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ha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定义
  
  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是指练习者通过多次主动的并在科学锻炼方法与合理锻炼原理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在体育教师合理的建议下,积极调整自己的锻炼行为和方法,并逐步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自然性和定型性的行为方式。它能有效地培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愉悦情感,是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稳定的行为定势和模式。它包括: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与对人的影响、懂得身体锻炼的规律、掌握身体锻炼的原理和科学方法等。
  
  二、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
  
  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在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前提下形成的,它受家长、身边朋友及周围社会体育健身环境的影响,还与他们在学校所接受体育知识和健身知识的积累密不可分。但主要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因素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坚持体育锻炼的毅力以及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认识程度。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据作者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如果学生缺乏对某项体育活动的兴趣,就很难对该活动产生爱好,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要想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习惯就非常难了。反之,如果学生对某一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逐渐增强、并且毅力也在不断的加强,体育锻炼习惯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另外,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其他因素则是常来往的同学、学生家长、亲戚朋友以及学校的体育氛围等等,这些都进一步影响到学生体育习惯的形成。甚至有些家长担心体育锻炼会花费时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反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造成学生逐渐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再加上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不理想,如活动的场地不足、体育器材太少、场地器材不安全和美观等,这些客观因素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能满足学生正常的体育锻炼需要。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想方设法的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大对中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使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三、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具体方法
  
  1.教学内容要因人制宜,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实践证明,在一堂体育教学课中,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并且适合于学生身体发展的特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材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如果教师所选用的教材难度太大、太复杂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丧失自信心,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同时,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并富有知识性与游戏性的教材,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应适当合理的安排一些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增加学生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体育竞赛具有鲜明的优胜劣汰特点,而争强好胜正好是中小学生的一种心理特征,体育教师应利用这一有利的特点,在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小型多样的教学比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比赛的机会,有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艰辛及胜利后的喜悦。事实证明,通过体育竞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加深对体育运动的感情,调动每个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身体素质。
  3.激励效应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优点,当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学生马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部分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讲解示范,对难度大的技术动作进行分解练习,由易到难,鼓励他们多练习,同时发动体育优秀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学习,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功,如能得到体育教师及时的表扬与认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使学生加深对体育课的感情,就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进行体育锻炼,这对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
  4.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据作者调查,有些学生家长和个别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只要文化课好就行了,对要否参加体育锻炼并不关心,认为体育锻炼要花费时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对体育锻炼不重视,甚至产生抵制、消极的情绪,严重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进行技术教学外,还要教育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对人的影响,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放在首位,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5.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兴趣小组的活动
  要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明白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决心,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动机。同时,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创新,然后根据现有的体育设施,利用早晨、下午课后或星期天时间,举办各种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兴趣小组,并积极动员和引导广大学生参加。每一个兴趣小组应有计划地安排每周2~3次的体育活动,每次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和活动时间都应适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发展,满足学生的活动需要。要教育学生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应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让所有参与的学生能在轻松、愉快、和谐和友好的气氛中感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心灵满足感,加深学生对体育的深厚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强烈欲望,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6.提高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学校体育是发展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教师正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实施者,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修养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使自己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优良的教学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和不断拓宽知识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体育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学校和广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体育服务,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
  
  四、结束语
  
  目前的中小学生大多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提高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并不多,造成认识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导致大部分中小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体育相关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点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因素,有选择的从事某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愉快、科学地锻炼自己的身心,不断激发和培养自己体育的兴趣。使广大学生能长久的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文飞.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1).
  [2] 许朝晖.福建省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的调查研究.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3] 郑佩芬.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之研究.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8).
  [4] 陆志成.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上海体育科研,2003(1).
  [5] 王海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11).
  [6] 余贞凯,杨文斌.如何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教学与管理,2008(2).
  [7] 何启旺.温州市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1).
  [8] 黄安泉.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习惯的调查研究.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责任编辑刘永庆)
其他文献
据报道,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政策引导类项目“1500m^3/d高浓度退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项目”,近日通过了验收。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管理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影响广泛的一项教育政策,最早可追溯到60年代中后期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ACT)的改革[1],后波及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校本管理政策涉及的核心问题是“放权”,但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都先后实施了“放权”的教育政策呢?这仅属于巧合还是有其内在逻辑?同时,这种“放权”的教育政策与同期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经
研究性实验是研究实验结论,它不仅要求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巩固,而且要求学生及时地把所学到知识转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实验教学采用生动的、适合学习的教育方式,它以提出问题开始到形成概念,问题解决,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思考、积极研究的情景之中。实验成功,使学生尝试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育独立性与创造性。但是现行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很少具有研究性,因此教师应加强研究性实验教
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教授梁焕方历时9年,研发出一种“多层纳米纤维过滤器”,用其制造的口罩.能阻隔微颗粒及细菌等八成粒子,可媲美N95口罩,不过用料更轻更薄,令呼吸更轻松。此
美国英威达近日宣布,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推出基于生物衍生原料制成的氨纶产品。这种新型纤维近70%是由自谷物中提取的葡萄糖所制成的可再生原料。因此,这种新型纤维生产过程中的二
标准贴衬织物是高度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和量值准确的织物,具有重现和传递量值等基本功能。文中介绍了标准贴衬织物国家标准样品的基本特征,包括均匀性、稳定性及有效期,阐述了标
采用蓖麻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羟甲基丙酸(DMPA)、三乙胺、乙二胺和亚硫酸氢钠(NaH—SO3),合成一系列自乳化型水性聚氨酯整理剂。通过测试FT-IR、粒径、黏度、稳定性和力学
早在2011年,哈佛大学一研究团队就创建了一种自修复的光滑液体注入式多孔表面,即SLIPS自修复超级光滑涂层,几乎可以抵御任何其接触的水、冰、油、盐水、蜡、血液及细菌等物质的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可以比较准确地发现人为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干扰情况。以伊犁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在SOC中的分配情况,各类有机碳含量之间的相关性、CPMI。研究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OC含量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有显著差异,SOC含量为草地>林地>耕地>荒地;WSOC含量为
周围神经撕脱术由于阻断了传入冲动至三叉神经感受器而获得无痛效果,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且复发的再生神经径路不甚明确。作者就此进行了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