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家园合作,通过各种活动,使幼儿学会辩证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证实自己,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 幼儿成长 自信心培养 心理品质 个性发展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自信心是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心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信与不自信存在一种累加效应。也就是说愈是自信的孩子,愈会成功,愈成功则会显得更为自信。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则会导致更深的自卑。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那么如何加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呢?
一、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就要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
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缺乏独立性,他们更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而不少成人不注意自己的评价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训斥孩子。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让孩子从成人的赏识、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成功机会,加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让幼儿从自身获得信心,感受到自己的实力,成人就必须给幼儿以充分的信任,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经历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后再增加难度。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应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让他再试一试,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能获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成功的积极体验会增强幼儿的学习动机,激发幼儿再尝试的欲望。因此我们应帮助孩子获得能力,使孩子实现成功的愿望。
三、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近来有学者把这句话概括为赏识和信任孩子。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是给予幼儿的信任和支持。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儿童的阅历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成人一定要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切不可拔苗助长。我们提出的要求应是循序渐进的,成人对孩子的期望值要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及所处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如发现这一期望值不适合孩子的实际发展状况时,应及时调整,避免孩子经常处于踮着脚还够不到苹果的处境。因为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丧失信心。
四、注重实践,因材施教,创设平等宽松的自信心发展环境
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孩子的情况,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应珍视孩子的努力,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成人还要教育孩子看到自己和他人各有长处,当自己获得成功时要关心帮助弱者,当自己失败时也不自卑。作为老师不能给孩子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到平等的师生、伙伴关系,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环境中学有所长、玩得尽兴。
五、建立幼儿的自信心——充实自我
幼儿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之上的,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知识和应对的技能,造成他们对一些自然灾害、自然现象感到恐怖、感到不安。如:孩子们怕雷电,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此时,应向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使他们懂得这一自然现象。这样通过知识的丰富,充实自我,从而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幼儿把“我怕”变成“我不怕”、把“我不行”变成“我能行”,更好的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六、增强家园合作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光有幼儿园教师的鼓励、表扬,而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是无法实现培养和建立幼儿自信心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幼儿第一任教师”的作用,及时向家长宣传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及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同时,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亲子互动方式等情况,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
此外,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自信心表现,以利于教师了解情况,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最低程度的帮助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最佳方法。一个人能否征服自己,超越自我,取得成功,其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让幼儿拥有自信,乐观与自信将使人走向成功。
关键词 幼儿成长 自信心培养 心理品质 个性发展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自信心是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心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信与不自信存在一种累加效应。也就是说愈是自信的孩子,愈会成功,愈成功则会显得更为自信。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则会导致更深的自卑。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那么如何加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呢?
一、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就要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
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缺乏独立性,他们更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而不少成人不注意自己的评价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训斥孩子。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让孩子从成人的赏识、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成功机会,加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让幼儿从自身获得信心,感受到自己的实力,成人就必须给幼儿以充分的信任,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经历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后再增加难度。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应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让他再试一试,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能获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成功的积极体验会增强幼儿的学习动机,激发幼儿再尝试的欲望。因此我们应帮助孩子获得能力,使孩子实现成功的愿望。
三、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近来有学者把这句话概括为赏识和信任孩子。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是给予幼儿的信任和支持。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儿童的阅历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成人一定要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切不可拔苗助长。我们提出的要求应是循序渐进的,成人对孩子的期望值要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及所处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如发现这一期望值不适合孩子的实际发展状况时,应及时调整,避免孩子经常处于踮着脚还够不到苹果的处境。因为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丧失信心。
四、注重实践,因材施教,创设平等宽松的自信心发展环境
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孩子的情况,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应珍视孩子的努力,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成人还要教育孩子看到自己和他人各有长处,当自己获得成功时要关心帮助弱者,当自己失败时也不自卑。作为老师不能给孩子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到平等的师生、伙伴关系,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环境中学有所长、玩得尽兴。
五、建立幼儿的自信心——充实自我
幼儿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之上的,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知识和应对的技能,造成他们对一些自然灾害、自然现象感到恐怖、感到不安。如:孩子们怕雷电,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此时,应向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使他们懂得这一自然现象。这样通过知识的丰富,充实自我,从而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幼儿把“我怕”变成“我不怕”、把“我不行”变成“我能行”,更好的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六、增强家园合作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光有幼儿园教师的鼓励、表扬,而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是无法实现培养和建立幼儿自信心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幼儿第一任教师”的作用,及时向家长宣传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及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同时,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亲子互动方式等情况,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
此外,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自信心表现,以利于教师了解情况,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最低程度的帮助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最佳方法。一个人能否征服自己,超越自我,取得成功,其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让幼儿拥有自信,乐观与自信将使人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