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异体字的概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n1990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异体字是在中国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产物。对于我国的汉字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异体字的出现有利有弊,我们讨论的前提,是我們对异体字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关键词:异体字;异构;异写
  作者简介:陈明珠(1992.2-),女,河南平顶山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2014级中国古典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敦煌文献研究整理。
  [中图分类号]:H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2
  我国现在使用的文字是汉字,汉字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同时又是动态发展的,这是文字的内在特征。那么,对于异体字的认识也要从这两个视角来进行观察。有的学者对于异体字这种文字现象是十分排斥的。例如洪成玉先生就认为异体字这种现象是汉字发展中的一种累赘,并认为异体字是应该要淘汰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要认识到,由于语义引申、文字假借等原因,汉字中间一个字承担多种语义职责的想象是极其常见的。为了减少字义混淆的可能性,就不得不分散这些多义字的职务,这也是汉字系统的自我调节。而且,从另外角度看,异体字在文字演变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历史、语言文化的另一种视角。
  一、对于异体字的两种看法
  对于异体字的界定,从研究异体字开始就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大致来说,有两种类型:
  (1)异体字是同词异形现象,就是异体字是记录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实质上包括我们所说的同字关系和记词功能重合的字。同字异体我们是比较熟悉的,记词功能重合就是说两个字记录的是同一种事物,那么它们也可以看作是一组异体字,例如“它”在以前是蛇的意思,和现在的“蛇”这个字形记载的都是一种事物,它们两个在这个定义下就是一组异体字。
  (2)异体字是同字异体的现象,相当于第一种类型中的同字关系。
  二、广义异体字概念的缺陷
  我们所说的广义异体字就是定义范围比较大的第一种类型。虽然这类的定义方法得到许多人的认可,像郑林曦先生,但其实广义异体字的概念在文字应用分析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大的缺陷。按照这种概念进行分析,很容易造成几类概念的混淆。下文简要的说明:
  (一)形体演变与异体字
  汉字在演变过程中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字体,我们不能就说这几种字体都属于同一组异体字范畴。随便举一个例子,“水”,楷书和草书的写法,甲骨文和小篆的写法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些不同写法的“水”字看作异体字。就是说,我们不能把同一个字在历史发展中不同的书写形式归类为异体字,就好像我们不会把不同时间穿不一样的衣服的同一个人当作不同的人对待一样道理。面对此类情况,一般应先做好文字的时间断代,否则就会把这两种概念混为一谈。
  (二)古今字与异体字
  有不少人认为异体字是今体字相对于古字体而言的字体。这其实是混淆了古今字与异体字的概念。例如,“然”和“燃”是一组古今字,但我们一般不会将其看作是异体字,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字已经不能随意地替换了。现在说起有机物着火的情况我们一般只用“燃”字这个“火”字偏旁的,不会用“然”替换使用。而且,一组古今字一般只包括两个字,异体字却并不如此。虽然两者的范围在有的时候会出现交叉,但是把古今字看作广义的异体字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对于异体字研究的特定范畴来说,是把范围扩大到了毫无意义的程度,这等于说现行汉字都存在相对应的异体字,这对于我们学习来说是很不值得提倡的,这实际上是把文字有规律的字形纵向演变和无规律的字形沉淀混淆在一起。因此,我们应该把异体字的研究限定在一般所说的共时异体的范围内。
  (三)正俗字与异体字
  正字,一般是指合乎规范的,或者标准文献使用的通行字体;俗字,则是区别于正字而言的通俗字体。由此,有人认为,凡是区别于正字而言的异体字都可以看作是俗字,这种看法我们认为是不够准确的。异体字并不都是民间的俗写,有时候它们也是符合标准字书的规范的,因而,有的异体字虽区别于正字,但并不是俗字。许慎的《说文解字》,书中有1153个重文,可俗字却远远不足这个数字。对于那些由于字形原因造成的俗字,只要与已有的其他字形没有交错,理论上都可以将其看作异体字。而对于那些“音近更代”或者是“异形借用”的,也许是书写的人有意识造成的,也或者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这些,我们都不看作是异体字。
  (四)繁简字和异体字
  按照第一种对异体字的定义,繁简字是包含在异体字之中的,但其实两者出现的目的很是不一样。简体字是出于书写的简便才出现的,而大部分异体字的出现则是对汉字准确表音或者深层表义的一种探求。例如:
  馬——马 燈——灯 書——书
  后期的简体字明显要比前期的繁体字简化很多,异体字却并不如此,例如“鼓”和“皷”。“成礼兮会皷,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楚辞·礼魂》
  “鼓刀扬声,后何喜?”——《楚辞·天问》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皷”和“鼓”,属于异体字,但其实两者用法在文中有所区别。在前一句的语境里,“皷”作名词用,“言祠祀九神,皆先斋戒,成其礼敬,乃传歌作乐,急疾击皷,以称神意也”。王逸的注解之中也同样用作“皷”。皷,《颜氏家训》中认为皷因皮有声,因此右边为皮,也是将其看作名词。而在后一句中,“后,谓文王也,言吕望鼓刀在列肆,文王亲往问之”,是说吕望挥舞着刀的意思,这个句子的“鼓”明显就是动词的用法。这两者是异体字,但是在用的时候,不同的字会给人一种更加明晰的认识,这是繁简字无法达到的效果。所以繁简字和异体字在很多时候是很有必要隔离开来分析的。
  三、狭义异体字
  狭义异体字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第二种定义的异体字,代表人物有王力先生、裘锡圭先生、郭锡良先生。像王力先生就定义异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将部分功能意义相同的异字排除。将音同义近的或者有条件通用的字,以及那些兼有相同与不同之处的字都排出了异体字的体系。裘锡圭先生也是十分认可的,只是为了照应《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显示情况,也提出了广义异体字的说法,但是在他的著述中则是着重分析与之相对的狭义异体字。我们现在对于许多所谓异体字的研究分析,都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   狭义异体字,按照视角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是否加偏旁,像“凳”和“櫈”;
  (2)结构性质有异,像“泪”和“淚”;
  (3)结构性质相同但是偏旁有异,像“体”和“躰”,“杯”和“柸”;
