研究只是作为抛砖引玉之用,希望有关机构、学者能够在此领域有更高质量、更深研究的报告出现。
  参考文献
  [1]李夏,高伟,王秋根,等.AO新型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1):6-11.
  [2]胡永胜,胡瑞云,胡雪,等.斜T形锁定钢板治疗桡尺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0,24(1):59-60.
  [3]何光联,惠明,宫云霞,等.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2,26(1):13-15,45.
  [4]王秋根,吴晓峰,周孜辉,等.现代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理念[C].2009年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58-61.
  [5]张大学,李连欣,孙占胜,等.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17):57-58.
  [6]陈情忠,顾剑辉,汤锦波,等.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比较[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9,25(3):142-144.
  [7]丁诤,袁石福,纪方,等.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129-131.
  [8]魏世隽,蔡贤华,陈庄洪,等.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3):208-209.
  [9]吴宗明,白建忠,施慧峰,等.多轴锁定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6):500.
  [10]韩迎春.桡骨远端横行切口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9例[J].河北医学,2012,18(10):1443-1444.
  [11] Baratz M E,Des Jardins J D,Anderson D D.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the effect of fracture displacement on contact stresses in a cadaver model[J].Journal of Hand Surgery(American Volume),1996,21(2):183-188.
  (收稿日期:2013-01-04) (本文编辑:连胜利)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尼膜同联合腰穿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效果。方法:将7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腰穿术配以尼膜同治疗)和对照组(仅腰穿术不用尼膜同组),比较
陈宏谋是清代雍乾时期的能吏,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陈宏谋的研究日渐繁盛,亟需做学术综述。学者刘亮红《陈宏谋研究综述》和熊帝兵《陈宏谋研究综述补》等综述文章,对陈宏谋的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手段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行食管癌切除和颈部食管胃吻合术的37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其中7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对患者进行密切临床观察,胃肠减压、胸腔闭式引流,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及基础护理等措施进行保守治疗,6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较高,需加强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密切
自从1824年世界上第一台立窑煅烧出硅酸盐熟料,生产出现代意义上的水泥,熟料的煅烧设备就不断创新,基本上沿两条路平行发展:一条是立窑;一条是回转窑。立窑经历了土立窑一半机械化
【摘要】 目的:对临床尿液中红细胞检验的四种不同方法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部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过的进行过尿检的患者400例,选取其中段尿液,分别采用尿沉渣镜检方法、干化学法以及uf-500I的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对于尿沉渣镜检为阴性,而干化学法检测为阳性的尿液样本,采用胶体金单克隆的抗体隐血法进行检测,对4种方法进行比较,并讨论。结果:采用尿
纪律教育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体育课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在操场上从事的各种身体练习,教学组织复杂,课前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准备。体育也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因为它内容广泛,特点突出,竞技性强,所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个性特点。这样,不仅要处理好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还要广泛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育体、育心、育人。因此,纪律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已
在演示“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实验时,每次实验都需要倒置才能使蜡块重新上浮,并且在水平方向用手直接移动,难以做到匀速运动,实验效果不理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并在实验中设计“分运动的独立性”探究这一环节,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效果良好。    “蜡块在玻璃管中的运动”实验是“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中重要演示实验。蜡块实验(图1)演示方便、操作简单,能够直观地让学生观察到平面内质点的曲线运动
错误动作发生后,在个体额叶中部可观察到一个明显的负相电位偏移,这称为"错误相关负电位"(error related negativity,ERN)。有研究者提出了"强化学习理论",认为ERN反映了当前
了解新课程,运用新理念,掌握新方法,营造新课堂,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首要任务。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发挥情感的教育作用,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    重视情境铺垫,唤起学生情感,引领走进文本    设境激情,铺垫基础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到感染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出发,有助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很快地进入课文表现的情感
【摘要】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8例PPROM患者,分析其病因、治疗情况、分娩方式及围产结局。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PPROM约有2.4%的病发率,其相关的因素有感染、宫腔压力上升、胎位异常、宫颈功能不全、营养缺乏等,围产儿结局主要为胎儿窘迫、早产与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脐带脱垂、感染等,转归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