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思想素养,对于学生其他各科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对于学生将来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觉得:正视学生语文基础,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改变学生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职业生涯,注重语言表达教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等几点做法能很好地提高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语言表达教学语文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a)-0146-01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能否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它对于提高学生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将来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上好语文课,提高中职语文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学生明天职场走得顺利添上一抹景致呢?担任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多年,我一直探索,终于总结出一些自认为比较合适的方式方法。
1 正视学生语文基础,使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后续,然而绝大多数职校生综合素质低,文化基础薄弱,部分学生是因为害怕语、数、英等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才选读职校的。他们进到职校,往往很多人常用字写不出或读不准,提到作文就头痛,连写一份请假条都弄不懂格式错漏百出,针对这些情况,我不急于求成,而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只求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认识到中职生们也是一粒粒种子,也有鲜活的生命,也会有朝一日破土而出,继而开花、结果,只不过因壳厚实些破壳时间长些罢了。这样,我在教学中慢慢适应,慢慢调整,力求把握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于是课堂讲解中,我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寻找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例如,《胡同文化》一文里,结尾部分作者抒发的怀旧情结难以让学生理解—— 那样破败的胡同有什么值得眷恋的?为了让学生们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引领学生一同搜寻童年的足迹:住过的老屋、爬过的断墙、泛黄的老照片、故去的老人……或物是人非,或物非人在,历历往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隐隐回忆让他们终于也体验了“眷恋”的涵义;讲授《我的母亲》时,我用自己见闻列举作为母亲养儿育女的百般艰辛,令许多学生当堂默然,甚至泪流满面……如此这般在课文分析中穿插生活细节,使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去发现去审视,从而能够一定程度地激发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起他们对现实对生活的关注,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2 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和职业生涯,注重语言表达教学
中职生面临着走向社会舞台的现实,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他们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学生们渴望学到一技之长,容易产生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思想,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语文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例如,我任教的09电(3)班,在和他们刚接触的两三周里,语文课上有一半以上学生不是扑头睡觉,就是看武打、言情、恐怖小说,或是拿着电烙铁戳点课桌椅,或望着窗外一脸迷惘。面对这样的情景。我没有勃然大怒,也不采用放任自流的手段,而是一再反省:为什么会这样?后来,通过与一些老师学生交流了解到:学生认为学好语文对他们专业课没多大意义,对将来就业更帮不上什么忙,开设语文课纯属浪费时间。我终于意识到他们上课时的种种不良表现原来是观念在作祟,也意识到改变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是多么重要!而要改变学生对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的认识,首先得改变自己,一切从我做起。我试着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结合学校教研组要求以及专业需求调整上课内容,紧扣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动手特别是动口的能力。让学生们上台进行短时讲话或讲述收集来的动人故事,进行“接待”与“拜访”的情景模拟,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文,赏析流行时尚的歌词,课前1分钟演讲等等。虽然免不了有冷场的现象,但课堂气氛日渐活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日趋加强,学生对语文课的态度也逐渐有了改变。
3 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现阶段,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根据社会需要要求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上要求降低难度,突出应用性,促使学生想学、能学、乐学、会学。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正确定位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功能,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多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为了实践这一理论,使语文课别有洞天,本学期我密切配合我校政教科、教务科、团委开展的各种与语文相关的活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比如,在所任课的班级举行:“感恩”征文比赛,“学英雄、见行动”演讲,山歌、广告词创编,即兴说话能力训练,国庆墙报等等。在这些活动开展之际,我大力鼓动宣传让学生参与,并热情指导,协助学生查找资料,帮助学生选择素材,在班级进行预赛选拔,进行模拟演练,把许多时间许多精力投入其中。我觉得,这些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语文能力锻炼和拓展的很好的载体,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符合职业学校的育人理念,不失为语文教学的良好途径。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融入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而不是在“度日如年”中消磨时光。当然,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还存在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地方,以上只是本人在多年语文课教学中取得的几点认识。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摸索,继续前行,不断提高语文科教学能力,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发展而尽力。
参考文献
[1] 彭小明.语文“活动式”教学:建构现代语文教学的新模式[J].语文建设,2007(5).
[2] 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1,9.