  (4)偏旁相同可是配置方式不同,就是说组字的部位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像“峰”和“峯”,“群”和“羣”;
  (5)字形是否有所省略,像“雷”和“靁”;
  (6)某些比较特殊的繁体和简体的不同,像“后”和“後”;
  (7)写法上略有出入或者因为讹变造成的不同,像“候”和“矦”,“珍”和“珎”,“咒”和“呪”等。
  其实根据这些分类,我们基本上可以总结出异体字的两种大致来源:一种来源于构形,一种是来源于书写。也根据我们的总结,异体字也就大致分为异构字和异写字两种类型。那么前文的分类中前六中都可以归于异构方面,最后一种则大致都是由于书写过程中的变异造成的。异构字和异写字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异构字是造字的产物,异写字则是书写变异的产物,主要是由书写因素,也就是笔划上的差异造成的。有许多学者主张将异写字排除出异体字的范围,因为,异写字在实际上并不对构形模式、结构分布和构意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很多人就将其归入错别字的范围,认为如果将异写字归入异体字,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汉字知识的难度。
  结语:
  异体字本质上应该是同字异体,按照第一种说法,把功能上部分重合的异字纳入到异体字中,在理论上混淆了同字和异字的关系,在实践上也不利于汉字的规范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异体字必须同时满足构形和功能两个方面的条件,并且缺一不可。构形方面的条件,不仅可以解释异体字的形体特征,而且可以把异体字和通假字区别开来;功能的条件则可以把异体字和分化字區别开来。狭义异体字的概念,是将异体字的分类划分的更加纯粹,也更具有针对性,实际上对异体字的研究工作也具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而关于异体字的许多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才可以有所发现,有所解决。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8.
  [2]王 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郭锡良.古代汉语[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
  [4]喻遂生.文字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6]李国英.异体字的定义与类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
  [7]田 静.简论异体字的界定[J].晋中学院学报,2008.
其他文献
目的:千根草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的全草。全草入药,具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收敛止痒功效;主治疟疾,泄泻,痔疮,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症。千根草虽在我国
摘 要:本文试图从结构主义视角分析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对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及对立面的解析,使我们对这部小说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结构主义;冲突;现实  作者简介:麻瑞(1986-),女,西安市人,汉族,硕士,西安工程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
摘 要:本论文以世界历史以及日本近代化进程为经纬,将日本作家有关上海的文学创作活动大致划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明治维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萌芽发展期,第二阶段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七七事变爆发的绽放转型期,第三阶段是七七事变后直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战时观察反省期。  关键词:上海都市空间;日本文学;分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摘 要:奈保尔在《世间之路》中对非线性叙事、元叙述等叙事技巧的娴熟运用使作品产生陌生化效果,并以此重构特立尼达历史,展现殖民地人们流散身份认同。本文将从陌生化理论、相关叙事学理论出发,对文章中的叙事陌生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陌生化;叙事;《世间之路》  作者简介:幸小梅(1991-),女,汉族,广西岑溪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读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衍生品。进入20世纪中下期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已经逐渐难以引领社会的潮流,在这种背景之下,所谓的后现代主义便产生。在
本文通过层层递进分析的手法,对《白菜汤》中的农妇:从现实、处境、精神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借此揭露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底层生存现状的苦痛,同时,侧面反映出社会底层的
摘 要:爱和被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这是《滚蛋吧,肿瘤君》的一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影片讲述了乐观坚强的熊顿,丢了工作,丢了爱情,丢了健康,坚强面对生活的故事。故事看似平淡,可是导演细腻的表达,却数次触发泪点。引发人们的思考。  关键词:熊顿;《滚蛋吧!肿瘤君》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滚蛋吧!肿瘤君》改
摘 要:《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是田纳西·威廉斯的三大剧作之一,长期以来,读者的批评家都认为这是一出以争夺遗产为故事主线的戏,其实不然。本文试图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揭示出该剧的真正主题。  关键词: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同性恋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初读《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时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写遗产
今日世界之趋势是向矿山行业引入自动化、实时生产控制与应用采矿新技术的选别开采方法.和其它国家一样芬兰也已为采矿业制定了各项发展计划,包括开发采矿方法、采矿设备和矿山
曹禺的话剧《北京人》以一个典型的没落士大夫家庭曾家的经济衰落为全局矛盾冲突的线索,以曾家三代人为主人公,展开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剧中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