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7825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45例患者的病例回顾及随访,探讨应用PFNA(防旋股骨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结果45例全部获得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未见并发症发生。疗效按Harris评分,优30例,良11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1.1%。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抗旋转能力强,生物学固定,骨折愈合率高,能提高患者早期负重和患肢功能锻炼,是治疗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的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PFNA;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老年患者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90-02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日趋临近,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也逐渐上升,成为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老年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牵引,会导致全身性疾病加重,也容易造成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而且,不稳定骨折容易造成骨折移位,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发生,影响患肢功能。现今,微创手术在骨科中优势越发明显,内固定发展日趋完善,采取积极的手术的治疗方法已成为首选[1]。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5例老年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年龄在65-83岁,平均年龄74岁。根据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18例,Ⅳ型9例,Ⅴ型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原因交通伤或滑到摔伤。受伤离术前的时间6小时到7天,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伴有骨质疏松及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27例,多为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
  1.2术前准备对移位明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规采用股骨髁上牵引,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请相关内科医师会诊,积极治疗患者内科并存疾病,内科病情稳定后手术治疗。
  1.3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平卧于牵引手术床上,固定双下肢,C型臂透视下调整患肢内收,内旋进行骨折牵引复位,复位满意后,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单,于大转子上方约5cm,做5-6cm纵行切口,沿肌纤维方向分开臀中肌及臀小肌,触及大粗隆顶点,于大粗隆顶点稍内侧确定为进针点,插入导针,将PFNA主钉沿导针插入股骨髓腔内(一般不需扩髓),透视下调整主钉深浅及前倾,股骨外侧皮质扩孔,选择相应的螺旋刀片敲入,锁定螺旋刀片,瞄准器导向锁定远端螺钉,近端拧入尾帽。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切口。
  1.4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术后24小时切口换药,拔出切口引流条,术后第一天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2周鼓励患者扶拐下地活动,患肢逐渐负重行走。2结果
  2.1本组45例均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70-100分钟,平均85分钟,隨访12个月,45例全部获得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未见并发症发生。疗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2],优30例,良11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1.1%。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日趋临近,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也逐渐上升,成为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老年人骨质疏松,身体协调能力差,轻微外力(如跌倒)即能导致股骨粗隆间骨质。老年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牵引,会导致全身性疾病加重,也容易造成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而且,不稳定骨折容易造成骨折移位,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发生,影响患肢功能。手术可使患者早期离床,增加肢体功能锻炼,减少卧床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首选。
  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的方法有DHS,Gamma钉,PFN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等,临床观察总结,以上几种方法有内置物松动,拉力钉退出,股骨头切割穿入关节,造成髋关节内翻畸形的可能[3],且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PFNA适用于各型股骨粗隆间骨质及股骨粗隆下骨折合并骨质疏松者,尤其是高龄骨质疏松患者。
  PFNA是一种新型微创技术,由主钉,螺旋刀片,远端锁钉及尾帽组成,依靠螺旋刀片实现抗旋转及稳定支撑,PFNA固定技术是在股骨近端重建钉基础上设计的,它具备了股骨近端重建钉的临床优点,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4]PFNA有以下优点:①手术切口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②适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者,螺旋刀片打入老年患者股骨颈内,通过骨挤压,提高稳定性,更好抗扭转及轴向作用力,利于早期活动。③PFNA为中心固定,能均匀承受轴向应力,避免应力遮挡。④螺旋刀片锁定,增强抗旋转及刀片滑出能力。⑤AO坚强内固定理念和BO生物固定理念结合,采用远离骨折断端微创切口,闭合复位,避免了对骨折块的直接剥离,破坏骨块血运,利于骨折愈合。⑥非扩髓固定。
  综上所述,PFNA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内固定物,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骨折断端血运破坏少,利于骨折愈合等特点,符合生物学原理,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也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79-1194.
  [2]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after dislocalia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Treatment bymold arthroplasty.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Am).1969,51(4)737-755.
  [3]胡年宏,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股骨头切割原因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06,14(1):23.
  [4]张国鑫,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实用骨杂志,2009,15(11):82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期免疫功能指标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接受正常体检的80名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免疫指标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同病理时期的RBC-C3bRR、CD4+T、RNIAP水平明显下降,CD8+T、RBC-ICR上升,CD4的下降与GLB之间呈负相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检测13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依据检测结果分为高血脂水平组和正常血脂水平组,比较2组颈动脉IMT。结果高血脂水平组患者股动脉IMT高于正常血脂水平组股动脉IMT。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IM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数字化DR钼靶检查技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06年以后因乳房不适就诊的患者中的临床资料中随机抽取300例应用DR钼靶检查技术检查的乳腺疾病患者,根據患者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方法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确定钼靶检查在乳腺疾病检出中诊断意义。结果300例患者采取DR钼靶技术和常规影像检查对乳腺患者进行检查,其中数字化技术对乳腺疾病的检出率为82.7%,常规检查的疾病检出
【摘要】通过我院成功实施的32例中国标准三类(Maastricht Ⅲ类)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案例探讨心脏死亡器官移植器官的维护要点。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共完成32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供体的无偿器官捐献工作。供体均为心肺复苏失败死亡,供体维护是确保潜在供体器官成功捐献和捐献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
【摘要】目的评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前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前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28例(34眼),随机分为二组:一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3例17眼),另一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丙烯酸酯人工晶体植入术(15例17眼)。观察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