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的具体内涵是指:教育者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对被教育者施以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教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树立高尚的品质,遵守公共道德以及公共秩序。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开展德育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顾名思义是指在所构建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将素质教育和情境教学结合起来,使得德育课程变得更加的生动、鲜明。
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利用教材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环境建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德育提升,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感触。具体地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呆板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比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一种新颖的方式来讲述这段故事,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便相当于模拟了故事中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毕竟,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喜欢新鲜的事物,不喜欢老套的教学方法,如果只让每位学生默读文章,学生很难认真地去思考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认真听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朗读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听完这篇故事,有何感触?不少学生不仅会为父子之间的爱而感动,还会为孩子舍己为人的品质而惊叹。那么,此时教师教育学生:要学会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其实,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为了孩子,哪怕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会后悔,就像故事中的父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没日没夜地用柔弱的双手扒开坚硬的废墟。此外,还要教育学生不该只顾自身的利益,而是要帮助他人,就像故事中的男孩子一样,让他人先救自己的同学。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得到学习,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又如,在《九寨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九寨沟的幽美图片,使课文中描绘的景色变得真实起来,不仅使学生喜欢上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更会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结合教学法
结合教学法的内容是: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将学科与学科结合起来,将观念与生活结合起来。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如果只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学生只是在课上接受了,但课下很快就会遗忘,导致德育的成效不大,同时,德育不只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还是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比如,数学虽然表面上与德育没有关联性,但是实际上通过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后,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小学生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更是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将所接受的道德观念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以“今天,我上街买菜”为题的作文,要求学生在放学后亲自到菜市场去买菜,然后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写下来,交给老师。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自己在买菜的时候,有位阿姨十分热情,那么,他在离开的时候,对这位阿姨说了声谢谢。还有的学生写道:自己在买菜的时候,有位阿姨给自己多找了钱,她果断将多找的钱还给阿姨。那么,教师便将这些文章展示给全班学生,并询问学生看后的感想,很多学生表明这些是懂礼貌、守诚信的行为,是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的,并表示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这么做。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道德教育悄无声息地深入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日常的生活中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
三、综合实践法
综合实践法是指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开展道德教育。比如,教师举办一场有关珍爱生命的演讲,布置学生在课下积极准备演讲材料,有的学生负责找事例,有的学生负责找相关的理论知识,有的学生负责写演讲稿。在这一场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都受到了珍爱生命的教育,从具体的事例中感受到一些人对生命的轻视,从相关的知识中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除此之外,教师可要求学生定期记录下身边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想,鼓励学生用文字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并统一上交,教师可对存在负面情绪的学生及时开导,对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并努力纠正其不良习惯。
四、榜样教学法
榜样教学法是指利用榜样的作用来进行道德教育。榜样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自觉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能否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榜样教学要求教师拥有人格魅力,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准时上课,那么,教师自己也要按时到达教室,不可迟到,否则的话,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老师自己都做不到,怎么好意思来要求我们呢?教师也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因一时成绩的好坏来区别对待学生,那么,这样会有助于学生也平等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同学,而不是歧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此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以及言谈举止,不可穿着奇异的服饰去上课,也不可在课堂上使用脏话,举止要得体,毕竟作为一名教师、一位长辈,不可与学生之间太过随意;教师还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关爱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耐心地解答,不可因学生的问题过于简单而不耐心地讲解甚至辱骂学生,对于一些因成绩不理想而陷入消极萎靡的学生,给予开导和鼓励,告诉他们:碰到问题时,不要自暴自弃,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打败你,要学会从中吸取教训,以防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成绩不理想那说明学习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者有些知识还未熟悉掌握,找到根源后,及时解决,不气馁,重拾信心,继续奋斗,最终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的。最后,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细心研究德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寻找使德育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好效用的方法,既不可一味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让德育教学成为空中楼阁,也不可一味地进行德育教学无视语文内容,毕竟,德育教学内容无法脱离语文知识的学习。此外,仅仅要求教师做好榜样是不够的,教师还应积极寻找学生中的榜样,毕竟,与教师相比,学生与学生之间方方面面的情况更为相似,学生中的榜样会较容易发挥出积极作用,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受着榜样的影响,争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五、结语
总之,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必须教育和培养好每一位学生。同时,学生能否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着思想道德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社会能否和谐稳定,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地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结合教学法、综合实践法、榜样教学法这四个方法做好德育教学工作,使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祝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1(68).
