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与小蛇

来源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qing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上一年本栏目以旧物为媒材,启发亲子对其进行创意改造。新的一年,编辑与主创者陆老师经过反复商讨,最后将主题定为《童谣之画》,借人们代代口耳相传的传统童谣,以生肖为线索,以美工的形式寻找亲子互动的美好时光,共融文字之意,生发图画万象。
  温馨提示:爸爸妈妈可以将孩子创作的《童谣之画》编辑成册,作为孩子成长的纪念。
  童谣简介
  大龙与小蛇的童谣内容中,通过“大”与“小”的对比关系,直观地呈现了不同物态之间的大小差异。在蚂蚁和大象的眼里,参照自身的大小而得出的结论,正好符合儿童判断事物的方式。童谣的最后一句,通过消灭了田鼠变成大英雄肯定了蛇的能力,刚好符合了儿童对英雄的崇拜。
  龙与蛇
  1.根据龙与蛇的不同特性,将其分为红黄两种色系,根据它们不同的外形特点确定造型。
  2.依次剪出头部、脸蛋、五官表情以及身体造型等部分备用。
  3.根据已有的龙与蛇的头部表情特征,选取同种色系的卡纸,分别剪出三角和圆点在身体部分进行粘贴装饰。
  4.根据龙与蛇的头部,剪出代表其特点的装饰——龙角和蛇冠,并粘贴固定。
  5.剪出大小不等的黑白圆形,进行眼部的点睛创作,并粘贴固定在面部位置。
  6.龙蛇共舞的作品完成!
  大象与蚂蚁
  1.准备灰色、肉色、白色卡纸若干,勾线笔,双面胶,剪刀等备用。
  2.剪出大象的头部、脸蛋、身体,依次粘贴出完整的大象。
  3.用黑色勾线笔在素描纸上画出黑色的小蚂蚁,用剪刀沿轮廓剪下来,备用。
  4.根据童谣将大象和蚂蚁分别与龙蛇对比。
  田鼠
  1.准备暖咖色系的卡纸、勾线笔、双面胶备用。
  2.用剪刀分别剪出田鼠的脸、耳朵、身体等部分,并拼贴起来。
  3.装饰五官表情。
  4.小田鼠完工啦!
  田野
  1.选择符合田野的咖绿色系卡纸,准备剪刀、双面胶备用。
  2.剪出色彩不同、高低大小错落的山丘造型,并三两组合粘贴固定。
  3.将之前完工的龙、蛇、田鼠、大象、蚂蚁根据童谣内容分别组合呈现。
  童谣童画
  王序之(小名优优)小朋友是个恐龙迷,这个平时含蓄又略带羞涩的男娃在恐龙面前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师:优优,你画个龙和蛇的故事吧!
  优:龙就是蛇变成的,蛇升级了就是龙!
  师:等你的创作。
  优优进入创作流程,铅笔勾线,彩铅涂色,添画上了云纹、丛林、火焰……
  师:你这是啥?
  优:龙啊,生活在海洋里的龙!所以会游泳。
  师:那蛇呢?
  优:变成龙了!
  师:行,请开始你的故事表演——
  一条蛇出生在海洋里,所以会游泳,因为游得太快太好所以进化成了龙!
  这只龙,除了会翻云作浪,他飞起来的时候还会喷出熊熊的烈火。
  他长着一对金色的角,一嘴银色的牙,一身红色的鳞片,还有六只暴风爪,具有毁灭恶灵的能力。
  龙拯救了地球,我们的家园又恢复了生机。
  陶晓沫小朋友灵巧懂事,我问她:“龙蛇的故事你愿意创编吗?”她答:“就是看图写话变成了故事变画吧?”我继续说:“你可以试试用废旧材料创作。”小沫:“废报纸废布片这些都算吧,我来试试!”
  唐晓彤小朋友是位条理清晰、性格开朗的姑娘,接到龙蛇交友的“命题”,她愉快地开始了创作。彩虹桥上的龙、丛林里的蛇、孩子和糖果、蒲公英和星星相聚成了有爱的一家。一起来看看晓彤的故事吧!
