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卫生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全面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卫生法学课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卫生法学课程具有思政融入点多、课程覆盖面大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境.文章从融合“两个课堂”优势,增强课程趣味性、充分运用混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灵活性、深入发掘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融合度、多途径探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四方面探索教学改革路径,促进培养“崇德+明法+精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目标的有效实现.
其他文献
本科生导师是高校重要的一支专业教师队伍,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实践,探索思教融合、导辅结合的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机制,归纳两支队伍导学导思、育德育才的具体举措,整合资源、建强队伍、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建设新工科、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然而目前传统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故需将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改革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复合应用、强调工程能力的现代化培养模式.在此思想指导下提出了道桥专业“全真”工程现场实训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经过四年改革尝试,不但有力地提升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打开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同时也完成了道桥实习基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高校培养人才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但是反观当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师素质与其作用发挥和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亟待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主要通过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提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能力等路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