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元代书法的演变特点及其原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元代书法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其演变的独特性在中国古代独树一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元代书法的演变特点,阐述了元代书法因其民族背景、颓废的两宋书院而形成的特殊演变的原因。
  关键词:元代书法;复古风潮;“尚意”风格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1
  引言:
  元代的书法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我国的研究学者对元代书法的观点也众说纷纭。在众多书法研究的资料和书籍中,元代书法都无法单独罗列出来。由于元代存在时间短暂、书法风格多样且多受到唐宋两朝书法风格的影响,在资料的编写中,大多将元代书法归于宋朝,或是与金、辽、西夏放在一起编写,有一些也将元代书法与明朝放在一起且又以明朝为主体。但是,元代书法其实极有研究价值,它承上启下,纠正了宋代书法的陋习,也开启了明清两朝的书法格局。
  一、元代书法的演变特点
  (一)以赵孟頫为代表的复古倾向
  赵孟頫是元代的书法大家,推崇复古的书法风格,对元代书坛的影响巨大。他提出了向唐晋学习书法风格,也影响了元代众多书法家的风格。在后世看来,他实现了魏晋、汉、唐的复古主义,引领了书法风格的回归。他的书法在草书、楷书、行书等方面重建了法度,矫正了宋末时期书法作品轻法度的陋病,使书法在后世更加得到健康的发展。他是我国变革书法史发展的领袖人物之一。如今人们所推崇和学习的“赵体”,是赵孟頫在书写中吸收了唐代书法家李邕在书法上的精华,并将之与他在早年间学习的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整合起来,所形成的书法风格。
  受到赵孟頫复古主张影响的元代书法家有很多,例如邓文原、耶律楚才、鲜于枢等人。不得不提的就是与赵孟頫并称为“南赵北鲜”其中的“北鲜”鲜于枢。他的书法风格偏向唐代,但与赵孟頫不同的是,他更喜欢写草书,书写的风格豪放。赵孟頫的书法更加柔美,鲜于枢的书法强劲有力,两人各有所长,但相同的一点的是,他们都是元代书法复古风格的引领者。邓文原与鲜于枢相互伯仲,与赵、鲜经常切磋书法技艺。邓文原擅長章草与行书,与赵孟頫的风格极为相似,虽稍有逊色,但在后世却会因此经常分辨不出。可以说,赵孟頫影响了元代书法的书坛,开启了复古的书法风潮[1]。
  (二)以吾丘衍为代表的狂放率意
  在元代盛行的另一种书法风格与宋朝的“尚意”的风格较为接近。与赵孟頫为代表的复古风潮不同,这种书法风格虽然也是有复古的倾向,却不是严格遵循书法法度的复古风格,而是不被古法束缚,像诗词一样借助笔墨书法自己内心的情感。
  众所周知,宋朝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所以文人都会以游戏的态度,还原“自我”的本心,通过笔墨尽情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例如,黄庭坚的笔法以侧险取势、笔法瘦劲、自成一体,与他的诗词作品一样,其创作全在心悟,以意使笔。这正是宋代“尚意”的本质。而在元代,多数的隐士才俊,例如吾丘衍、吴镇、张雨、杨维桢等人,继承了宋代的人性化的书风,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疏离与元代主流的以赵孟頫为首的复古风格,借助书法作品抒发情感和宣泄自己内心的悲愤,将民族的矛盾借助与山水和世间万物,通过笔墨纸砚倾诉出来,书风峻厉、乱中取意、气势逼人,表达他们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二、元代书法的演变特点形成原因
  (一)元代独特的民族背景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的朝代,它结束了唐末五代几百年以来不断斗争的局面。这种特殊的朝代的建立形成了元代特有的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忽必烈统一了中原后,颁布了蒙古文字,创立了蒙古文字学,文化强权遏制的元代书法的发展。元代的汉人想要入朝做官,就要精通蒙古语,取蒙古名字,不仅帝王不学习汉语,朝臣也以蒙古族居多,通用的语言也是蒙古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文人在政治上少有作为,即使是赵孟頫这样的特殊人物,一生也不过是从事闲散的职位,并没有实权,只是为了粉饰太平而存在的装饰[2]。
  但也正因为这样,文人们才能够放弃仕途,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寻找心灵的寄托之上,这就形成了元代这种文人隐士寄情于山水、身在官场的书法家专心研究复古风格书法的特点。
  (三)两宋颓废的书学背景
  元代立朝,两宋书院颓废。其实在宋朝末期的时候,由于石刻的发展,书院就已经出现颓废的征兆,到了元代则更加败落。但一些文人墨客并不愿意让书学就此沉沦下去,即使出现年代的断层,也可以从晋唐起开始对书法的研究,这就形成了元代书法主流的复古风潮的盛行。特别是赵孟頫的书法得到元代朝廷的青睐之后,文人对复古的呼声越来越高。赵孟頫和鲜于枢呼吁“师法晋唐”,唐朝书法中所崇尚的法度再一次被翻出并确立,且通过元代书法家的不断创新有了新的发展。赵孟頫提出,学习晋唐的书法,不能单从外形上对作品进行模仿,更应该学习唐朝书法家作品中的“气骨”,且这种“气骨”的学习则更为重要。
  两宋书院的颓废使元代书法家不得不从晋唐已有的书法体系中进行摸索和学习,经过他们的努力,元代的书学逐渐走出宋末延伸出的颓势。
  总结:
  综上所述,元代书法极有研究价值。独特的朝代背景形成了元代较为两极分化的独特书法风格。它是唐宋书法风格的继承和改进创新,同时又开启了明清书法的新格局,影响着中国最后两个王朝500多年的书法风格。在研究元代书法风格时,要充分考虑朝代背景,才能明白它演变如此独特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孙广梅.浅析元代书法的演变特点及其原因[J].大众文艺,2013(04):270.
  [2]杨俊梅.元代书法的演变特点和原因[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46-151.
其他文献
爱德华?蒙克是挪威画家,被称为“现代表现主义之父”,他的画面总是充满了苦闷和压抑,萦绕着一种悲伤孤独的情调,这与他的一生的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在这里想试着从画面的色彩
二十世纪随着西进运动的开始,全新的世界和秩序在悄然确立,美国人用科技的魔棒划定了前进的方向,也用“西部片”主宰了一种“坚韧不拔、主导人生”的审美趣味.广阔的西部风情
国有企业发展到现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共同发展推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腾飞.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作
从中部地区来看,由于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实行传统的全面赶超战略,近年来与东部及沿海地区存在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因而,必须改变这种全面赶超型战略,兼顾地区发展
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史的光辉开端,这个时期的戏剧具有不可置否的母题价值意义,为后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指导方向,同时也促成了戏剧理论批评的开端.本文探究古希腊戏剧三大题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迈向深入,国有企业的基层党支部作为“神经末梢”,是全部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才能始终保持国有企业党建的强大
通过分析哈姆莱特在复仇之路上造成的母亲、恋人和朋友死亡,从其对亲情、爱情、友情的态度上,阐述哈姆莱特的性格中残忍的一面,为人们更加全面的理解《哈姆莱特》丰富一种辨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主客体中,不同的文化群体在进行沟通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交流障碍.文化休克不仅出现在国与国之间,也存在
当下,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融媒体并非一种媒体的具体形态,而是多种媒体互动整合的一种传播“平台”.它将传统媒介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形成自媒、共享、互通、联动和扩散等效应.
期刊
营销渠道作为市场营销4Ps组合的要素之一,对企业的营销决策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企业营销渠道内外环境的变迁使得营销渠道系统的权力、利益重新分配,渠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