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调查结果表明,截止2014年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造林面积75 454hm2,主要分布在西北部6县区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在树高、胸径生长均优于同龄油松人工林,不同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调查结果表明,截止2014年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造林面积75 454hm2,主要分布在西北部6县区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在树高、胸径生长均优于同龄油松人工林,不同基质(盖沙黄土地和沙地)对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均适宜樟子松的栽植;栽植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影响明显,在树高、胸径和冠幅各指标相间差异性显著,合理稀植更有利于樟子松的生长发育;丘间地、平缓沙地更适宜于樟子松的生长,不同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对樟子松胸径、冠幅的生长影响较树高显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纯林多,结构单一,自然更新
其他文献
报道了陕西省种子植物区系新记录的17种、2变种,分别为桑科(Moraceae)的尖叶榕( Ficus henryi Warb. ex Diels)、尾尖爬藤榕( F.sarmentosa Buch.-Ham. ex J. E. Sm. var. lacryman
资源质量评价是森林体验教育基地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及必要条件,本研究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层次分析和专家评判确定权重的方法,选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教育资源
在分析广西北海红树林湿地资源条件和特点基础上,根据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科技部建立国际水准生态系统长期研究网络要求及全国生态定位站研究网络建设标准,区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以梅花椒为对照,对武选1号无刺梅花椒优树的嫁接无性系和实生子代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叶片表型性状、果实表型性状及经济性状、皮刺表型性状等进行调查对比,结果表明:武选1号
分析了临渭区核桃栽植存在建园标准低、栽植区域及品种选择不当、品种混杂、树势弱、产量低、效益低下等问题,提出了“七改一推”管理技术,包括改早实品种为晚实品种,改植苗
采用《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1993-2012)评估技术方案》技术标准和计算方法,对云南省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为,到2012年,云南珠防林工程共
在分析陕西省核桃晚霜危害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监测预警,引进和选育抗冻害品种、选择适宜地形建园、营造防护林带,涂白、喷施药剂与激素等预防晚霜危害技术
经过11年的调查研究,白龙江林区杀虫植物共93科、94属、239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224种。以菊科最多,其次为毛莨科和豆科,分布较广泛的种类约89种。并提
指出了苗木线虫危害的各树种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分析了苗木线虫的生活规律,阐述了苗木线虫的防治技术要点和具体防治措施。
核桃低产园改造是保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嫁接改优技术要求相对较严,嫁接成本普遍偏高,不利于推广。结合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核桃净干新枝方块芽接高接换优法各环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