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对不同强度和频度去叶的补偿性生长响应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sh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找出有利于牡丹补偿性生长的最佳条件。[方法]对牡丹进行不同强度和频度去叶处理,观察幼苗去叶后的地上干物质积累量、更新芽数、茎叶比及剩余叶片叶绿素浓度的变化。[结果]20 d/次的去叶频度、40%-60%去叶强度时,牡丹的累积生物量最大;10d/次的去叶频度、60%-80%去叶强度时,更新芽数目最多;轻中度去叶(20%-60%),茎叶比显著低于对照;20 d/次去叶频度、40%-60%去叶强度时,剩余叶片的叶绿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结论]适当的去叶强度(60%)和较低的去叶频度(20 d/次)最有利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和跨国经营越来越普遍,跨国公司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在大量引进国际直接投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同时,加快了
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保持着一种不可战胜的生产机器形象。不过,近来有看法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了麻烦,并且屡屡失利。但事实告诉我们,有些“中国制造”领军企业开始将部分生产外迁,例如,纺织、家电、汽车等各类企业都在寻求走出国门。   近日,经济学家陈兴动说:“这是一种趋势,它将被证实,特别是在制造工业方面。”2005年,中国企业对外非金融投资达122.6亿美元,其中1/3强来自制造业企业。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