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伴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化、学生个体的差异化以及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伤害事故也蜂拥而至。他们的成长、教育、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些年来,学校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尤其是体育伤害事故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带来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压力,教师在教学中畏首畏尾,家长对学生在学校学习更是忧心忡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学生在学校是否可以正常学习、生活、值得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体育课堂教学责任重大,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关键,来不得半点马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做好积极的防御措施,避免悲剧的发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目前频繁的伤害事故给学生身体和精神带来了影响,因此,分析可能导致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诱因,从而杜绝悲剧发生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
  纵观我国的整个教育界,体育教师普遍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伤害事故发生的诱因,其中出现在体育教师身上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教师自身思想上的不重视,认为体育课以学生的自由活动为主,课前不认真备课,课堂组织也是随机应变,在一些技术动作的学习中保护、帮助不到位,对一些突发事件也难以预料,导致事故发生的时候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
  2、在体育课的教授中,体育教师随意选择教学内容,不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或者对教学大纲的规定生搬硬套,不根据学校具体的教学条件和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往往使学生失去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引起一系列伤害事故的发生;
  3、体育教师忽视学生年龄、个体特点,忽视不同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及其手段单一枯燥,教学实践能力差、缺乏科学性。
  (二)部分学生体育锻炼安全意识的缺乏
  学生是体育学习中的主体,主体性是主体个性的核心,学生的主体性越明显,他就能越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为什么而做以及该怎样去做。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确保体育课安全的进行,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能够具有完善的安全防范知识,从而科学有效的进行技术动作的学习。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普遍的问题:
  1、许多学生对获取体育知识的渠道了解甚少,因此,对体育运动的相关理论掌握较少,不能从本质上了解体育运动:2、很多学生安全意识薄弱,不认真听老师讲安全防范措施,思想上对体育学习不够重视。
  (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1、场地数量太小,用于场地建设的经费也有限,导致体育场地设施的规模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甚至一些体育场地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各项指标不符合规范要求;2、一些体育场地设施由于长期使用,没有及时保养、修理,再加上有些场地设施长期置于室外磨损加重,学生在进行活动时器材容易发生断裂从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3、一些学校存在着体育场地设施项目单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易使学生在练习时发生伤害事故,不能满足日益开放的、社会化的学校体育领域整体的需要。
  (四)学校对体育伤害事故处理不当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一、在学生受伤后,学校不是立即将学生送往医院救治,而是通知肇事学生双方家长来校处理,贻误了救助的最佳时间,学生的伤害程度扩大化,身体上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二、教师、学生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未能保护好现场以及保全好证据,引起一系列法律纠纷,使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破裂,造成思想和精神上的负担;
  (五)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相关立法不完善
  目前我国针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法律条例仍处在相对空白的阶段,有关学校体育事故中责任的性质、归责的原则以及事故的赔偿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相关的条列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当然,学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一些条列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进行专门的立法,完善相关的法制体系,以便学校、老师、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学法、懂法、有法可依。
  二、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对体育教师的几点建议
  1、体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及時吸收新鲜的教学理念,掌握好正确的技术动作,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安全防范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合理利用器材、合理利用自身体能技能以避免受伤的方法,一旦事故发生时,教师还应当冷静的处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及手段。做到课前认真准备,课中科学指导,课后认真思考;
  2、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考虑社会、学校、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基础和认知能力等因材施教,在实践中不断的思考总结,善于创新,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二)对学生的几点建议
  1、学生要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高难度技术动作的学习中一定要认真听老师的安排,互相做好保护与帮助,预防不必要的损伤。
  2、学生要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练习并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将每一个技术动作做到融会贯通。
  3、有特异体质的学生要正式自己的现实情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不能因为怕受到学校、同学的歧视而故意隐瞒自己的身体情况。
  (三)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1、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重视和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建设和配备工作,在学校建设规划中予以重视,在财力、物力上予以保证;
  2、定期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检查保养,对有磨损的场地设施进行修理,对存在不安全隐患的场地设施做到及时的更换;
  3、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不能单一的只为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和课余运动训练服务,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还要普及民族、民间、具有地域特色、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
  (四)对学校对体育伤害事故处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学校伤害事故发生时,学校领导在首先救助学生的前提下,要设法尽可能完整的保护好事故发生的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相关部门到现场取证,以便事后责任的分析,对人为推卸责任,破坏现场,甚至伪造现场的现象加以制止。学校应当采取正确的措施降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在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手段等,真正意义上提高体育课的质量。
  (五)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相关立法方面的几点建议
  1、对现有的有关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条列加以完善,使其不断适应社会化的发展。
  2、设立有关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单独的立法,明确事故发生的处理原则、规则及赔偿方式等,使在体育伤害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法可依。
  3、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务必要切实实际,不能只是一纸条文,搞形式主义,缺乏现实可行性。
  三、总结
  “勿以恶小而为之”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是相对特殊的教学活动,由于本身的复杂性、不可预知性,导致容易产生一系列不安全的隐患。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相关的立法,规范体育教学活动。同时,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共同努力。从细节出发,点滴做起,构建和谐稳定的体育教学环境,增进学生身体机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势在必行。(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