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人参调控铁死亡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来源 :现代药物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人参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靶标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人参活性成分及其所对应的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靶标.利用Venn在线工具获得人参活性成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共同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人参、活性成分、靶标间相互作用网络关系图,并使用CytoHubba插件获得核心靶点以及核心子网络.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检索FerrDb数据库,获得调控铁死亡的基因并进行分析,最终综合探析人参活性成分、阿尔茨海默病、铁死亡3者关系并作出预测.结果 从人参中筛选出具有作用靶点的16个有效活性成分,预测得到以HMOX1、NOS2、PTGS2、IFNG、MAPK8、JUN和RELA 7个人参调控铁死亡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作用靶标,介导HIF-1、TNF、T细胞受体、Toll样受体、神经营养因子、cAMP、MAPK、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途径,从而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及进展.结论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了人参抗阿尔茨海默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并挖掘出人参活性成分调控铁死亡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靶点及信号转导机制.
其他文献
约1/3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无复流.无复流的常用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和预防策略主要包括降低血栓负荷、改善微循环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诱导受损心肌再生.该文介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治疗进展.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抗栓治疗方案尚不统一,因此为TAVR术后患者选择最佳的抗栓策略,实现个体化的抗栓治疗就成为了当前TAVR术后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术后选择双联抗血小板、单药抗血小板和(或)抗凝治疗是目前TAVR术后抗栓治疗的主要策略.一方面目前TAVR适应证人群常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肿瘤、心房颤动等出血或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另一方面以术后影像学表现为主导的亚临床血栓是否需要更安全积极的抗栓方案尚无明确临床研究证据.该文探讨并梳理了TAVR术后抗栓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