[3] 武云霞.创设创造性教学的情景[J].教师之友,2004(11).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语言表达教学语文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a)-0146-01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能否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它对于提高学生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将来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上好语文课,提高中职语文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学生明天职场走得顺利添上一抹景致呢?担任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多年,我一直探索,终于总结出一些自认为比较合适的方式方法。
1 正视学生语文基础,使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后续,然而绝大多数职校生综合素质低,文化基础薄弱,部分学生是因为害怕语、数、英等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才选读职校的。他们进到职校,往往很多人常用字写不出或读不准,提到作文就头痛,连写一份请假条都弄不懂格式错漏百出,针对这些情况,我不急于求成,而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只求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认识到中职生们也是一粒粒种子,也有鲜活的生命,也会有朝一日破土而出,继而开花、结果,只不过因壳厚实些破壳时间长些罢了。这样,我在教学中慢慢适应,慢慢调整,力求把握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于是课堂讲解中,我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寻找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例如,《胡同文化》一文里,结尾部分作者抒发的怀旧情结难以让学生理解—— 那样破败的胡同有什么值得眷恋的?为了让学生们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引领学生一同搜寻童年的足迹:住过的老屋、爬过的断墙、泛黄的老照片、故去的老人……或物是人非,或物非人在,历历往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隐隐回忆让他们终于也体验了“眷恋”的涵义;讲授《我的母亲》时,我用自己见闻列举作为母亲养儿育女的百般艰辛,令许多学生当堂默然,甚至泪流满面……如此这般在课文分析中穿插生活细节,使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去发现去审视,从而能够一定程度地激发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起他们对现实对生活的关注,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2 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和职业生涯,注重语言表达教学
中职生面临着走向社会舞台的现实,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他们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学生们渴望学到一技之长,容易产生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思想,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语文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例如,我任教的09电(3)班,在和他们刚接触的两三周里,语文课上有一半以上学生不是扑头睡觉,就是看武打、言情、恐怖小说,或是拿着电烙铁戳点课桌椅,或望着窗外一脸迷惘。面对这样的情景。我没有勃然大怒,也不采用放任自流的手段,而是一再反省:为什么会这样?后来,通过与一些老师学生交流了解到:学生认为学好语文对他们专业课没多大意义,对将来就业更帮不上什么忙,开设语文课纯属浪费时间。我终于意识到他们上课时的种种不良表现原来是观念在作祟,也意识到改变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是多么重要!而要改变学生对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的认识,首先得改变自己,一切从我做起。我试着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结合学校教研组要求以及专业需求调整上课内容,紧扣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动手特别是动口的能力。让学生们上台进行短时讲话或讲述收集来的动人故事,进行“接待”与“拜访”的情景模拟,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文,赏析流行时尚的歌词,课前1分钟演讲等等。虽然免不了有冷场的现象,但课堂气氛日渐活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日趋加强,学生对语文课的态度也逐渐有了改变。
3 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现阶段,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根据社会需要要求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上要求降低难度,突出应用性,促使学生想学、能学、乐学、会学。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正确定位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功能,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多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为了实践这一理论,使语文课别有洞天,本学期我密切配合我校政教科、教务科、团委开展的各种与语文相关的活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比如,在所任课的班级举行:“感恩”征文比赛,“学英雄、见行动”演讲,山歌、广告词创编,即兴说话能力训练,国庆墙报等等。在这些活动开展之际,我大力鼓动宣传让学生参与,并热情指导,协助学生查找资料,帮助学生选择素材,在班级进行预赛选拔,进行模拟演练,把许多时间许多精力投入其中。我觉得,这些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语文能力锻炼和拓展的很好的载体,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符合职业学校的育人理念,不失为语文教学的良好途径。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融入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而不是在“度日如年”中消磨时光。当然,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还存在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地方,以上只是本人在多年语文课教学中取得的几点认识。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摸索,继续前行,不断提高语文科教学能力,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发展而尽力。
参考文献
[1] 彭小明.语文“活动式”教学:建构现代语文教学的新模式[J].语文建设,2007(5).
[2] 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1,9.
[3] 武云霞.创设创造性教学的情景[J].教师之友,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