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舞蹈训练中,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的舞蹈动作,还有助于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领悟。示范教学是一种科学的,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舞蹈训练;示范;教学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129-1
在这跨世纪的时代,舞蹈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教育工作者在追求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在不断地寻求富有更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在舞蹈教学中示范教学作为一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教学方法,伴随着无数未来舞蹈家的成长,直到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一、示范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舞蹈是人体造型上“动的艺术”它必须使用人体的动作和姿态通过创造出来的形象,然后才能表现出人的思想和感情,这是因为舞蹈表演这一门艺术属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的艺术。从认识规律上讲,间接的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容易获得,基于这一点,要使学生掌握前人的经验知识,教师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施以巧妙的传授方法,去唤起学生的情感,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对前人的经验知识产生感知、记忆、思维,变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达到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具有高度的形式美,演员只有驾驭了它,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对于抽象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只用语言讲解,学生是难以明白的,必须把直观的形象教材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去观摩它,进而通过模仿进行感知,再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够理解,如:要求某个角色迈着矫健的步伐上场和下场,什么是矫健,用文字不难形容。但它的具体形象应是什么样子呢?步子迈多大,腿应抬多高,全身如何协调配合才能体现出来?没有固定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教师用具体的,神形兼备的物质外形进行示范,把“形象教材”诉诸于学生的感官,才能使学生领略它的具体形象,再就是让学生们通过看录象来学习认知。因为有些事我们没有经历过,只能单纯的让学生去做动作。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认识前人的经验,吸收前人的长处,加上自己的感受来刻画人物形象达到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活动都要从认识过程开始,认识过程又以感知为先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是从感知教材开始的,感知是一切知识来源的先导。因此,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学校的教学活动总的来说主要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中运用直观教材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而获得感性认识,为其进一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示范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知识掌握过程中,理解是学习过程的第二阶段,了解学生在这个阶段的思维规律,是实现知识传授的重要保障,教学经验与实验研究都证明,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理解的重要性。仅仅靠直觉感知虽可以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某些认识,而且这种认识是不可少的,但若要掌握前人已总结的认识成果,这种认识是不够的。只有通过理解,才能迅速地占有前人的认识成果,从而对所学知识达到真正的掌握。示范教学的主要方法有:首先是要夯实舞蹈基础。再精湛的舞蹈艺术也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的,所以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基础的训练,舞蹈基础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塑造形体,促使身体各部位充分张开,提高身体的稳定性与灵敏性,加强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并提升舞蹈动作的美感。只有具备了娴熟的舞蹈基础技能,才可以在此基础上深刻领会舞蹈的内涵。教师在示范基础动作的时候要进行恰当的解说,增强学生对基础动作的理解与体会能力,例如在练习山膀动作的时候,教师在具体的示范前进行一定的讲解,叙述手的形状是兰花掌,整体动作是从双手叉腰开始,右手经过下弧线撩至头上,经过体前盖下立圆,再从三点撩起与肩同高,最后的手臂呈弧线亮相。教师对基础动作的细节也进行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动作的体会力度,先进行不带音乐的示范,然后跟着音乐练习。其次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辅助教学。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是人身体本身,它的精神是由内向外表现出来的,舞蹈形象不仅仅包括有韵律的身体运动,还包括活泼有生机的生命体验。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凭借教师的示范和语言的讲解是无法完全体现舞蹈的深层内涵的,有些舞蹈的民族色彩和地域色彩非常浓厚,只有通过直观的形象才能够感受到舞蹈所传达的情感,所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画面感,不仅有利于对动作的记忆,还有利于对特定舞蹈情感的记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可以将舞蹈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多媒体教学加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激发了形象思维的能力,尤其是对一些具有很高技巧水平动作的训练上,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能够更加清晰地观看到舞蹈动作的各个细节之处,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感知认识,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总之,在舞蹈训练中采用示范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将舞蹈艺术不断发扬光大,还可以检验学生最终的学习水平。示范教学的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知识传递方法,无论是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上看,都是可取的。随着科学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示范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从而为培养高、精、尖的舞蹈艺术人才而努力;为培养新一代的舞蹈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军. 舞蹈训练中的示范教学[J].艺术百家,2008,24(z1).
