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验教育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育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itialD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体验教育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卢梭、杜威、皮亚杰等人的教育思想与观点之中: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所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充分体现出教育人性化的本质特性。以行求知,体验中学,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而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评论家,他认为,“从做中学”是儿童的天然欲望的表现。教育者应该对儿童的这种天然欲望加以引导和发展。如果教育者能对活动加以选择、利用和重视,以满足儿童的天然欲望,使儿童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是体验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来源。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认知发展的同时,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把婴儿到其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结合中国的国情,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改造,强调“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思想,为体验教育在中国的实践探索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校关尚敏书记在其《体验教育——基于个体心灵维度的德育实践》一书中,澄清了体验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并将体验教育深入运用到的德育改革和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学校德育和教育教学缺乏实效的被动状况,显著促进了德育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收到了震撼心灵、感动生命的魅力教育实效,推动了体验教育思想理论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关尚敏书记认为:体验教育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达到“身临其境”或者“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使受教育者能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和作用下,主动、自觉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主教育”,并达到“自我实现”和“个性完善”的内化过程。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体验式教育是教师最应该掌握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体验习惯和体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体验就是在与人和事物的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中即活动(或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内部的和外部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体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内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意志,引发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个体的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我选取的教育形式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小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进行“六一”主题活动教学时,我组织了“我来露一手”的主题活动。活动前先让小学生说一说自己最拿手的是什么?帮助他们挖掘最真实、最细腻的事物。然后提供小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看谁最棒,并评出各方面明星,整个课堂变成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从而对小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潜能和行动潜能。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教材,可根据教材设计某种典型情景或是某个生活片断,让小学生再次回到生活情境中,去展示情景,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贴近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从而使得儿童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使得教学也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这种情景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是感受者,又是参与者和创造者。
  在生活化教学中,我还常常把教材设计的活动内容变成童趣横生的生活小游戏。让小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儿童化、情趣化、生活化,让小学生在身心俱动的情况下,激活学习状态,激发学习要求,在丰富小学生心灵的主题活动、贴近小学生实际的生活中,照顾了不同小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小学生学得活泼,学得快乐,学有所获,更学会了怎样生活。这样课程目标有了成功地实现,课程改革的质量有了真正提高。
  在教完“我爱我的家”主题活动后,组织了“欢乐家庭”主题活动。要求小学生根据平时观察到一家人欢乐的情景用图画表现出来。通过小学生动手设计,一幅幅美丽天真的画展现出来,有的画面是爸爸妈妈带我游公园,有的画面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有的画面是一家人背着相机挎着包外出旅游……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率高、效果好。
  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存在评价问题,教师要以一个激励者的姿态走进学生的生活之中,充分相信他们,积极鼓励他们,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应鼓励同学们以成果展示会、才艺表演会、小小讨论会等形式展示体验过程,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积极正面的评价,能给予学生自我总结、调整的勇气,使他们充满力量,让他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体验。
  体验教育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体验学习是学生发展中必须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它能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说体验是道德可持续发展,甚至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习惯和体验能力是思想品德课着眼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实效的有益举措。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