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室:孩子们科学梦想起航的港湾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教室?中央是一排排整齐的桌椅,前面有黑板、白板、投影仪,后面有仪器柜、宣传画,侧面墙上著名科学家们或慈祥或严肃或威严地注视着大家……这就是我们传统印象中的科学室吧。现在,请跟我一起看看我们的科学教室!
  先看看教室靠楼道一侧的墙壁。它几乎被大大的一块扎板占据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黏在扎板上十几块直径十厘米左右的松树树干的横断面木块,这是学校木工师傅挑选不同树龄的树干精心锯成的。旁边挂着一条近两米长的完整蛇皮,这是我爬山时发现并小心地带回来的哟!低头看去,扎板下的水池柜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石头,长白山的浮石、腾冲的火山岩、南京的雨花石、怀柔的木化石、云南的大理石、妙峰山的玄武岩,还有迪拜的沙子、井冈山的红土……“树干的横断面怎么有一个一个的圈?”“怎么有的圈多有的圈少?”“蛇为什么会蜕皮?”“这个土怎么是红色的?我见过的是黄色的呀!”“石头怎么有的有花纹,有的有横条,有的还有孔洞,这个还像旧木块?”“雨花石怎么这么光滑,色彩这么漂亮!”“沙子和石头有什么关系吗?”……各种各样的疑问,呈现在孩子们惊奇的目光中,出现在孩子鼻尖渗出的汗珠里。孩子们上网查找,翻阅科普读物,也会问家长。他们把各自的答案,工工整整地做成画报,固定在扎板上。一个疑问会引发新的疑问,孩子们的画报不断增加,对科学的探索不断深入。孩子们对石头非常喜爱,他们掂掂这个,摸摸那个,左看右看,爱不释手。学习了《岩石》一课,更激发起学生对岩石的热情。每天午休时间都有一群孩子在校园里捡石头,他们把捡来的石头洗干净,如获至宝地装在兜里,遇到不认识的石头就追着让我帮忙辨认。半个学期过去了,这些孩子捡石头的热情并没有减弱。有时我在想:这些喜欢捡石头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有的会成为地质工作者,也可能成为奇石收藏家,更大的可能是孩子们会成为热爱自然世界、热爱生活的人。
  再看教室有窗户的一侧。窗台上摆满我们种植的植物。学生为每种植物制作了标签。从标签中知道该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栽培技术、药用价值等。学生长期观看,可以看到植物生长、开花甚至结果的生命历程。他们可以触碰醋浆草让其种子弹射出去,体验到种子的一种传播方式;可以剪下吊兰和绿萝进行水培让其长出不定根,体验到植物的一种繁殖方式;可以摘下皱叶薄荷的叶子细细地体味它的香味;可以在玻璃试管里繁育葫芦藓看它长出舌形的叶……学习植物的茎、变态茎,植物的叶、变态叶,教室里的山影、芦荟、仙人掌、仙人树就不止是美的欣赏而是植物学习活生生的标本。
  现在看教室的后面,要区分左右了。后面的左侧是一个楼梯状格柜,格柜下是储物柜。格柜内、储物柜上,展示着各种各样的科技作品。学生在这里可以参观、操作、玩耍。他们一遍遍练习摩擦“鱼洗”两耳,兴奋地欣赏溅起的水花;他们一次次把手放在“人体发电”上读出自己今天产生了多大电量;他们玩“锥体上坡”总是一个劲地问为什么,他们总喜欢趴在“时光隧道”前陷入梦幻的世界……各种型号的飞机模型、轨道盘绕的过山车模型、各色插件组成的创意搭建模型,孩子们都可以抚摸、体验、观察。孩子们参加科普夏令营、科技比赛的照片、服装、作品、获奖证书、奖杯会随赛事不断更新展示在格柜中。有的孩子自豪——有他的作品;有的孩子羡慕——多想获得这样的荣誉呀!
