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VB程序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nest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程序设计课程内容抽象、实践性强,学生对枯燥的语法学习兴趣不高,且会产生厌倦情绪。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创设图、文、声的教学情境,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构建校企互通桥梁,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有效地促进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该文以“交通灯控制软件开发”教学为例,对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交通灯控制软件;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2-0083-02
  Abstract: The contents of the program design course is abstract and practical, the students have no interest in the boring grammar learning, and will produce tired of the emotions.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by setting up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drawing, writing and teaching, building the interaction platform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light control software"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design of "VB programming design "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traffic light control softw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aching design
  高職《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通常遇到的问题是教学内容抽象,知识点繁多,难以检索;学生调试程序过程难以监控,学生排错过程难以分享;学生作品只能上交后由教师打分,评价局限,且评价结果难以反馈,使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效率较低。本课例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平台相结合,力求构建一个可观测、易监控、能评价的学习环境。
  1 课例设计目标与意义
  本课例运用VB、ASP.NET、PPT等软件自主开发了“VB课程网站”、“模拟控制软件”、“VB学习帮助软件”,并引入了 “数字化教学平台”、“网络视频平台”、“软件测试工具”等大量教学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综合运用模拟控制软件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思维难度,激发学习兴趣;运用软件技术,灵活监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联系企业实际,提供企业测试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2 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VB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编程基础能力的一门课程,通过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开发,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将来能够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自行开发简单的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网页设计与制作、WEB应用开发以及JAVA程序设计课程打下基础。授课对象是该专业二年级学生,此前学生已经学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并同步学习ACCESS数据库课程,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相对熟练。
  本课例设计内容选自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国规教学《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四章——多媒体编程。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将教材原有的章节整合为三个项目,本课例选自第一个项目《交通灯控制软件开发》,分3个子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描述时间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力目标:会使用计时器控件控制数字显示,会编辑图形控件和图像控件,并实现计时器控制图形的切换;素质目标:提升软件开发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及开发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学重点是交通灯红黄绿灯的切换,难点是时间控制显示。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根据企业软件开发流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和拓展提高6个教学环节。
  3 教学过程
  3.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VB课程网站、模拟控制软件、数字化教学平台、学习帮助软件、网络视频平台、软件测试工具等。
  学生准备:1)按工作小组进行交通实况调研;2)登录课程网站获取项目任务书、企业编程规范等学习资源进行课前学习。
  3.2创设情境
  为了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交通灯软件控制原理,首先,教师展示了一张交通灯控制的信息图,并结合本次课的开发程序,让学生通过十字路口交通灯演示程序的使用,观察十字路口交通灯时间的设置与运行情况,了解交通灯控制软件的控制原理,从而引入项目情境:“为建设现代化交通,实现本市交通要道绿灯畅行的需求,市交通部门拟定开发‘交通灯控制软件’”。
  3.3确定任务
  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极域软件,由教师将可执行程序发放到学生机端,学生运行程序,与教师共同分析、确定任务,根据系统的功能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任务分解为3个子任务,并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提出分层学习的要求。   3.4 实施任务
  在任务实施环节中,教师只提供信息线索,学生则紧紧围绕信息中心,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相关信息,通过自主探索、远程监控和测试交流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任务一:数字倒计时。学生登录课程网站,获取学习资源,自主探索任务一。学生通过操作视频指导界面设计步骤,对于新知识和编程思想的指导,为学生制作开发了一个“VB学习系统”,以弥补的教材中知识点较散、不全面、难以检索的特点,该系统将教材的知识点分类进行整理,提供辅助教学操作实例,并整合了常用的API函数以及VB的操作技巧,方便学生更系统、有效地自主学习编程。
  此外,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探索数码字体的加载,使软件控制与硬件显示更加一致,通过互联网的学习,更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任务二:红黄绿灯的切换。这是本次课的重点,对于编程这门特殊课程,侧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没有一个固定的编程答案,因此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往往很难主动发现学生的错误,而学生学习的困难是遇到各种各样的编程错误不能正确解决,为解决这一“教”和“学”难题,教师可以有效地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通过极域软件可以远程监控学生的操作窗体,将学生的错误捕捉、汇总,学生可以将问题通过远程消息的形式直接发送给教师机,或电子举手示意完成,方便教师总结学生共性的问题和控制课堂进度。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转播学生的作品,将问题作品展示,以便师生共同提出解决方案。
  任务三:时钟控制显示。学生虽然能够实现任务三的基本功能,但在运行过程中如输入不合法数据则会使程序出错,如何让学生站在客户的角度,全面测试程序成为了本次课的教学难点。在这里,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将学生由程序员变成测试员,从功能上进行全面测试,通过校企合作,登录企业测试网站,借助企业软件测试工具进行软件项目测试,使学生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体验软件测试员的工作,拓宽将来的就业道路。
  3.5 总结评价
  作品完成之后,学生将作品上传至课程网站,利用网络环境将学生划分成虚拟的工作组,展开阶段性的小组讨论,通过对不同观点的交流、补充、纠正,从而形成了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完成学生作品的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视频平台,将企业专家轻松邀请到课堂,与学生在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进行现场答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课后,学生同样可以连线专家请教个性问题,这样,学生的课堂作品就会与企业产品更加一致,为今后适应企业需求打下基础。
  3.6 拓展提高
  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同时将课堂知识拓展运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教师设计拓展项目,即课堂引入的VB编写的十字路口的交通灯运行程序,让学生跳一跳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加提升了学生开发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方便课后自我检测,教师将拓展项目设计在教学网站在线测试中,这是一个专为检测VB项目编程的软件,可以从功能上检测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
  4 结论
  经过两轮的教学尝试,对比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手段的合理运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开发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从本课程网站的在线反馈中可以总结出信息化教学得到了学生、同行老师以及企业专家的普遍认可。最后,总结我的信息化课堂:时间不再是问题!课程网站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空间不再是距离!网络平台沟通了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专家。
  参考文献:
  [1] 韩维启.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7).
