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A过程中预时效时间对7A85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来源 :金属热处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sj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研究了RRA处理过程预时效时间对7A85铝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和性能的影响.利用Jmat-Pro软件计算了相变规律和TTT图,测试了硬度和拉伸性能指标,利用TEM表征了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热力学平衡状态下,410℃开始析出MgZn2相,体积分数达到9.5%左右;等温过程最先析出GP区,析出温度为室温~175℃,鼻尖温度在150℃左右;随着预时效时间的延长,硬度先升高后降低,20 h时达到峰值硬度192 HV;RRA处理过程,预时效时间为12 h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达到峰值,分别为625 MPa和675 MPa;120℃保温20 h峰值时效状态下,η′-MgZn析出相尺寸在5~10 nm;预时效时间为12 h时,RRA处理后晶界处的Al-Zn-Mg-Cu四元相粒子呈不连续分布,尺寸在50~125 nm范围.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模糊模拟理论的改进T型关联度和支持向量机的用户相户辨识方法.针对风、光不确定性,采用随机模糊模拟理论构建风电与光电的随机模型,确定电动汽车离并网时刻、日行程数的概率密度函数,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技术对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抽样,采用频谱聚类统一管理的方法获得聚类相似的电车用户,对聚类相似的电车用户采用不同的充放电策略,得到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时刻分布;对不同风光场景下和不同电动汽车充放电策略下的用户电压时间序列特征数据进行重构;利用改进T型关联度和支持向量机的两阶段相户辨识方法对单一风、光场景和多风
研究了31CrMoV9钢电子束焊接接头在焊后去应力退火、焊后调质两种不同焊后热处理状态下的焊缝组织与性能,并与同等强度等级下的母材组织与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接头焊后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及少量残留奥氏体;焊缝经调质处理后,组织为相对均匀的回火索氏体,接头力学性能与母材相当,相比于焊后去应力退火处理,焊缝冲击性能大幅提高.两种类型的焊后热处理均未消除焊缝柱状枝晶等凝固组织形态,但焊后调质工艺可减轻焊缝柱状枝晶组织偏析,并使之细化,使得焊缝与母材的组织与硬度更加均匀;焊后经多次重复淬火,焊缝经检测均未见裂
研究了纵磁退火处理和张应力对1K101非晶合金薄带磁化特性以及损耗的影响,并采用Kerr方法观测了合金的磁畴形貌.结果表明,张应力驱动淬火态1K101合金感生出宏观单轴各向异性,使带材沿应力方向趋向于易磁化,且铁损下降,这与经纵磁退火处理后的带材磁化特征高度相似.通过磁畴观测发现,在张应力作用下,淬火态非晶合金中迷宫样窄小畴的磁畴壁沿应力方向呈Z字形排列,说明沿应力方向磁化时需消耗的外磁场能减少,这对带材软磁性能的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探究锻件在锻后空冷+正火+淬火+回火后性能合格率低的原因,以及采用高温形变热处理对其进行工艺改进后的具体影响,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20CrMnTiH钢锻件在原工艺和高温形变热处理后的组织转变特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原工艺的冷速不足导致其淬火组织中出现粒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回火产生的碎片状铁素体导致其硬度不足且分布离散,晶粒不够细化则导致冲击性能不足.改进后的工艺保证了充足的冷速,最终得到大量回火托氏体+少量贝氏体的均匀混合组织,而锻热淬火保留的大量塑性变形位错则在回火过程中形成
利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检验、断口形貌分析、腐蚀产物形貌及能谱分析等试验方法对某220 kV变电站水管腐蚀开裂原因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晶间腐蚀是造成水管腐蚀泄漏的主要原因,而介质中的氯离子进一步加快了管道的腐蚀速度.
核电厂凝结水主调节阀作为关键敏感设备,阀门故障将引起机组功率扰动甚至停机停堆.本文结合某核电厂凝结水主调节阀阀杆断裂造成降功率事件,通过对事件的概述及从阀门长期存在振动高、定位销位置不合理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并实施,为同类型电站的阀门故障排除和改进处理提供了有效参考.
核电厂的工艺系统管道布局是核电厂设计的重要过程之一,工艺系统管道数量庞大,约束条件众多,设计结果容易受到电厂结构和设备位置变更的影响.依靠人工对核电厂工艺系统管道进行布局己成为影响核电厂设计效率的因素之一.因此核电厂工艺系统管道的自动布局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核电厂工艺系统管道的自动布局问题,结合核电厂的厂房设备布局特点,考虑厂房大小、辐射屏蔽、管道成本等约束,依据核电厂工艺管道布局的要求,对核电厂厂房及设备采用栅格法进行空间离散,并采用A*(A-star)算法进行管路搜索.并基于此方法进行厂房主
研究了固溶处理和固溶时效处理对BT25y钛合金组织形态、物相组成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锻态组织呈现典型的双态组织特征.试样在相变点Tβ之下固溶处理,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含量逐渐减少,β转变组织逐渐增多,β转变组织中片层状次生α相的厚度逐渐增大,β相含量逐渐增大.试样在相变点之上固溶处理,初生α相完全消失,显微组织转变为全片层组织.对固溶试样时效处理后,初生α相形态和尺寸变化不明显,β转变组织发生了明显分解.相变点之下固溶试样时效处理后β相含量有所减少,而在相变点之上固溶试样时效处理后β相含量
对AZ31镁合金进行搅拌摩擦加工(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并对母材(Basal material,BM)和FSP试样进行碱热处理(Alkali heat treatment,AHT),研究了AHT对搅拌摩擦加工后AZ31镁合金微观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SP可以显著细化晶粒,平均晶粒尺寸由BM的12.8μm细化至FSP后的3.1μm,高角度晶界比例从BM的75.9%降低至FSP后的45.3%,晶界亚结构增多.AHT使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的MgO和Al2 O3混合
对(FeNi)67 Cr15 Mn10 Al5 Ti3高熵合金进行退火、冷轧和热轧+冷轧等工艺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万能试验机分别对合金进行物相组成、组织形貌以及力学性能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铸态和退火态的非等主元(FeNi)67Cr15Mn10Al5Ti3高熵合金更易形成单相固溶体;在中等变形的热轧+冷轧工艺下,合金形成FCC+BCC的双相固溶体,其屈服强度可提高到460.0 MPa;在中等变形的冷轧工艺下,合金会形成细小的金属间化合物,从而具有细小金属间化合物强化机制,使屈服强度显著提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