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个惊心动魄的十年
上一个十年,中国日化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增长,数据显示,2011年,仅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超过800亿元,中国内地现有化妆品企业4000多家,年销售额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化妆品企业10多家。预计到2020年,个人护理用品行业将为中国GDP带来人民币5020亿元的增加值。日化产品在利润方面非常高,即使扣除高昂的广告成本,也可获得高达30%~40%的利润率,专业线产品的利润率更高。如此丰厚的利润,引得欧莱雅、资生堂、宝洁、联合利华等洋品牌纷至沓来,国货、合资和外资品牌三分天下。
正因如此,其他行业巨头,尤其是医药保健等相关领域,为了寻找新利润增长点而争相进入日化也成为一种趋势。2004年五粮液集团进入日化业,同年,娃哈哈也跨界进入日化业。而云南白药牙膏2011年销售额超过11亿元,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达到10%,云南白藥随后又推出了“养元青”洗发水。
反观过去这十年,市场裂变,机会无限。本土日化企业和外资企业一道,在高速增长的经济和中国消费者对个人护理用品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中,迅速成长。尤其是可歌可颂的国产日化品牌,在与国际成熟的日化品牌殊死搏斗中,出现了上海家化、伽蓝、云南白药等本土日化品牌,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尝试各种经营模式或营销策略,书写下无数日化江湖传奇。
上一个十年惊心动魄。中国化妆品行业英雄辈出,强者纵横;跨国品牌来势汹汹,势在必得。下一个十年,随着媒体环境变化,日化行业将迎来新的变革。
“国外知名化妆品进入中国的目前还不到30%,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多,市场更加繁荣,但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氩氪互动董事总经理张璐在接受《广告主》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土日化品牌处境堪忧
根据中国快速消费品网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本土日化行业与国际日化品牌差距进一步拉大,国外品牌占据的市场份额目前已超过70%,占据的销售份额超过90%。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本土日化品牌纷纷被外资企业收购,有的被“圈养”,有的则被永久“雪藏”。
以化妆品为例,目前,中国的化妆品企业在产品专利和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都受制于国际日化巨头。目前一线城市的化妆品专柜当中,难觅国货踪影,曾经被外资收购的一些国产品牌,逐渐被消费者遗忘,国产化妆品在与外资品牌竞争中节节败退。
中国日化行业在蕴含着巨大潜力的同时,也不得不经历着着群雄逐鹿、竞争不断的“乱世”。
2003年小护士被欧莱雅收购后,彻底沦为低端品牌;2008年大宝被强生收购后,疑遭雪藏;而2010年被科蒂收购后,丁家宜销量直线下滑。
没有被收购的企业也并不好过,2012年中财报显示,除了上海家化保持高速增长外;霸王集团营业收入仅为2.89亿元,同比下降34.4%;索芙特预计上半年亏损约5000万,是去年同期亏损的5倍。
本土日化苦苦挣扎,外资企业则风光无限,可谓冰火两重天。根据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宝洁公司发布的今年二季度(上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数据显示,今年4月1日—6月30日,宝洁所有业务部门营收总和为202.12亿美元,公司实现净利润36.3亿美元,同比大升45%。连同今年一季度(上财年第三财季),今年上半年宝洁公司共实现盈利65亿美元,营业额为404.42亿美元。宝洁的老对手联合利华公司上半年盈利也持续增长,其2012年半年报显示,联合利华旗下个人护理和家庭护理均实现增长,全部营业额为254亿欧元,同比增长11.5%,净利润24亿欧元。
中国快速消费品网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外品牌占据的市场份额已超过70%,占据的销售份额超过90%。目前,以宝洁、联合利华为首的外资品牌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下一个十年:社会化营销?
下一个十年,日化企业的突破点在哪里?这个问题是那些具有前瞻视角的优秀企业家所必须面对和思考的。正如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影曾经说的:“十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思考,我们下一个十年的机会在哪里?”