  快乐的我们
  一天阳光明媚,老鼠弟弟出来散步,遇到了龙哥哥。
  老鼠弟弟对龙哥哥说:“龙哥哥,你好!”
  龙哥哥也对老鼠弟弟说:“老鼠弟弟,你好!”
  老鼠弟弟又问他:“你要吃坚果吗?”
  龍哥哥说:“可以。”
  他们正吃着,突然窜出来一条蛇,他问老鼠弟弟和龙哥哥:“我能跟你们做朋友吗?”
  老鼠弟弟和龙哥哥说:“好呀!”
  蛇又说:“坚果看起来好好吃!”
  老鼠说:“你也吃点吧。”
  龙说:“是呀!”
  蛇就吃了起来。
  天上一些小精灵看着他们很欢乐,也想加入他们一起玩。于是他们在一起荡起了秋千,唱起了快乐的歌。
  爱帮忙的小蛇
  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小蛇出门散步。
  可是,爬着爬着……路中间出现了一个大水坑,小蛇想:这点事可难不倒我!他把身体一伸,刚想过去,听到后面有小动物喊他:“请等一下,能从你背上爬过去吗?”
  “可以可以!”
  小动物们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从小蛇的身上爬过,他们开心地跟小蛇说:“谢谢你帮助我们!”
  小蛇累得嗓子都冒烟了。等小伙伴们全部爬过水坑后,小蛇大口地喝着水坑里的水,喝到一滴也不剩。
  小蛇挺着饱鼓鼓的肚子,摇摇摆摆地回家了。
  后记
  五月做了疫情特辑,于是龙蛇就这样遇上了彼此,成了CP。
  优优在他设计的《龙》故事里,详细地描述了龙的本领,龙的成长,龙的形态,这一系列的铺设最终为了表达他心中龙的强大,即便这只“强大”的龙也是从“小小”的蛇成长变成的。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幼时的记忆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芽,龙便是优优心里逐步开花的呈现。
  至于另外两位女孩,截然不同的性格在画面的色彩选取和构图方式中都有着迥异的释放。晓沫选择了中饱和度的旧物撕贴,连环画故事的条理和连贯恰好是小画者对龙蛇相遇的联想创编。晓彤将绚烂的彩虹、龙与蛇,还有今年的生肖鼠创编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包容和大度。
  疫情让我们经历了一场与自己时空对话的精神瑜伽休整期。
  春来的樱花依然不早不迟地开了……
  完成此篇时,窗外的蔷薇伴着初夏的风摇曳盛放。
  身边的孩子会如这些花一般迎风绽放。
  本期点评
  本次活动由童谣引入,却让教育的意义以小见大。同样的事物蚂蚁看起来“大”,大象看起来却“小”,这样的对比不仅激发起孩子们的探索之心,还激活了孩子的科学思维。田鼠的天敌引出了蛇的出现,隐秘又自然,看似轻描淡写,却蕴含科学启蒙。蛇在现实生活中让人觉得很可怕,可在十二生肖中以卡通形象出现却又显得特别可爱。龙对中国人来说有特别的意义,我们常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小朋友说:“龙就是蛇变成的,蛇升级了就是龙!”孩子们将来自想象世界的龙和来自现实世界的蛇联系了起来。
  这组案例中的表现方式自由而灵动,既可剪纸,亦可绘画。剪纸增加了童趣和装饰感,尤其在龙和蛇的表现上,龙头加上了龙角,蛇头以一小蛇冠加以区分。剪一个完整的物体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拆分局部,再拼贴组合是一个简便又可行的方式。幼儿只需能够剪出直线、曲线,就可以尝试剪出多个小物体,再以拼贴的方式组合成大物体或者完整的画面。剪贴画给人带来极强的装饰感,剪贴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出专注、灵巧的孩子。
  让孩子们尝试创作龙蛇故事,最初我想也许孩子们没有太多生活经验,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意图。真没想到,他们创作的故事那么精彩:有温和助人的小蛇,累了自己开心了大家;有丛林海洋中的龙,叱咤风云。他们或剪纸或绘画,或用一幅画展现一个故事,或用连环画展现不同的情境。
  做智慧的教育者要懂得读懂孩子,要俯下身子聆听孩子的声音,发现孩子的能量。
其他文献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现存三种现状:(1)教师直接将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传授给学生作为自己唯一的任务,“教文本”而不是“用文本教”;(2)课堂呈现“擦地板”的情形,轻松快乐,但学生的知识能力止步不前;(3)拓展无度,课堂上东拉西扯,貌似热闹,但学生收效甚微。  备课时,发现文本特点、把握拓展尺度、多元解读文本至关重要。以《莫高窟》为例,我解读文本时“望、闻、问、切”,“四两拨千斤”,为课堂“穿针引线”。 
走进纸盒的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纸盒的身影,你发现了吗?喜糖盒子有心形的、圆形的,并且色彩很丰富;化妆品盒子颜色淡雅,造型基本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大纸箱子一般都是瓦楞纸做成的,撕掉外面一层就会露出一楞一楞的纹路……  让我们走进纸盒的神奇世界,探索纸盒的奥秘,和它来一次亲密对话吧!  纸盒创意变身  当各种不同肌理和形体的纸盒相互结合,就会变成非常可爱的作品。  准备好这些:餐巾纸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的习作评价形式单一,缺少层次性,导致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不高,因此迫切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准确把握评价的实质性功能,调整习作评价的方式。  