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课改,无论千变万化,都离不开“有效”这个主题,可以说是否有效是检验育人的唯一尺度。因此,“有效教学”便成了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现代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是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扎实有效地落实“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实践摸索与思考,我形成了以下三点做法:
一、严格训练,习惯养成
我认为:“有效”不是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效率高低”而言,而是相对于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而言的,现代教育只有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只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只有使学生具有创造力,只有使学生在自我完善中健康地成长,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如此说来,要搞好“有效教学”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必须首先教给他们学习技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我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1.课前预习。“先学后导”,课前预习至关重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新课教学的前几天,我要求学生按照下列步骤进行预习或自学:①阅读课文5遍。第1~3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第4遍,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意思,再看一看文章的结构,理一理文章的写作顺序;第5遍,找一找文中的难词难句,把它画下来,打上问号,并将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填写在《问题发现单》上。②仔细观察生字表中的生字的写法,然后在《问题作业簿》上规范地将每个生字写两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发现只要能老老实实的按着做的孩子,总能在文本里有自己独特的发现,他们在课堂上,不再是水桶,老师讲什么就接收什么。而是潺潺的流水,有自己发至内心的声音。即使偷懒的,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也主动多了。整个班级形成了一股向上的动力。人人争着赶着学,难道还不是有效吗?
2.提出问题。按照学校“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问题的提出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贯穿有效课堂教学的主线。关注问题,引导孩子从学会提问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提问分为课前预习提出的问题和课内生成的问题。课前自学中的问题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部分解决,对于课内生成的问题,在提问时,必须小组内要形成统一意见。提问必须注重层次性和次序性。我要求学生提问的层次和顺序一般是先是字词方面的问题,接着是主要内容方面的问题,然后是句段方面的问题,再是写作方面的问题,最后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方面的问题,甚至是课外方可解决的问题。有层次的问既可以照顾各个层面的学生,也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一个台阶,这样,孩子怎么较快的接受理解一篇新的文章,也是有路可走,有经验可学的。
二、合作学习,运用适当
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的两种途径。合作学习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但是如果在课堂中使用不恰当的话,就会流于形式,造成课堂失效。合作学习,只有用得其所,才能发挥它的功效。因此,合作学习必须以独立学习为前提,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合作学习。所以即便是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也应有学生的独立学习的成分。整堂课学生杂乱地或七零八落地所谓合作是无效的。那么,应在什么情形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我的做法是:①在整体感知课文——探讨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理清文序时,可以让学生各自边读书边发表观点,经过辩论,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意在训练学生分析概括文章的能力。②在理解与课文主题有关的重大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一起边研读课文,边找寻有深意的句子,再探讨文中蕴含的深意,便于学生深入研究问题。③在综合性学习——学生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时,必须进行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④在作业进行中和作业评阅时,组内同学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批阅,合作学习,便于学生相互学习,提高作业批阅质量。合作学习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组织合作也应有其合理性。合作学习在交流时必须有主持人(一般由组长或学科长担任),组内成员应有序发言,而且要做到人人发表观点;待所有成员都发言后,再进行组内辩论,辩论时要说出自己观点的佐证。辩论时也应先举手后发言。待全组意见一致后,将小组意见做好记录,以便在班内交流。
三、评价激励,注重实效
孩子是需要表扬的,恰当中肯的表扬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因此评价激励是推动“有效教学”的动力。评价激励的方式应注重多样化,操作也应具有灵活性。可以是赏识、掌声、口头表扬、展示等,记录在榜的量分制、星级制、等级制等更是必不可少。前者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及时地灵活机动地激励。如在学生的表现较为满意时,可以用微笑、点头、竖拇指等给予赏识性激励;在学生具有精彩的表现时可以示意全班学生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较为郑重或带有小结性激励的情形下,可以采用口头表扬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竞赛等开展学生优秀成果展示等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激励形式。但为了便于总结表彰,为了强力推进各组间的竞争激励,我在班内制订了《学习评价记录表》,张贴于班内显著位置,便于及时地直观地展示。每日都有孩子流连在记录表前,那每分必争的认真劲是最动人的。评价以课文为单位,每课分“资料价值”、“问题价值”、“答问水平”、“交流质量”、“作业质量”、“拓展活动”几方面分别量分,并将各组每项得分由各组记录员同时记录在《学习评价记录表》上,每两单元一总结,在奖牌榜上分别标出金、银、铜、铁、瓷等奖杯,以激励成绩优秀的学习小组。同时,也要求各学习小组在组内相应地制定《组内学习评价表》,以激励组内成员在自学、读书、提问、交流、作业、活动等方面不断进步。这样既有力地推动了学生进步,又便于收集资料,使评价激励管理具有规范化和科学性。
观摩名师的课堂,总发现他们轻轻松松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他们的课堂,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有效”就不言而喻了,那么,我们的课堂在教者有差距的前提下,能动脑,想着做;花心思,变着法。相信,普通的我们也能赢来“有效”的春天!
