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人身分析视角下长治人普通话中的方言特征研究

来源 :长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22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现辖4区8县,其方言属于晋语上党片长治小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话者识别研究成为司法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文章通过对长治人普通话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言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周边方言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普通话水平较低的长治人能通过语音特征被较容易地辨别出,普通话水平较高的则需要借助词汇语法特征才能得以识别。
其他文献
州诗词楹联协会编一本集子——《拾韵七乡》,嘱我写序已有半年时间,但我却一直拖着没写,几次想动笔又几次搁笔,原因有四:一是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先是居家隔离,严防死守,坚信居家不出就是对抗疫的支持和贡献。再是关注世界疫情,牵肠挂肚不能释怀,牵扯了大量精力,做什么都受影响;二是受北京和昆明的朋友之约,赶写《石漠开花》和《女儿如花》两个电影剧本,出了初稿又接着反复打磨,分身乏术;三是扶贫攻坚到了最后关头,补
期刊
西山崇岭耸入云,山空穴僻犹仙境。  三元洞里藏古寺,祈祷人间享太平。  東山笔塔遥相应,开化高楼似如林。  人工湖畔话盛世,盘龙滔滔咏不停。
期刊
三岁那年,  妈妈的歌单是童谣,  那些微存,  是我记忆的开始,  是担心但又贴心。  后来,  妈妈的歌单是我爱的旋律,  每一个音符都隐藏着爱,  包裹在心里,  温暖而又清晰。  直到现在,  媽妈的歌单成了彼此的合曲,  你一句,  我一句,  这是母亲与孩子之间,  与生俱来的默契。  没有文字,没有教科书,  你第一次做母亲,  我第一次当女儿,  我们摸索爱,寻找亲情的真谛。  其
期刊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父亲去世已有五年,凭着记忆,我想对父亲的一生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首先进入脑海的是两个关键词:土地、道.rn我的记忆是从青山村开始的,那是位于湖北省
期刊
在云南文山地区,漫山遍野生长着一种兰花草,有的还长在高山的石缝中。这种草,虽然说没有浓郁的花香,没有娇艳的色泽,但生命力极其顽强。她和一茬茬坚守在老山的战士一样,不仅经受了恶劣风霜的侵扰,而且遭遇到炮火的杀伤,依然傲立在那里!她见证了战士冲锋时的勇猛雄姿,见证了受伤时不屈的身影。战士们对这种兰花草有无限的情深和爱恋,亲切地称她为老山兰,这个新奇的名字迅速地传遍了每座阵地,每个哨位,每位战士,以至忘
期刊
山 上  爸爸是大山里的人民教师,在三年级以前,我都住在教师宿舍里,教师宿舍是一栋两层的小楼,住了10个老师,也可以说是十户人家。那时候我还是独生女,放学后所有人都离了校,从下午4点多到晚上9点多这一整段时间,我没有玩伴,可算是孤独极了。学校里倒也有几个老师家有孩子,可惜年龄与我都不相当,有个大我几级的女孩,叫甜甜,不爱和我玩,同在一方窄地,一学期也打不了几个照面,我们之间好像总隔着些什么,比如
期刊
期刊
一 、村庄和山  故乡,是一枝承载记忆,供人歇脚的树梢。  滇东北的一个山村——我的老家驻基村,村子建于山体的阳坡,住着一百多户人家,并不觉得拥挤、嘈杂。村里各家的房舍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似藤蔓上的葡萄,始终由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在山间劳作,常可听到村内传来的鸡鸣、鸭叫、犬吠、马嘶、以及人的叫骂声,且能听出画面感。  我年近古稀的外公说,村子是在明朝時开始建设的。当年明朝下令移民,为的是加强边疆
期刊
文章从晋东南地区“双言”入手,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在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从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对晋东南地区人们对普通话和方言的习得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该地区仍以本地话习得占优势,普通话学习途径多元化,学校仍是普通话学习的主阵地。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该地区居民“双言”习得现状的原因。
一rn“中元部门”是本文的核心概念,也是笔者思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的政策要求的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