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卓别林的电影可以浓缩为一套黑色西服、蹩脚的尖头鞋和永远拿在手里的竹手杖,玛丽莲·梦露在《七年之痒》中裙角飞扬的形象成了很多人心中永恒的倩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穿黑色长裙,戴廉价珠宝,手拿面包徘徊在橱窗外的年轻赫本,在无数女孩心里种下了憧憬……而随着主人公的经典形象而留下深刻印记的,往往是那些同样出彩、或华丽或独特的戏服。
在西方,戏服早已超越它原本的角色,作为电影文化最直接的承载者,成了被收藏的热门艺术品。
买不起孤品,就订做“山寨”戏服
费雯?丽在《乱世佳人》中用天鹅绒窗帘自制的“窗帘裙”,凯特?温丝莱特在《泰坦尼克号》中的条纹套装,丹尼尔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黑色校服长袍,还有超人等的招牌“制服”……
每件戏服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当一个个经典形象在银幕上呼之欲出时,与其相关联的戏服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观众心灵的寄托和梦寐以求的收藏品。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影戏服就成为不少藏家追捧的拍品。2007年6月,梦露在《七年之痒》中的“地铁裙”拍出了260万美元的高价,刷新了此前赫本小黑裙92万美元的纪录,去年6月,它再次以460万美元易主。朱迪?加兰在《绿野仙踪》中的连衣裙以111.9万美元成交,红宝石鞋则拍出了62.7万美元。
这些出自名家之手的“孤品”戏服价格高昂,并不是寻常的上班族可以负担的。更何况,很多著名的戏服已被演员或设计师“先下手为强”,成了私人藏品。为了让广大影迷不再“望服兴叹”,经典戏服的租赁和“山寨”生意日益红火。
与好莱坞电影拥有几乎同样长历史的Western Costume公司,有着庞大的戏服库,为影视剧中的小角色提供戏服,也向普通民众提供类似的服务。如果你有照片或画在手,无论什么时期的作品,戏服公司的裁缝们都可以制造一模一样的给你。仿制一套男士西装起价 1600美元,与动辄几十、上百万美元的孤品相比,这些“山寨”道具的价格实在微不足道。如此便民的服务,使得“山寨”戏服业在欧美发展得轰轰烈烈,往往电影才上映,“山寨”戏服就已经新鲜出炉了。
谁在创造“好莱坞之美”
戏服设计师曾经是戏服的灵魂,后来,时装品牌逐渐承担了这一重任。大牌时装纪梵希的创始人与奥黛丽?赫本在多部电影中的合作,开启了时装与电影明星互助互惠的风潮。在1961年的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纪梵希的“小黑裙”,配上珍珠项链,即使驻足街边也难掩脱俗气质。
1979年,乔治?阿玛尼受邀为电影《美国舞男》的男主角定制戏服。男主角理查?基尔一边随着音乐扭动,一边挑选西装、衬衫和领带的镜头,成了电影中经典的一幕。一时间,男影迷争当“穿阿玛尼的男人”,女影迷想与“穿阿玛尼的男人”约会。
阿玛尼借此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时装界权威报纸《女装日报》曾戏称:“导演干脆改口喊‘灯光、摄像、阿玛尼’得了。”
参与经典电影的戏服设计,可以成为一个设计师一生中最荣耀的成就。时尚产业与大银幕的联姻,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戏服赋予了角色独特的美感和魅力,电影为时尚提供有着亿万观众的巨大T台。令人眼花缭乱的LOGO不是重点,随着情节和角色波澜起伏的服装本身的美感和张力,才是最令人着迷的地方。
■戏服恒久远,一套永流传
熟悉的面孔,熟悉的桥段,熟悉的台词—一直以“抠门”著称的TVB电视剧,就连戏服都不常换。
在网友罗列出的“撞衫”名单里,《云海玉弓缘》中的江湖女侠与《金枝欲孽》中的深宫嫔妃穿同一件“皮草”。最离谱的是,一件金黄色古装同时出现在《金牌达人》和《锦绣良缘》中的主角身上……
这个穿完那个穿,去年穿了今年穿,男的穿了女的穿,难怪TVB被网友评价为“戏服恒久远,一套永流传”。能让戏服历经多年仍然光鲜的TVB洗衣机,因此被封为“五星级神机”。
相比之下,内地的戏服产业似乎有萌芽的迹象。2007年汤唯在《色?戒》中所穿的旗袍以5万元被任泉拍得,近期上映的《危险关系》则尝试在网络上拍卖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