一、巧用分层评价,激发习作兴趣  1.目标分层  习作评价要以“学段目标”为导向,做到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让评价指向教学目标。在学段习作目标的统领下,落实“教什么就评什么”“ 写什么就评什么”,以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加强写字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其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浅谈本人在写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抓写姿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为了指导学生把字写好,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示范引路  我巧妙利用班班通等现代化的教
在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素材搜集及习作构思的指导上,而对“成文”之后的评改,一般都是自己包办。久而久之,批改习作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噩梦”,每一篇都要修改,写眉批和总批……一个班四五十册习作本断断续续要评改一个星期。可是教师付出的辛苦劳动对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到底有多大的功效呢?  全班的习作由一个人当裁判,用同一把尺子来“评判”,势必会使得评改千篇一律,造成评价标准单一、模式固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伟人”篇比较常见。这类题材内容丰富,不仅涵盖古今中外,还能折射出伟人的品质,体现出人性的光辉。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语言,进而感知人物形象是教学重点。笔者以《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来感知伟人形象。  【教学片段】  (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师:我们来读一读,找一找,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赋予了哪些景物情感?  生:浪花。  师:在大海
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更新、更直观的教学素材,如何合理、有效使用是关键。只有在 “迫切需要”处,才能凸显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全面的特点。而要找准着力点和迫切需要点,就需要教师潜心研讨教材,把握教学难点,将信息技术这把利刃放在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处。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大放异彩,教学效果显著。  一、巧用信息技术,教学难点在学生亲身实践中迎刃而解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仅凭学生课后自觉,在当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似乎效果不大,因此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把课文教“厚”。很多教师也想到了这一点,并主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资料拓展,但由于拓展缺乏相应的方法,导致其课堂看似“热闹”,效果却不太明显。对此笔者认为,资料拓展应有明确目的,懂得取舍,并在恰当的时机呈现,以便真正给阅读教学增添色彩。以下是笔者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确定了更清晰的梯度目标。作为“梯度目标”,一是明确了语文学习要素的培养和训练,二是人文主题的落实,它是语文学习要素的整体提升。直白了说就是既要抓好语文知识的教学,又要围绕课文的人文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教材的呈现先是人文主题,再是安排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因此这样的安排也会给执教者带来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信息传递、技能训练,然后让学生通过练习进行内化吸收。“翻转课堂”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这种模式,重新设计规划学生的学习流程,借助教师在课前提供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让学生进行内化吸收,而后通过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形成的互动对话,达成教学目标。这一颠覆性的变革对于高年级习作教学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一、基于目标要求,精心制作视频微课资源  要实现课堂翻转,第一阶段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