上一个十年,不容置疑,是中国电视广告的黄金时代,跨国日化企业宝洁在中国正是靠电视广告营销取得了辉煌业绩。可以说,正是电视广告营销的成功让宝洁在中国日化市场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潘婷、海飞丝、碧浪、舒肤佳……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正是通过狂轰滥炸的电视广告营销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电视广告上的巨额投入,曾经为宝洁带来了丰厚的盈利和巨大的市场影响力。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的绝对优势和主导地位正逐渐被削位。随着电视媒体成本增加和收视率降低,电视广告营销所带来的回报率逐年下降。
包括宝洁在内的很多日化企业和品牌,开始借社交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开辟新媒体营销之路。相比之下,数字营销和社会化营销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营销方式比传统电视广告营销更省钱、更精准,更有效,与消费者互动性更强。随着日化市场走向成熟,市场细分化将最终改变之前一家独大的局面,具有优秀创意的新媒体营销广告将会吸引越来越多消费群体的关注。
以上海家化生产的六神花露水为例,2012年夏天,六神突出了一则叫做“花露水的前世今生”的视频爆红网络,紧扣时下流行的网络元素,通过带有科普性质的小动画,以调侃的口吻为观众解读了六神的发展及功效。自上线到截稿,该视频在同类排行榜中已蝉联三周冠军,累计获得点击次数三千万次,远远超过第二名五百多万次。
虽然不愿意透露具体数字,但上海家化事业一部市场总监秦奋华表示,这次传播的性价比很高,其成本可能连在央视播一条明星代言的千万级别的广告的1%都不到,但收到的效果却出奇得好。他们最初只是在一些视频网站平台发布的时候花费了一部分费用,之后便完全是意见领袖和网友的自发转发。
作为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宝洁公司非常注重自身品牌建设与当今数字化时代的紧密结合。宝洁全球市场营销及品牌建设执行官毕瑞哲先生年初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关于互联时代的品牌建设的演讲中提出:技术正在改变一切;世界的经济重心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倾斜;人们对于传统权威的信任正在消失;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宝洁公司在数字化时代中的愿景是:努力同每一个消费者建立一种终生的、一对一的、实时的联系。而社会化营销为宝洁实现这种愿景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宝洁全球和宝洁中国在社会化营销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大胆尝试。在全球范围,宝洁与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和Twitter 均达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在社会化营销领域,消费者社交行为分析和创新方面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许多宝洁大的品牌比如汰渍、帮宝适都在Facebook上建立了庞大的用户社区,交流信息,得到众多用户的积极反馈和喜爱。在中国,宝洁的社会化营销发展迅速。目前为止,在各个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宝洁在中国的所有品牌均拥有自己的网络社交营销社区,累计活跃粉丝数达到百万级。在这些当中,海飞丝达人秀和最近炙手可热的碧浪品牌等官方微博都是受到消费者欢迎的社区,促成社会化营销的病毒式乘数效应,成为品牌整体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个十年,中国日化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增长,数据显示,2011年,仅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超过800亿元,中国内地现有化妆品企业4000多家,年销售额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化妆品企业10多家。预计到2020年,个人护理用品行业将为中国GDP带来人民币5020亿元的增加值。日化产品在利润方面非常高,即使扣除高昂的广告成本,也可获得高达30%~40%的利润率,专业线产品的利润率更高。如此丰厚的利润,引得欧莱雅、资生堂、宝洁、联合利华等洋品牌纷至沓来,国货、合资和外资品牌三分天下。
正因如此,其他行业巨头,尤其是医药保健等相关领域,为了寻找新利润增长点而争相进入日化也成为一种趋势。2004年五粮液集团进入日化业,同年,娃哈哈也跨界进入日化业。而云南白药牙膏2011年销售额超过11亿元,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达到10%,云南白藥随后又推出了“养元青”洗发水。
反观过去这十年,市场裂变,机会无限。本土日化企业和外资企业一道,在高速增长的经济和中国消费者对个人护理用品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中,迅速成长。尤其是可歌可颂的国产日化品牌,在与国际成熟的日化品牌殊死搏斗中,出现了上海家化、伽蓝、云南白药等本土日化品牌,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尝试各种经营模式或营销策略,书写下无数日化江湖传奇。
上一个十年惊心动魄。中国化妆品行业英雄辈出,强者纵横;跨国品牌来势汹汹,势在必得。下一个十年,随着媒体环境变化,日化行业将迎来新的变革。
“国外知名化妆品进入中国的目前还不到30%,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多,市场更加繁荣,但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氩氪互动董事总经理张璐在接受《广告主》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土日化品牌处境堪忧
