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的孩子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ek11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中,很多小朋友都非常爱“美”。特别是当新衣服买来时很多幼儿都急着要穿到幼儿园去,想让小朋友看看自己的新衣服是多么的漂亮,喜欢老师表扬他。但是有些家长一味地宠着孩子,他想怎样就怎样。可我班的张润泽却和别的 幼儿不一样的爱美,早几天他妈妈说:“张润泽不愿剪头,原因是说老师夸他的头发留的好看,所以不想剪。他妈妈已经劝了好几次就是不剪。”听到妈妈和老师这样一说,他只低头不说话。看着张润泽这样,等他妈妈走后,我就跟张润泽去交流。我说:“润泽,你看,现在天热了,头发剪掉会凉快些,你原来的发型很好看,再修剪一个比这更好看的发型,不就解决热的问题了吗?”张润泽只是笑却不说话。但是还是听我话的,下午张润泽头发果真剪了,于是我又夸他的发型修剪的好,剪的很有精神,他高兴的点点头。因为孩子都懂道理,所以我与他沟通还是有用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人都爱美,何况孩子呢?现在家庭中普遍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家境也都比较富裕。又有很多家长一味的宠着自己的孩子,把他们作为掌上明珠捧着,祖辈家长特别明显。所以现在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爱“美”心理。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尽管这种心理在特定情况下能起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会给幼儿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家长、教师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幼儿的爱“美”心理。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来引导幼儿,特别是对于那些爱美的孩子。
  幼儿爱“美”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受家长和社会的影响。从幼儿自身的特点来看。教师的夸奖很有可能是幼儿爱“美”心理的动因,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判别能力不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总是一味地满足孩子。没有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也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从而促使幼儿爱“美”心理的形成。有些幼儿自身爱“美”,教师、家长就要更加注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的这种心理,以避免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此时,教师、家长应正确引导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才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早期教育就要重视发现、保护和引导孩子天性中固有的品质。”还指出:“只有家园联系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
  1.发展的趋势去关注孩子小步递进的过程,抓住 发展的寻常时刻,学会了解行为的发展意义。在幼儿园中我们要学会分析孩子行为的寻常时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水平,认知特点、智慧策略,以便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儿童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应具有全面、正确的儿童发展的知识和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积极、适宜地把握儿童发展进程及其特点,努力支持和帮助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为每一个儿童的长远发展在早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发展中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3.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对幼儿来说家长最重要的不是对幼儿进行“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道德说教,而是帮助幼儿认清自己到底需要做什么,以及选择一种既能使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并接受自己的方式。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故事。整篇课文以“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展开,警示人们: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要从爱护自己的家乡,爱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多读几遍,不难发现文章语言朴实、含义深刻,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贯穿全文,就是这把斧头
【关键词】电化教学;多媒体;现状;策略  一、创设情境,利于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引发学生设疑思考,自主地进入新课。而借助电教技术的声、色、光的刺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教授这篇课文时,还是刚开学,秋意未浓。为了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的鲜活的表象,我在自然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