[2]何金侠.略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1(17).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定县抚市中心小学)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顾名思义是指在所构建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将素质教育和情境教学结合起来,使得德育课程变得更加的生动、鲜明。
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利用教材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环境建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德育提升,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感触。具体地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呆板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比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一种新颖的方式来讲述这段故事,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便相当于模拟了故事中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毕竟,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喜欢新鲜的事物,不喜欢老套的教学方法,如果只让每位学生默读文章,学生很难认真地去思考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认真听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朗读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听完这篇故事,有何感触?不少学生不仅会为父子之间的爱而感动,还会为孩子舍己为人的品质而惊叹。那么,此时教师教育学生:要学会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其实,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为了孩子,哪怕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会后悔,就像故事中的父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没日没夜地用柔弱的双手扒开坚硬的废墟。此外,还要教育学生不该只顾自身的利益,而是要帮助他人,就像故事中的男孩子一样,让他人先救自己的同学。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得到学习,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又如,在《九寨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九寨沟的幽美图片,使课文中描绘的景色变得真实起来,不仅使学生喜欢上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更会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结合教学法
结合教学法的内容是: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将学科与学科结合起来,将观念与生活结合起来。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如果只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学生只是在课上接受了,但课下很快就会遗忘,导致德育的成效不大,同时,德育不只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还是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比如,数学虽然表面上与德育没有关联性,但是实际上通过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后,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小学生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更是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将所接受的道德观念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以“今天,我上街买菜”为题的作文,要求学生在放学后亲自到菜市场去买菜,然后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写下来,交给老师。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自己在买菜的时候,有位阿姨十分热情,那么,他在离开的时候,对这位阿姨说了声谢谢。还有的学生写道:自己在买菜的时候,有位阿姨给自己多找了钱,她果断将多找的钱还给阿姨。那么,教师便将这些文章展示给全班学生,并询问学生看后的感想,很多学生表明这些是懂礼貌、守诚信的行为,是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的,并表示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这么做。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道德教育悄无声息地深入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日常的生活中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
三、综合实践法
综合实践法是指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开展道德教育。比如,教师举办一场有关珍爱生命的演讲,布置学生在课下积极准备演讲材料,有的学生负责找事例,有的学生负责找相关的理论知识,有的学生负责写演讲稿。在这一场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都受到了珍爱生命的教育,从具体的事例中感受到一些人对生命的轻视,从相关的知识中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除此之外,教师可要求学生定期记录下身边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想,鼓励学生用文字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并统一上交,教师可对存在负面情绪的学生及时开导,对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并努力纠正其不良习惯。
四、榜样教学法
榜样教学法是指利用榜样的作用来进行道德教育。榜样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自觉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能否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榜样教学要求教师拥有人格魅力,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准时上课,那么,教师自己也要按时到达教室,不可迟到,否则的话,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老师自己都做不到,怎么好意思来要求我们呢?教师也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因一时成绩的好坏来区别对待学生,那么,这样会有助于学生也平等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同学,而不是歧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此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以及言谈举止,不可穿着奇异的服饰去上课,也不可在课堂上使用脏话,举止要得体,毕竟作为一名教师、一位长辈,不可与学生之间太过随意;教师还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关爱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耐心地解答,不可因学生的问题过于简单而不耐心地讲解甚至辱骂学生,对于一些因成绩不理想而陷入消极萎靡的学生,给予开导和鼓励,告诉他们:碰到问题时,不要自暴自弃,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打败你,要学会从中吸取教训,以防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成绩不理想那说明学习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者有些知识还未熟悉掌握,找到根源后,及时解决,不气馁,重拾信心,继续奋斗,最终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的。最后,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细心研究德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寻找使德育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好效用的方法,既不可一味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让德育教学成为空中楼阁,也不可一味地进行德育教学无视语文内容,毕竟,德育教学内容无法脱离语文知识的学习。此外,仅仅要求教师做好榜样是不够的,教师还应积极寻找学生中的榜样,毕竟,与教师相比,学生与学生之间方方面面的情况更为相似,学生中的榜样会较容易发挥出积极作用,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受着榜样的影响,争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五、结语
总之,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必须教育和培养好每一位学生。同时,学生能否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着思想道德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社会能否和谐稳定,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地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结合教学法、综合实践法、榜样教学法这四个方法做好德育教学工作,使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祝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1(68).
[2]何金侠.略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1(17).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定县抚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