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眼外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生存率。
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03年11月至2015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213例RB患儿中眼外期患儿31例3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单眼24例,双眼7例。初诊年龄<2岁19例;2~5岁10例;>5岁2例。家长发现症状体征至就诊时的时间为初诊时间。其中,初诊时间<1个月12例,1~3个月15例;>3~6个月4例。初诊时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所有患儿行眼眶CT、MRI,双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检查。CT或(和)MRI检查见肿瘤浸润眼球外。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巩膜、视神经根部、视神经断端有肿瘤细胞浸润。手术后行全身化学治疗(化疗)。出现眼外转移时,行3~6轮强化化疗同时联合眼眶部远程放射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25.5±4.5)个月。观察患儿治疗后6个月,1、5年累积生存率,分析初诊年龄、时间、性别、单双眼与生存时间的关系。
结果眼外期RB占同期RB患儿的14.55%。所有患儿均无RB家族史;既往病史无特殊。初诊时患眼白瞳及黄白色反光15例;流泪、红肿、畏光及眼球突出5例;斜视11例。患儿6个月,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0±9.0)%、(62.0±11.0)%、(57.0±11.0)%;平均生存时间为(53.9±7.8)个月,累积生存率为(59.3±11.3)%。初诊时间<1个月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8个月,累积生存率为100.0%;1~3月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累积生存率为(40.0±21.9)%;>3~6个月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累积生存率为(25.0±21.7)%。初诊时间<1个月者生存时间较初诊时间1~6个月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0, P<0.05)。
结论眼外期RB发生率为14.55%;初诊时仍以白瞳为主要临床表现;累积生存率较低;初诊时间<1个月者生存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