  教室后面的右侧是一棵大树,虽是树脂做成的,但生机盎然、栩栩如生。树下是设置的生物角。容易饲养又确保学生安全的小动物都可以尝试养起来。学生捉来蚂蚁养在蚂蚁工坊里,观察蚂蚁挖掘洞穴、生活饮食。学生观察后总能绘声绘色地描述:蚂蚁打架是如何激烈,蚂蚁对死去的同伴是如何不离不弃,蚂蚁的巢穴是怎样分配明确、井然有序。小小的蚂蚁有这样的智慧!学习《昆虫》一课,学生们观察蚂蚁身体结构,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饲养的蚂蚁成为学生学习的鲜活样本。在医学院工作的家长送来小白鼠,养在鼠笼里。孩子们每天观察小白鼠吃食、玩耍、睡觉、长大、生仔、死亡。小白鼠的一举一动都牵挂着孩子们的心。学习《哺乳动物》一课,小白鼠就是胎生、哺乳的典型了。小白鼠的出生到死亡,又是《生命周期》生动的例子。生物角还饲养着小鱼、小乌龟、小蝌蚪和各种昆虫,摆放着贝壳、珊瑚、羽毛、骨骼。涉及的动物是哪一科、哪一属、哪一种?这些都成为学习动物的资源。小动物的饲养过程成为学生理解生命、爱惜生命的重要体验过程。讲一个小故事:小岳是个特别喜欢昆虫的孩子,他阅读了很多有关昆虫的书,课余时间就扎进草丛捉虫子,他可以轻松地分辨出金龟子、花金龟、黑金龟、粪金龟、青铜金龟,他还可以从蝉鸣中分辨不同种类的蝉。他对昆虫的了解远远胜过我们这些成人,于是我给他办了个人昆虫展,展示他捉到的昆虫,并请他介绍这些昆虫的特点。很多孩子看后也学会辨认身边的昆虫,小岳在孩子们的眼中不亚于昆虫学家呢。像他这样喜欢捉虫子的孩子还有很多,我把他们捉来活的昆虫养起来,死的昆虫就做成标本,标本多了就做成展览。孩子会因自己的成功倍感自信,其他孩子看了会受到启发,低年级孩子看了会对学习科学充满渴望。
  哦,差点忘了,教室前面还有一个小角落,布置成了图书角,放着一个小沙发,一个小书架。旁边还摆放着触摸屏电脑,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观看科普视频。中午是科学教室开放的时间,喜欢看科普书的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一会儿,也可以把书名写在借书卡上拿走,归还时自己画去名字。学生自主管理的图书角相对于学校的图书馆更方便、自由,内容也都和科学有关,很受学生欢迎。小白和小奕都是《我们爱科学》杂志的忠实粉丝,每当新杂志来了他们都争相借阅。在科学教室里图书角、交互电脑的设置为学生提供随时且自由的阅读条件,不仅使学生获得大量信息和知识,还有利于学生阅读和查找资料习惯的培养。
  放学了!科学教室又热闹起来。养蚂蚁的几个孩子是隔天就过来观察蚂蚁;养蚕的孩子每天送来新鲜的桑叶;有的孩子有好吃的总会分享给小白鼠……参加科技比赛的孩子在这里制作模型,有些制作难度较大的模型需要多名学生几个月才能完成。我在科学教室里划分出一块专属区域,为这些孩子提供合适的场地、提供存放工具的柜子、提供安全保护设施,让这些孩子细心、精心地活动。科学课、科技类的校本活动课,小型的科技讲座,室内的科技比赛都可以在这里开展。科学教室成为学生畅游的海湾。
  就如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的:“生命不是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见所闻。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制造人格的纤维。”“形成一个孩子的人格与观念的,绝不仅是书本上或教师的言论,更是环境中的每一房舍,每一草木,每一方寸的风沙,每一个同伴,每一点滴的生活琐事和每一项课内或课外的活动。这些不但是他们日后回忆的资料,更是织就他们生命的色彩和素材。”科学教室,孩子们的科学梦想在这里启航!
  
其他文献
  独立学院拥有较为灵活的办学机制和新的管理体制,"与企业的天然亲近性"和"高校行政化影响小"使独立院校"校企合作"具有自身的优势;但体制缺陷、人才短板、模式趋同又使独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模式目前在国内尚无成例可循,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一体两翼三结合"的非遗教学模式,并反思在这种模式下非遗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本科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本科院校学生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认知的分析,洞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本科院校学生角色定位与角色塑造,并提出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承受父母、亲人、师长,以及社会的关爱,成为无忧无虑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但他们平时只会享受“爱”,从不知道自己要付出“爱”,缺乏
  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高等艺术院校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艺术人才,推动社会文化繁荣是当下艺术院校发展的目标。本文通过对高等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以及现存
  艺术院校的科研管理有其特殊性,本文通过剖析艺术院校科研薄弱的现状进而分析其内在的原因,结合科研对于艺术院校教学提高、创作提升、深入服务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艺术
  高职院校应在创建创新型国家的事业中作出贡献。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多年的改革探索经验,在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方向、高职院校科技创
γ-ray屏蔽的核心要素是源的特点、辐射能量、屏蔽物质和屏蔽体的有效厚度。要得到屏蔽效果与这些参数指标的函数关系,如果用实验室试验的方法,需要不停地改变实验条件,至少是小
超高压引发剂计量泵的单向阀泄漏问题一直影响着高压聚乙烯装置的平稳运行。因为超高压柱塞泵一旦泄漏,将导致反应温度波动较大,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甚至导致全线停车。由于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