一、严格训练,习惯养成
我认为:“有效”不是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效率高低”而言,而是相对于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而言的,现代教育只有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只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只有使学生具有创造力,只有使学生在自我完善中健康地成长,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如此说来,要搞好“有效教学”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必须首先教给他们学习技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我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1.课前预习。“先学后导”,课前预习至关重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新课教学的前几天,我要求学生按照下列步骤进行预习或自学:①阅读课文5遍。第1~3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第4遍,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意思,再看一看文章的结构,理一理文章的写作顺序;第5遍,找一找文中的难词难句,把它画下来,打上问号,并将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填写在《问题发现单》上。②仔细观察生字表中的生字的写法,然后在《问题作业簿》上规范地将每个生字写两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发现只要能老老实实的按着做的孩子,总能在文本里有自己独特的发现,他们在课堂上,不再是水桶,老师讲什么就接收什么。而是潺潺的流水,有自己发至内心的声音。即使偷懒的,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也主动多了。整个班级形成了一股向上的动力。人人争着赶着学,难道还不是有效吗?
2.提出问题。按照学校“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问题的提出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贯穿有效课堂教学的主线。关注问题,引导孩子从学会提问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提问分为课前预习提出的问题和课内生成的问题。课前自学中的问题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部分解决,对于课内生成的问题,在提问时,必须小组内要形成统一意见。提问必须注重层次性和次序性。我要求学生提问的层次和顺序一般是先是字词方面的问题,接着是主要内容方面的问题,然后是句段方面的问题,再是写作方面的问题,最后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方面的问题,甚至是课外方可解决的问题。有层次的问既可以照顾各个层面的学生,也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一个台阶,这样,孩子怎么较快的接受理解一篇新的文章,也是有路可走,有经验可学的。
二、合作学习,运用适当
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的两种途径。合作学习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但是如果在课堂中使用不恰当的话,就会流于形式,造成课堂失效。合作学习,只有用得其所,才能发挥它的功效。因此,合作学习必须以独立学习为前提,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合作学习。所以即便是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也应有学生的独立学习的成分。整堂课学生杂乱地或七零八落地所谓合作是无效的。那么,应在什么情形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我的做法是:①在整体感知课文——探讨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理清文序时,可以让学生各自边读书边发表观点,经过辩论,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意在训练学生分析概括文章的能力。②在理解与课文主题有关的重大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一起边研读课文,边找寻有深意的句子,再探讨文中蕴含的深意,便于学生深入研究问题。③在综合性学习——学生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时,必须进行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④在作业进行中和作业评阅时,组内同学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批阅,合作学习,便于学生相互学习,提高作业批阅质量。合作学习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组织合作也应有其合理性。合作学习在交流时必须有主持人(一般由组长或学科长担任),组内成员应有序发言,而且要做到人人发表观点;待所有成员都发言后,再进行组内辩论,辩论时要说出自己观点的佐证。辩论时也应先举手后发言。待全组意见一致后,将小组意见做好记录,以便在班内交流。
三、评价激励,注重实效
孩子是需要表扬的,恰当中肯的表扬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因此评价激励是推动“有效教学”的动力。评价激励的方式应注重多样化,操作也应具有灵活性。可以是赏识、掌声、口头表扬、展示等,记录在榜的量分制、星级制、等级制等更是必不可少。前者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及时地灵活机动地激励。如在学生的表现较为满意时,可以用微笑、点头、竖拇指等给予赏识性激励;在学生具有精彩的表现时可以示意全班学生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较为郑重或带有小结性激励的情形下,可以采用口头表扬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竞赛等开展学生优秀成果展示等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激励形式。但为了便于总结表彰,为了强力推进各组间的竞争激励,我在班内制订了《学习评价记录表》,张贴于班内显著位置,便于及时地直观地展示。每日都有孩子流连在记录表前,那每分必争的认真劲是最动人的。评价以课文为单位,每课分“资料价值”、“问题价值”、“答问水平”、“交流质量”、“作业质量”、“拓展活动”几方面分别量分,并将各组每项得分由各组记录员同时记录在《学习评价记录表》上,每两单元一总结,在奖牌榜上分别标出金、银、铜、铁、瓷等奖杯,以激励成绩优秀的学习小组。同时,也要求各学习小组在组内相应地制定《组内学习评价表》,以激励组内成员在自学、读书、提问、交流、作业、活动等方面不断进步。这样既有力地推动了学生进步,又便于收集资料,使评价激励管理具有规范化和科学性。
观摩名师的课堂,总发现他们轻轻松松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他们的课堂,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有效”就不言而喻了,那么,我们的课堂在教者有差距的前提下,能动脑,想着做;花心思,变着法。相信,普通的我们也能赢来“有效”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