作者简介:
孙磊,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舞蹈训练;示范;教学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129-1
在这跨世纪的时代,舞蹈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教育工作者在追求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在不断地寻求富有更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在舞蹈教学中示范教学作为一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教学方法,伴随着无数未来舞蹈家的成长,直到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一、示范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舞蹈是人体造型上“动的艺术”它必须使用人体的动作和姿态通过创造出来的形象,然后才能表现出人的思想和感情,这是因为舞蹈表演这一门艺术属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的艺术。从认识规律上讲,间接的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容易获得,基于这一点,要使学生掌握前人的经验知识,教师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施以巧妙的传授方法,去唤起学生的情感,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对前人的经验知识产生感知、记忆、思维,变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达到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具有高度的形式美,演员只有驾驭了它,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对于抽象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只用语言讲解,学生是难以明白的,必须把直观的形象教材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去观摩它,进而通过模仿进行感知,再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够理解,如:要求某个角色迈着矫健的步伐上场和下场,什么是矫健,用文字不难形容。但它的具体形象应是什么样子呢?步子迈多大,腿应抬多高,全身如何协调配合才能体现出来?没有固定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教师用具体的,神形兼备的物质外形进行示范,把“形象教材”诉诸于学生的感官,才能使学生领略它的具体形象,再就是让学生们通过看录象来学习认知。因为有些事我们没有经历过,只能单纯的让学生去做动作。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认识前人的经验,吸收前人的长处,加上自己的感受来刻画人物形象达到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活动都要从认识过程开始,认识过程又以感知为先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是从感知教材开始的,感知是一切知识来源的先导。因此,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学校的教学活动总的来说主要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中运用直观教材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而获得感性认识,为其进一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示范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知识掌握过程中,理解是学习过程的第二阶段,了解学生在这个阶段的思维规律,是实现知识传授的重要保障,教学经验与实验研究都证明,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理解的重要性。仅仅靠直觉感知虽可以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某些认识,而且这种认识是不可少的,但若要掌握前人已总结的认识成果,这种认识是不够的。只有通过理解,才能迅速地占有前人的认识成果,从而对所学知识达到真正的掌握。示范教学的主要方法有:首先是要夯实舞蹈基础。再精湛的舞蹈艺术也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的,所以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基础的训练,舞蹈基础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塑造形体,促使身体各部位充分张开,提高身体的稳定性与灵敏性,加强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并提升舞蹈动作的美感。只有具备了娴熟的舞蹈基础技能,才可以在此基础上深刻领会舞蹈的内涵。教师在示范基础动作的时候要进行恰当的解说,增强学生对基础动作的理解与体会能力,例如在练习山膀动作的时候,教师在具体的示范前进行一定的讲解,叙述手的形状是兰花掌,整体动作是从双手叉腰开始,右手经过下弧线撩至头上,经过体前盖下立圆,再从三点撩起与肩同高,最后的手臂呈弧线亮相。教师对基础动作的细节也进行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动作的体会力度,先进行不带音乐的示范,然后跟着音乐练习。其次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辅助教学。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是人身体本身,它的精神是由内向外表现出来的,舞蹈形象不仅仅包括有韵律的身体运动,还包括活泼有生机的生命体验。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凭借教师的示范和语言的讲解是无法完全体现舞蹈的深层内涵的,有些舞蹈的民族色彩和地域色彩非常浓厚,只有通过直观的形象才能够感受到舞蹈所传达的情感,所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画面感,不仅有利于对动作的记忆,还有利于对特定舞蹈情感的记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可以将舞蹈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多媒体教学加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激发了形象思维的能力,尤其是对一些具有很高技巧水平动作的训练上,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能够更加清晰地观看到舞蹈动作的各个细节之处,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感知认识,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总之,在舞蹈训练中采用示范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将舞蹈艺术不断发扬光大,还可以检验学生最终的学习水平。示范教学的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知识传递方法,无论是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上看,都是可取的。随着科学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示范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从而为培养高、精、尖的舞蹈艺术人才而努力;为培养新一代的舞蹈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军. 舞蹈训练中的示范教学[J].艺术百家,2008,24(z1).
作者简介:
孙磊,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