根据中国快速消费品网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本土日化行业与国际日化品牌差距进一步拉大,国外品牌占据的市场份额目前已超过70%,占据的销售份额超过90%。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本土日化品牌纷纷被外资企业收购,有的被“圈养”,有的则被永久“雪藏”。
以化妆品为例,目前,中国的化妆品企业在产品专利和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都受制于国际日化巨头。目前一线城市的化妆品专柜当中,难觅国货踪影,曾经被外资收购的一些国产品牌,逐渐被消费者遗忘,国产化妆品在与外资品牌竞争中节节败退。
中国日化行业在蕴含着巨大潜力的同时,也不得不经历着着群雄逐鹿、竞争不断的“乱世”。
2003年小护士被欧莱雅收购后,彻底沦为低端品牌;2008年大宝被强生收购后,疑遭雪藏;而2010年被科蒂收购后,丁家宜销量直线下滑。
没有被收购的企业也并不好过,2012年中财报显示,除了上海家化保持高速增长外;霸王集团营业收入仅为2.89亿元,同比下降34.4%;索芙特预计上半年亏损约5000万,是去年同期亏损的5倍。
本土日化苦苦挣扎,外资企业则风光无限,可谓冰火两重天。根据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宝洁公司发布的今年二季度(上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数据显示,今年4月1日—6月30日,宝洁所有业务部门营收总和为202.12亿美元,公司实现净利润36.3亿美元,同比大升45%。连同今年一季度(上财年第三财季),今年上半年宝洁公司共实现盈利65亿美元,营业额为404.42亿美元。宝洁的老对手联合利华公司上半年盈利也持续增长,其2012年半年报显示,联合利华旗下个人护理和家庭护理均实现增长,全部营业额为254亿欧元,同比增长11.5%,净利润24亿欧元。
中国快速消费品网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外品牌占据的市场份额已超过70%,占据的销售份额超过90%。目前,以宝洁、联合利华为首的外资品牌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下一个十年:社会化营销?
下一个十年,日化企业的突破点在哪里?这个问题是那些具有前瞻视角的优秀企业家所必须面对和思考的。正如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影曾经说的:“十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思考,我们下一个十年的机会在哪里?”
上一个十年,不容置疑,是中国电视广告的黄金时代,跨国日化企业宝洁在中国正是靠电视广告营销取得了辉煌业绩。可以说,正是电视广告营销的成功让宝洁在中国日化市场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潘婷、海飞丝、碧浪、舒肤佳……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正是通过狂轰滥炸的电视广告营销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电视广告上的巨额投入,曾经为宝洁带来了丰厚的盈利和巨大的市场影响力。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的绝对优势和主导地位正逐渐被削位。随着电视媒体成本增加和收视率降低,电视广告营销所带来的回报率逐年下降。
包括宝洁在内的很多日化企业和品牌,开始借社交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开辟新媒体营销之路。相比之下,数字营销和社会化营销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营销方式比传统电视广告营销更省钱、更精准,更有效,与消费者互动性更强。随着日化市场走向成熟,市场细分化将最终改变之前一家独大的局面,具有优秀创意的新媒体营销广告将会吸引越来越多消费群体的关注。
以上海家化生产的六神花露水为例,2012年夏天,六神突出了一则叫做“花露水的前世今生”的视频爆红网络,紧扣时下流行的网络元素,通过带有科普性质的小动画,以调侃的口吻为观众解读了六神的发展及功效。自上线到截稿,该视频在同类排行榜中已蝉联三周冠军,累计获得点击次数三千万次,远远超过第二名五百多万次。
虽然不愿意透露具体数字,但上海家化事业一部市场总监秦奋华表示,这次传播的性价比很高,其成本可能连在央视播一条明星代言的千万级别的广告的1%都不到,但收到的效果却出奇得好。他们最初只是在一些视频网站平台发布的时候花费了一部分费用,之后便完全是意见领袖和网友的自发转发。
作为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宝洁公司非常注重自身品牌建设与当今数字化时代的紧密结合。宝洁全球市场营销及品牌建设执行官毕瑞哲先生年初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关于互联时代的品牌建设的演讲中提出:技术正在改变一切;世界的经济重心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倾斜;人们对于传统权威的信任正在消失;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宝洁公司在数字化时代中的愿景是:努力同每一个消费者建立一种终生的、一对一的、实时的联系。而社会化营销为宝洁实现这种愿景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宝洁全球和宝洁中国在社会化营销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大胆尝试。在全球范围,宝洁与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和Twitter 均达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在社会化营销领域,消费者社交行为分析和创新方面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许多宝洁大的品牌比如汰渍、帮宝适都在Facebook上建立了庞大的用户社区,交流信息,得到众多用户的积极反馈和喜爱。在中国,宝洁的社会化营销发展迅速。目前为止,在各个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宝洁在中国的所有品牌均拥有自己的网络社交营销社区,累计活跃粉丝数达到百万级。在这些当中,海飞丝达人秀和最近炙手可热的碧浪品牌等官方微博都是受到消费者欢迎的社区,促成社会化营销的病毒式乘数效应,成为品牌整体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