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森林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受到严重损害,引发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诸多环境问题,对人们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文本针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林业造林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林业造林相关管理制度、提高林业造林科学技术水平、提升林业造林人员专业技能及改善林业造林相关造林方法四个方面分析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林业;造林质量;策略分析
资源的过度开采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为避免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指出林业造林的重要性,随之《四川省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颁发,从侧面强调了造林的重要性。四川省凉山州地区的林业实际造林过程中,任然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基于整个社会都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背景下,分析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策略对四川省凉山区林业造林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林业造林质量现状概况
当下我国林业造成质量普遍不高,未能满足当下社会对造林质量的需求。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当前四川省凉山州地区林业造林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不完善的造林制度,相关部门追求造林的面积和速度、追求效果,忽略造林质量,导致产生年年造林,森林面积却有减无增现象。2.缺乏科学性规划,重视经济效益而大面积种植经济林木,导致林业结构不合理,林业的生态效益没有得到足够保护。3.造林人员能力素质偏低,造林的质量意识、理论水平及相关专业技能水平偏低,直接降低林木的成活率。4.相对落后的造林技术,育苗技术落后、壮苗技术落后造林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还相对较低,直接降低林木的成活率。5.相对匮乏的造林资源,树木种类单一、良种资源严重不足,以致于难以满足造林工作的实际需求。6.脱离实际,收效不佳,没有充分考虑到植物的季节周期,导致林苗的生长发育不良和造林质量低。7.造林初值密度过大,最求经济效益,未能按照造林计划实施,导致增加造林成本,林木生长不良、发生病虫灾害、易产生森林火灾、提高管理养护工作难度,降低成效率。
二、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策略分析
1.完善林业造林相关管理制度
完善林业造林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需细化管理细则,资金管理办法、验收检查、监理办法等各项职责,保证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能明确权责、有章可循,落实林业管理责任。其次,科学规划造林方案,考虑当地林木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科学布局与规划,有层次的再开造林工作,实现头筹发展。再次,造林时,不能盲目追求造林面积与速度,重视造林质量,加大投入,保证造林既满足当下需求又能提高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后,在造林过程中,发现造林问题需及时调整制度,规范造林模式。例如,“采伐者为补充者”、“造林量必须大于采伐量”,避免造林数量。与此同时,还需确立区域内的造林质量相关指标,例如林苗的成活率、壮苗技术等,以提高造林质量。例外,建立全面造林的监督管理机制,实施造林人员或管理人员的薪资与造林质量相结合制度,以全面提高造林质量。
2.提高林业造林科学技术水平
为有效提高林业造林科学技术水平,需做到:(1)加大投入科技。相关部门需重视林业造林的科技力量,将科技与林业发展相结合作为工作重点,注重造林过程中的科技创新,以科技力量提高造林质量与造林业的发展。(2)引进林业造林相关技术,例如种植管理、加工工艺、产品开发、配套栽培、树种繁育等技术。(3)林业造林的宣传。采取讲座、培训、新闻发布等措施进行造林业的宣传,保证每一位造林人员在实际造林中都能满足造林相关要求。
3.提升林业造林人员专业技能
林业造林人员的相关专业技能可直接影响造林质量。因此,需重视林业造林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深入基层宣传科学技术,科技人员或干部进入群众中,编制宣传手册、举办培训活动、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林业造林的重要性,调动群众参与造林的主动性鱼积极性,并且向群众详细介绍造林科研成果,传授造林专业技能,要求造林人员在实践的工作中,具备防治病虫害、管理抚育、栽植、林木种植、种苗选用、耕整地等相关造林环节的操作能力,真正保障造林的科学性。提高林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深化造林人员对造林质量价值的认知,提高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实现林业造林的现代化建设。
4.改善林业造林相关造林方法
除了常规造林方法之外,还可应用播种造林法与分殖造林法。播种造林法:播种造林法可有效降低林木危害性。对其他造林方式而言,播种造林法具备假话造林育苗工序,缩短时间与造林成本,施工操作简洁,有效降低造林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强度等优势,往往被应用于大面积的造林地。由于播种造林法具备较为严格的林地条件与造林后管理抚育的标准,因此在选择树种时,需保证树种的粒大、饱满且种源丰富,保证树种的发芽率和增强幼苗的抗旱能力,尽量将环境客观危害造成树种生长发芽的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保证造林质量。分殖造林法:分殖造林法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分殖造林法具备节省造林成本费用,节约育苗时间、操作技术简单,在实施造林过程中基本不存在技术遗留问题,从而保证造林成活率。由于分殖造林条件要求较高,母树的数量与分布情況对造林会起到限制作用。因此,选择分殖树时需保证适用于营养繁殖的树种,从而保证造林存活率,保证林业造林数量,提高造林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有效的造林策略可有效提高林业造林质量。我国林业历史悠久,但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促进我国林业资源产业化的发展和进一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需在实际造林过程中不断提高林业造林的技术和方法,保证林业资源的合理运用,推动林业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容.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几点策略[J].江西农业,2018,10(90):104-104.