  [2] 周树森,皱海林. 信息化条件下软件开发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科教導刊,2015(8).
  [3] 平金珍,王茜,于莉莉.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运用[J].信息通信,2015(7).
其他文献
摘要:该文阐述了发展BPO业务与提高高职就业率的内在和外部联系。并以IT界为例,提出了近计算机类专业高职毕业生在开展BPO模式下就业的可行性方案,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业务流程外包(BPO);准就业;政策驱动;高职教育;就业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5-3972-02    Study on Impetus to th
摘 要:信息时代到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文章旨在通过调查研究和访谈,以期了解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文章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南宁市、桂林市、梧州市、百色市等地区教学点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得出:教学点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持肯定的态度;一半以上教师具有较好的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在办公软件、多媒体应用及设备维护方面能力较弱;男教师比女教师在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 5V电源的,利用目PC机来实现对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下位机进行统一管理的系统。本系统以动态编址的多机通信模块为实现目标,以实现系统规范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和模块化为设计宗旨,真正实现分散运行、集中管理的网络化管理。  关键词:PC机;分布式;下位机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5-10000-00    1 引言    
摘要:通过对Moodle的功能、特点及CMS系统要素的全面分析,探讨了Moodle环境下设计开发CMS的系统结构及实现过程,为教师使用Moodle快速搭建个性化的CMS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Moodle;课程管理系统(CMS);B/S结构;模块;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5-3962-02    Research of
上二年级时我和爸妈一起去桐柏的黑明寺景区游玩,那个景区山清水秀,山间水旁有许多野兰,那野兰油绿发亮,可当时我们并没有看见它开花。爸爸说:“现在是五一,等到六月左右它才开花……”在我的一再要求下爸爸薅了几棵野兰,后来栽进一个花盆放到我家的院里,我等待着野兰开花……  那年野兰没开花,我以为移植到院里它就不会开花了呢!今年那几棵野兰变成了好几棵,格外油绿精神了。它的叶子狭长,比我家种的蝴蝶兰更绿一些。
小池塘里的动物朋友们就像过狂欢节一样,互相交换着小莲藕们为它们写下的“个人专辑”,它们也是第一次这样全面地了解自己,居然还从中发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世呢!  几家欢乐几家愁,小池塘边的植物朋友们不高兴了。原因很简单,小莲藕们的写话片段中没有植物。阿藕也感到很无奈,因为荷老师还没有教大家如何写植物。  荷老师早就知道这回事了。原来啊,池塘边的植物们已经派出狗尾巴草作为代表,请荷老师尽快开课,教会小莲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增加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诗词赏析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以FLASH、Photo Shop软件工具完成设计与制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FLASH;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6-0166-03  
风是云的好朋友,风喜欢走来走去,一刻也不想停下来。如果你发现你的衣袖鼓起、头发飘起,树叶拍手,花儿点头,湖水皱了……那一定就是风来了。  云爱待在天上,托着腮想心事。  “别老一动也不动发呆呀!这样你会老得快。”风跑来了对云说,“跟我走!”  “我哪儿也不想去,在天上挺好的。”云怎么也不肯走。  “那就在天上玩!我们变魔术吧!”风很无奈地说。  “可我不是魔术师呀!”云说。  “我能让你变成魔术师
摘要:介绍了Visual FoxPro中SQL查询的一般格式和变量的表现形式,阐述了变量在SELECT、FROM和WHERE子句中的具体使用方法。  关键词:Visual FoxPro;SQL;变量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5-10000-00    1 引言    SQL的全称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