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快乐的“钓鱼老婆婆”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2008zxff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春联》一课,为了拓展练习,我鼓励孩子们课外学习并收集各类春联。等到课堂汇集交流时,发现可以赠送商店、农户、军营、敬老院、理发店等的对联都有,孩子们愣是说不出一副送学校的对联,我窄窄的小心眼里便有些不快,锁着了眉头,把手一挥:“中午回家继续找,我就不信找不到一副适合送学校送老师的对联?”
  中午放学路上,遇着班上两位语文学习成绩不错的女孩小顾和小陈,于是跟她们边走边聊,临分道时,我忽然想起,对她俩说:“找不到,咱们就自己试着写一副送学校送老师的对联吧!试一下,瞎编编,编不好没关系。下午上课,老师可要首先欣赏你们的大作噢!”两女孩只是点头,微笑,没言语作答。
  一个人急走在回家的路上,很不管用的脑子里折腾开了,十分钟的归途,窄窄的思维空间里,颠来倒去,斟字酌句,两条字句初成了:“芬芳桃李读书作文,稚气学子立志建德”。到家脱鞋子的当口,给小顾姨妈手机发了条短信:“请转告小书迷,老师的对联已经想好了,她可要加把劲噢,老师等着欣赏她的大作呢!相信她一定能想出一副送学校的好对联。”
  午后,还未踏进办公室,突如其来的一阵内急,迫使我即刻放下包,急慌中抓了一张纸、一支笔就往WC奔。
  蹲着的数十秒钟内,我在纸片上写下了这条字句,做好了备用,我怕我老朽的脑袋瓜子一踏进教室被什么事儿一搅,再说与学生听、写于学生看时会磕磕绊绊,不流畅,影响了效果。
  居然,在写着这条字句时,一向笨拙的脑子里又突突地冒出另外的一条字句,于是趁机刷出:“琅琅书声响彻楼宇,悠悠书香溢满校园”。两分钟,内急解除,走往教室的五十米短途中,手里捏着这两条字句,心里的喜气飘忽忽的。
  待到登上三尺讲台,站在我的风水宝地上,面对一群嗷嗷待哺的学生时,我手里的这两条字句便陡然升值,变身为“正宗”的对联(这是激励孩子的招数,我是知羞的)。我暂未检查孩子们午间查找对联的结果,而是先行告诉孩子们我找到了一副送学校的对联,说着信手写在了黑板上,孩子们随着我一字一句地书写,一字一句地读了出来。写完第一条,我转身面向孩子们问道:“老师这里还有一副送给你们的对联,你们要不要?”“要”之声响彻四壁。我又故作潇洒写下了第二条对联。掌声在我的身后接连响起,显然孩子们是喜欢的,赞赏的。
  我笑着摆手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用抱歉的口气说:“对不起,这两副对联不是老师找来的,而是老师自己写的,不知道大家喜欢不喜欢。”“喜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叫道。
  忽而,我嘻笑着面对大家,不言也不语,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等待着。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的这两幅对联在哪里写成的?”
  孩子们疑惑着、猜度着……
  “这两幅对联是我刚刚在厕所里蹲的时候写成的。”
  孩子们哄堂大笑,搞怪的孩子擂起了桌子。
  “真的,不骗你们。这就是老师经常跟你们说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当灵感来了,生活中有所感悟的时候,要及时记录下来,也就是要养成每天记日记的好习惯。我们平时要善于观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用心感悟身边的人和事,要勤于积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写作素材。”然后,我简要地把遇见小顾与她们说的话,和我一路上推敲打腹稿的事说与孩子们听。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教育他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生活的有趣,学习的快乐。
  临下课,我丢下一句话:“你们肯定比老师写得好。有谁想到了更好的对联,送办公室给老师欣赏噢!”回办公室了。
  在我假扮“诗人”的故弄玄虚,竭力挑逗下,孩子们跃跃欲试,课间活动时间里,陆续有几个孩子羞答答地跑进我的办公室,放下纸张又旋风似的跑了。纸张上是他们的即兴大作——自编的送老师的对联。各位可以想象四年级小朋友自创的对联,可是我已经很满意,很开心了。
  后来,我乘兴把《雾凇》第一自然段改编成了四句诗:“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十里长堤,霜花缀枝,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闻名全国,吉林雾凇。”两学生生日时,我又“假冒伪劣”诗人了一次——即兴赠送“(一)倩婧生日,九天庆贺。蛋糕香甜,娇娃康乐。(二)生辰快乐,菲菲老班。师生同贺,情谊绵长。”
  如此的挑逗和撩拨,长线下咬着一尾尾饥渴的小鱼儿。我是一个多么快乐而得意的“钓鱼老婆婆”啊!
其他文献
美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它能点燃儿童心灵的智慧火花,这火花一旦燃烧起来将对儿童的一生发挥重大影响。小学美术课不是教学生简单地画上几笔,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学习习惯。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的是追求真理的感情。  ——陶行知    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激发他们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