[2]李想.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几点策略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 25(01):142,144.
[3]王倩.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策略分析[J].现代园艺,2018,06(12):167-168.
关键词:林业;造林质量;策略分析
资源的过度开采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为避免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指出林业造林的重要性,随之《四川省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颁发,从侧面强调了造林的重要性。四川省凉山州地区的林业实际造林过程中,任然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基于整个社会都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背景下,分析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策略对四川省凉山区林业造林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林业造林质量现状概况
当下我国林业造成质量普遍不高,未能满足当下社会对造林质量的需求。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当前四川省凉山州地区林业造林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不完善的造林制度,相关部门追求造林的面积和速度、追求效果,忽略造林质量,导致产生年年造林,森林面积却有减无增现象。2.缺乏科学性规划,重视经济效益而大面积种植经济林木,导致林业结构不合理,林业的生态效益没有得到足够保护。3.造林人员能力素质偏低,造林的质量意识、理论水平及相关专业技能水平偏低,直接降低林木的成活率。4.相对落后的造林技术,育苗技术落后、壮苗技术落后造林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还相对较低,直接降低林木的成活率。5.相对匮乏的造林资源,树木种类单一、良种资源严重不足,以致于难以满足造林工作的实际需求。6.脱离实际,收效不佳,没有充分考虑到植物的季节周期,导致林苗的生长发育不良和造林质量低。7.造林初值密度过大,最求经济效益,未能按照造林计划实施,导致增加造林成本,林木生长不良、发生病虫灾害、易产生森林火灾、提高管理养护工作难度,降低成效率。
二、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策略分析
1.完善林业造林相关管理制度
完善林业造林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需细化管理细则,资金管理办法、验收检查、监理办法等各项职责,保证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能明确权责、有章可循,落实林业管理责任。其次,科学规划造林方案,考虑当地林木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科学布局与规划,有层次的再开造林工作,实现头筹发展。再次,造林时,不能盲目追求造林面积与速度,重视造林质量,加大投入,保证造林既满足当下需求又能提高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后,在造林过程中,发现造林问题需及时调整制度,规范造林模式。例如,“采伐者为补充者”、“造林量必须大于采伐量”,避免造林数量。与此同时,还需确立区域内的造林质量相关指标,例如林苗的成活率、壮苗技术等,以提高造林质量。例外,建立全面造林的监督管理机制,实施造林人员或管理人员的薪资与造林质量相结合制度,以全面提高造林质量。
2.提高林业造林科学技术水平
为有效提高林业造林科学技术水平,需做到:(1)加大投入科技。相关部门需重视林业造林的科技力量,将科技与林业发展相结合作为工作重点,注重造林过程中的科技创新,以科技力量提高造林质量与造林业的发展。(2)引进林业造林相关技术,例如种植管理、加工工艺、产品开发、配套栽培、树种繁育等技术。(3)林业造林的宣传。采取讲座、培训、新闻发布等措施进行造林业的宣传,保证每一位造林人员在实际造林中都能满足造林相关要求。
3.提升林业造林人员专业技能
林业造林人员的相关专业技能可直接影响造林质量。因此,需重视林业造林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深入基层宣传科学技术,科技人员或干部进入群众中,编制宣传手册、举办培训活动、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林业造林的重要性,调动群众参与造林的主动性鱼积极性,并且向群众详细介绍造林科研成果,传授造林专业技能,要求造林人员在实践的工作中,具备防治病虫害、管理抚育、栽植、林木种植、种苗选用、耕整地等相关造林环节的操作能力,真正保障造林的科学性。提高林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深化造林人员对造林质量价值的认知,提高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实现林业造林的现代化建设。
4.改善林业造林相关造林方法
除了常规造林方法之外,还可应用播种造林法与分殖造林法。播种造林法:播种造林法可有效降低林木危害性。对其他造林方式而言,播种造林法具备假话造林育苗工序,缩短时间与造林成本,施工操作简洁,有效降低造林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强度等优势,往往被应用于大面积的造林地。由于播种造林法具备较为严格的林地条件与造林后管理抚育的标准,因此在选择树种时,需保证树种的粒大、饱满且种源丰富,保证树种的发芽率和增强幼苗的抗旱能力,尽量将环境客观危害造成树种生长发芽的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保证造林质量。分殖造林法:分殖造林法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分殖造林法具备节省造林成本费用,节约育苗时间、操作技术简单,在实施造林过程中基本不存在技术遗留问题,从而保证造林成活率。由于分殖造林条件要求较高,母树的数量与分布情況对造林会起到限制作用。因此,选择分殖树时需保证适用于营养繁殖的树种,从而保证造林存活率,保证林业造林数量,提高造林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有效的造林策略可有效提高林业造林质量。我国林业历史悠久,但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促进我国林业资源产业化的发展和进一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需在实际造林过程中不断提高林业造林的技术和方法,保证林业资源的合理运用,推动林业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容.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几点策略[J].江西农业,2018,10(90):104-104.
[2]李想.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几点策略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 25(01):142,144.
[3]王倩.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策略分析[J].现代园艺,2018,06(1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