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一,纪律班长冯涛到办公室找我,“老师,刘超把张清的书扔到男厕所里去了。”
周三,刘超在餐厅打饭时插队并顶撞执勤老师。
周四,教语文的宋老师气喘吁吁地跑来找我,“王老师,你班的刘超爬墙跑了。”
刘超是个很令老师头疼的男孩,学习成绩差,生活习惯也不好,班级档案中几乎每天都有他的违纪记录,典型的大错不犯,小过不断,班干部管不了,老师犯难的问题生。不仅如此,这个刺儿头还是个首领,在差生中的影响力比较大,几个差生都听他的话,做好他的工作对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句话说得好,教育细节决定教师的成败,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都能传达一种关爱,一种鼓励,都可能满足学生的价值需求和情感需要。有时候细节是可以创造的。为了使刘超的思想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我设计了三个细节并获得了成功。
首先是转变他的抵触情绪。我是这样安排的:课外活动的时候,我把刘超找到办公室,说明天是孙雷的生日,他又成功戒烟了,我想在送给他的生日贺卡上写一段话,我的书法有点拿不出手,你的字是咱班里最漂亮的,我们能不能搞个合作,你帮我把这句话写到贺卡上。什么话呢?“光是停止一种不好的习惯是不够的,中断一种不好的习惯后,将在意识中留下一个洞,这个洞必须以其他的习惯来加以补充,否则这种习惯将再度出现,除非他们在意识中的原有地位已经被性质不同的其他习惯取代。”我发现他的态度非常认真,在他毕恭毕敬地写完贺卡后,我又拿出一张卡片说,“谢谢你帮我这个忙,这是送给你的。”卡片上也有我精选的一句话,“成功和失败都源于你所养成的习惯,好习惯是人的道德资本,这个道德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人的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接着在教语文的宋老师配合下,我们导演了第二个细节。刘超最要好的伙伴陈树涛到办公室组织黑板报材料时,我特意和宋老师谈论学生的情况,我们提到了刘超。对话中我大体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刘超虽然调皮,但是组织能力还是很强的,以前我安排他做的几件事情,他都完成得很好。如果发展好的话,他将来会是我们班最有前途的学生。交流的时候,我偷偷地瞥了陈树涛一眼,发现他被我们的谈话吸引住了,他一定会告诉刘超的,我暗自得意。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明显感到了刘超的变化,遇见老师时他会恭恭敬敬地问好,上课的路上,他会主动帮老师拿教具。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班里的早读和晚读已试行一段时间,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经过深思熟虑,我又设计并执行了第三个细节。当我在班级中询问谁愿意负责这项工作时,我把期望的目光投向了刘超,在一刹那间我发现了他眼中的激动,他忽地站起来喊道,“老师,我!”
从教室出来,刘超一直跟着我,要求让他负责这项工作。我觉得这倒是一个对他进行教育转化的好机会,但是由于我还没有一个很成熟的想法,因此我没有答应他,也没有说不行,只是让他回去认真考虑。
为了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我做了精心的准备。首先我借来一个微型录音机,事先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然后把班干部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座谈会。让他们推荐做这项工作的合适人选。座谈会开始后,我悄悄地按下了录音机的录音键,班干部们一致推荐小平做这项工作的负责人,理由是小平细心、责任心强。我把刘超的情况向班干部们做了介绍,我认为他并不是个坏孩子,只是有点小心机,希望大家能给他这个机会。但我并没有自作主张,而是让班干部们讨论并作决定,我提醒他们考虑一下,假若安排刘超做负责人,班干部们能否同他合作好,能否帮助他把这份工作做好,如果觉得合作不来或者有担心,那么这项工作就让小平来做,以后再创造机会帮助刘超。事情跟我预料的一样,班干部们的态度很明确,表示一定会跟他合作,帮助他把工作做好。座谈会结束后,我开始采取第二步行动,把刘超叫到活动区的大树下,将会议的过程用录音机重新播放了一遍,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刘超的情绪很激动,说话也显得有点语无伦次,“既然老师这么信任我,同学们又这么瞧得起我,我一定把这件事做好。”
在同他进行了详细的交谈后,我对他提出了如下要求:1,早读和晚读的工作很辛苦,很繁琐也很枯燥,希望他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2,希望他能以此为契机,向自身的不良习惯发起挑战;3,最后,我送给他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我赠给他的一句话——“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两天后,刘超拿着一个方案来找我,就做好这项工作的有关问题同我进行交流。这方案是他跟几个要好的同学共同商量出来的,其中有不少创意出乎我的意料。在对他的方案进行了一些延展性的指导后,在一次班会上我正式宣布他为这项工作的负责人。随着工作的逐渐展开,奇迹开始在刘超身上出现,违纪现象开始减少,学习成绩也开始出现小幅度的提高。发现这些积极的信号后,我开始把更多的机会给他,偶尔安排他代替执勤班长检查一次卫生,负责组织创办一次黑板报,主持针对早读和晚读情况的座谈会。就这样,刘超顺着良性循环的轨迹逐渐发展下去。在最近举行的过程性检测中,他获得了学习成绩突出进步奖和良好习惯突出进步奖两个奖项。尽管有时候他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出一些差错,但只要我一个眼神他就能心领神会。在我看来,刘超的一只脚已经开始踏上成功道路的台阶。
刘超进步了,我也随着他的进步,成长了不少。通过此事,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无小事,只有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思考做起,从创造做起,班主任的工作才会真正成为创造性的工作。
