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ET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D-二聚体含量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 h、4 h、24 h、48 h血标本NO、ET和D-二聚体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33例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ET和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溶栓后有效组24 h后NO明显升高,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无效组无显著变化.有效组4 h后ET明显下降,以后降幅较小,但明显低于无效组.结论血浆NO、ET和D-二聚体含量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指标,溶栓治疗后NO、ET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也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其中病人的安全尤显突出.病人安全是病人对护理的基本要求,是护理管理质量监控和管理目标,也是护理管理品质的核心..病人安全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必要措施,来避免或预防病人不良的结果或伤害,包括预防错误和意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