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MT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启停策略研究

来源 :现代车用动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动变速器箱(AMT)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发动机启停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整车能量利用率,减少汽车污染物的排放.通过控制在不同荷电状态(SOC)和不同工况下的启停时机,控制整车能量平衡,从而降低整车排放和油耗.通过对整车动力系统各控制器控制策略与标定数据的优化,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启停策略,同时满足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试验方法和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制以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的要求.
其他文献
柴油机在不同工况和使用场景下采取的控制策略不同,柴油机的控制逻辑软件架构应具备拓展性——易于添加新工况控制逻辑和修改已有控制策略.在工况发生变化时应保证控制切换过程的平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多回路切换策略.该方法以加速度闭环为内核,将不同工况的控制策略统一为外环的加速度请求.通过竞争策略得到目标加速度后进入内环控制柴油机.该方法组织耦合度低,易于增加或修改外环工况控制算法.最后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切换过程完成平稳,该切换策略达到设计目的.
在一定工况下,共轨喷油器喷油量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满足发动机的设计要求.这主要与喷油器各参数的设计公差和零部件制造及装配工艺的一致性等有关.利用AMESim软件搭建共轨喷油器的计算模型,选择500个样本,应用蒙特卡洛方法对多因素在其设计公差范围内对喷油量的影响,分别采用均匀分布和高斯分布2种分布方法,分析标定特定工况下喷油量的最大、最小偏差是否满足喷油器设计要求,并计算2种分布方式下喷油器的合格率,以对喷油器优化设计及加工制造进行指导.
随着装备制造业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车辆电控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针对发动机研发、试车验证阶段标定时间长,研发人员无法实时处理试验及整车试验保障现场的数据标定问题,研究通过物联网的方式,在传统发动机电控单元(ECU)中引入单板电脑(SBC)和长期演进技术(LTE)网络通信模块,让发动机和云端实时通讯.可以实现:上传车辆工况参数,远程获取发动机运行数据,推送最新图谱(MAP)到发动机,刷新ECU的MAP功能,借助物联网平台远程解决现场标定问题,提高研发效率.
不同贵金属比例的涂覆对氧化性催化转化器(DOC)的性能有显著影响.测量了不同DOC入口温度,通过DOC载体不同空速下,不同贵金属比例涂覆的DOC载体HC转化效率、NO的氧化效率以及放热特性.试验结果表明:DOC人口温度在210℃以下、DOC载体铂的涂覆量较大时,HC的转化效率较高;DOC人口温度在200℃以上时,铂钯比4:1的配方对NO的氧化效率较好,铂钯比3:1的配方对NO的氧化效率较差;DOC载体涂覆铂钯比6:1的配方比铂钯比4:1和3:1的配方有更优的放热特性.
基于GT-SUITE软件,以某增程式柴油机搭载某环卫车模型为仿真平台,研究柴油机增程式混动方案对整车的燃油经济性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节油率达到23%,回收周期约为0.3年.计算结果为柴油机增程式混动方案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从高铁快运动车组需求出发,选择超宽带技术精确定位,介绍了该技术特点、装车方案以及定位原理,定位方案通过了模拟装车试验及装车验证,满足定位精度要求.
分析了内燃动车组在运行时的主要噪声源和噪声传播路径,根据车辆噪声控制措施,对车辆的噪声进行了模拟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把具体控制措施应用到车辆.在车辆组装完成后进行了噪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车辆噪声指标满足标准及设计要求.
TCMS(Trai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是列车运行控制、数据监测的中枢,文章分析磁浮列车TCMS的系统拓扑和功能需求,建立时间自动机模型,运用UPPAAL验证工具对TCMS的安全性和时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时间自动机对于磁浮列车的TCMS建模和验证效果良好.
分析了牵引电机定子线圈制作过程中影响线圈形状的因素及其可能对嵌线的影响,结合实际生产过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法及解决措施,并进行实施.
介绍了采用有机朗肯循环的废热回收技术原理,分析了内燃机车柴油机废热的种类和废热的可回收性,制定了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内燃机车柴油机废热回收技术方案,间接提高了内燃机车柴油机的热工转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