周三,刘超在餐厅打饭时插队并顶撞执勤老师。
周四,教语文的宋老师气喘吁吁地跑来找我,“王老师,你班的刘超爬墙跑了。”
刘超是个很令老师头疼的男孩,学习成绩差,生活习惯也不好,班级档案中几乎每天都有他的违纪记录,典型的大错不犯,小过不断,班干部管不了,老师犯难的问题生。不仅如此,这个刺儿头还是个首领,在差生中的影响力比较大,几个差生都听他的话,做好他的工作对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句话说得好,教育细节决定教师的成败,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都能传达一种关爱,一种鼓励,都可能满足学生的价值需求和情感需要。有时候细节是可以创造的。为了使刘超的思想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我设计了三个细节并获得了成功。
首先是转变他的抵触情绪。我是这样安排的:课外活动的时候,我把刘超找到办公室,说明天是孙雷的生日,他又成功戒烟了,我想在送给他的生日贺卡上写一段话,我的书法有点拿不出手,你的字是咱班里最漂亮的,我们能不能搞个合作,你帮我把这句话写到贺卡上。什么话呢?“光是停止一种不好的习惯是不够的,中断一种不好的习惯后,将在意识中留下一个洞,这个洞必须以其他的习惯来加以补充,否则这种习惯将再度出现,除非他们在意识中的原有地位已经被性质不同的其他习惯取代。”我发现他的态度非常认真,在他毕恭毕敬地写完贺卡后,我又拿出一张卡片说,“谢谢你帮我这个忙,这是送给你的。”卡片上也有我精选的一句话,“成功和失败都源于你所养成的习惯,好习惯是人的道德资本,这个道德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人的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接着在教语文的宋老师配合下,我们导演了第二个细节。刘超最要好的伙伴陈树涛到办公室组织黑板报材料时,我特意和宋老师谈论学生的情况,我们提到了刘超。对话中我大体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刘超虽然调皮,但是组织能力还是很强的,以前我安排他做的几件事情,他都完成得很好。如果发展好的话,他将来会是我们班最有前途的学生。交流的时候,我偷偷地瞥了陈树涛一眼,发现他被我们的谈话吸引住了,他一定会告诉刘超的,我暗自得意。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明显感到了刘超的变化,遇见老师时他会恭恭敬敬地问好,上课的路上,他会主动帮老师拿教具。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班里的早读和晚读已试行一段时间,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经过深思熟虑,我又设计并执行了第三个细节。当我在班级中询问谁愿意负责这项工作时,我把期望的目光投向了刘超,在一刹那间我发现了他眼中的激动,他忽地站起来喊道,“老师,我!”
从教室出来,刘超一直跟着我,要求让他负责这项工作。我觉得这倒是一个对他进行教育转化的好机会,但是由于我还没有一个很成熟的想法,因此我没有答应他,也没有说不行,只是让他回去认真考虑。
为了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我做了精心的准备。首先我借来一个微型录音机,事先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然后把班干部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座谈会。让他们推荐做这项工作的合适人选。座谈会开始后,我悄悄地按下了录音机的录音键,班干部们一致推荐小平做这项工作的负责人,理由是小平细心、责任心强。我把刘超的情况向班干部们做了介绍,我认为他并不是个坏孩子,只是有点小心机,希望大家能给他这个机会。但我并没有自作主张,而是让班干部们讨论并作决定,我提醒他们考虑一下,假若安排刘超做负责人,班干部们能否同他合作好,能否帮助他把这份工作做好,如果觉得合作不来或者有担心,那么这项工作就让小平来做,以后再创造机会帮助刘超。事情跟我预料的一样,班干部们的态度很明确,表示一定会跟他合作,帮助他把工作做好。座谈会结束后,我开始采取第二步行动,把刘超叫到活动区的大树下,将会议的过程用录音机重新播放了一遍,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刘超的情绪很激动,说话也显得有点语无伦次,“既然老师这么信任我,同学们又这么瞧得起我,我一定把这件事做好。”
在同他进行了详细的交谈后,我对他提出了如下要求:1,早读和晚读的工作很辛苦,很繁琐也很枯燥,希望他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2,希望他能以此为契机,向自身的不良习惯发起挑战;3,最后,我送给他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我赠给他的一句话——“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两天后,刘超拿着一个方案来找我,就做好这项工作的有关问题同我进行交流。这方案是他跟几个要好的同学共同商量出来的,其中有不少创意出乎我的意料。在对他的方案进行了一些延展性的指导后,在一次班会上我正式宣布他为这项工作的负责人。随着工作的逐渐展开,奇迹开始在刘超身上出现,违纪现象开始减少,学习成绩也开始出现小幅度的提高。发现这些积极的信号后,我开始把更多的机会给他,偶尔安排他代替执勤班长检查一次卫生,负责组织创办一次黑板报,主持针对早读和晚读情况的座谈会。就这样,刘超顺着良性循环的轨迹逐渐发展下去。在最近举行的过程性检测中,他获得了学习成绩突出进步奖和良好习惯突出进步奖两个奖项。尽管有时候他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出一些差错,但只要我一个眼神他就能心领神会。在我看来,刘超的一只脚已经开始踏上成功道路的台阶。
刘超进步了,我也随着他的进步,成长了不少。通过此事,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无小事,只有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思考做起,从创造做起,班主任的工作才会真正成为创造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