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政治课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落脚点。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成为政治课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针对目前初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增强政治课实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初中政治课教学取得实效性的基础与前提
初中政治课的教学,要达到实效性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知,包括自己的个性特征、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储备、综合素养等;对教材要有清晰的把握,包括初中政治教材的逻辑体系、编写体例、知识内容和语言风格等;对学生要有清楚的了解,包括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爱好习惯等,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对学生清楚地了解。
二、更新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还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应用积极的、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造就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每个教师都应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我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教师不断的期待和鼓励中获得点点滴滴的成功与进步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要构建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态度,就让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表者从今天开始,以新的定位,新的观念来善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构建一个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精确定位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一标准是思想政治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如七年级的课程目标是:对思想政治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信心,与教师和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等等。但这只是整体目标,我们应该细分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堂课。每堂课所设计的目标应该是班级的大部分同学可以达到的,目标设计要有层次,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位同学都达到相同的目标,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四、课堂与生活渗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思想政治课,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因为理论比较抽象、深奥,加之教师讲解空洞、枯燥,甚至干脆读书划书而缺乏生命活力,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富有活力的课堂,使广大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们与现实生活又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渗透与社会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就无法活化书本上的知识,就谈不上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也就更談不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破解这一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政治教师要善于回归生活,立足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政治道理。二要关注国内国际形势。每天都在发生的国际国内时事,因为其新颖性而受到学生关注,更因为它蕴涵着丰富的政治道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要关注地方乡土材料。乡土材料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而且能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其积极性。
五、巧用评价策略,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要促进其发展,评价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全方位地评价学生。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如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学生作品分析、小组评、家长评等等。不同的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如果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灵活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对课堂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起到激励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具体地说可以在教师评价中穿插学生互评;在课堂生成中,及时进行个案评价;在达成教学目标中,对学生行为进行诊断性地评价等等。一句话,评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综合多种评价策略,灵活运用,恰当处理课堂生成中的种种变化,及时准确、全面的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行为、作品,才能真正地起到激励学生发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实效性。
六、优化教师形象,提高教书育人的可信性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孔子是最早提出“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的人,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五十年代曾提出:“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所以,一个政治教师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没有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没有严格的纪律性,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便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的有关理论常识,想叫学生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恐怕是异想天开。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深入了解学生,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会学,让课堂真正充满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更新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2]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3] 巧用评价策略,提高品德课教学果效
[4]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了解初中政治课教学取得实效性的基础与前提
初中政治课的教学,要达到实效性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知,包括自己的个性特征、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储备、综合素养等;对教材要有清晰的把握,包括初中政治教材的逻辑体系、编写体例、知识内容和语言风格等;对学生要有清楚的了解,包括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爱好习惯等,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对学生清楚地了解。
二、更新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还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应用积极的、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造就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每个教师都应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我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教师不断的期待和鼓励中获得点点滴滴的成功与进步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要构建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态度,就让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表者从今天开始,以新的定位,新的观念来善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构建一个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精确定位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一标准是思想政治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如七年级的课程目标是:对思想政治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信心,与教师和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等等。但这只是整体目标,我们应该细分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堂课。每堂课所设计的目标应该是班级的大部分同学可以达到的,目标设计要有层次,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位同学都达到相同的目标,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四、课堂与生活渗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思想政治课,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因为理论比较抽象、深奥,加之教师讲解空洞、枯燥,甚至干脆读书划书而缺乏生命活力,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富有活力的课堂,使广大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们与现实生活又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渗透与社会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就无法活化书本上的知识,就谈不上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也就更談不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破解这一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政治教师要善于回归生活,立足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政治道理。二要关注国内国际形势。每天都在发生的国际国内时事,因为其新颖性而受到学生关注,更因为它蕴涵着丰富的政治道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要关注地方乡土材料。乡土材料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而且能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其积极性。
五、巧用评价策略,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要促进其发展,评价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全方位地评价学生。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如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学生作品分析、小组评、家长评等等。不同的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如果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灵活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对课堂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起到激励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具体地说可以在教师评价中穿插学生互评;在课堂生成中,及时进行个案评价;在达成教学目标中,对学生行为进行诊断性地评价等等。一句话,评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综合多种评价策略,灵活运用,恰当处理课堂生成中的种种变化,及时准确、全面的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行为、作品,才能真正地起到激励学生发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实效性。
六、优化教师形象,提高教书育人的可信性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孔子是最早提出“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的人,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五十年代曾提出:“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所以,一个政治教师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没有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没有严格的纪律性,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便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的有关理论常识,想叫学生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恐怕是异想天开。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深入了解学生,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会学,让课堂真正充满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更新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2]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3] 巧用评价策略,提高品德课教学果效
[4]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