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二次穿刺骨水泥注入治疗弥散不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来源 :吉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gwf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二次穿刺骨水泥注入治疗上终板、下终板区域弥散不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病例,其中34例在手术中发现骨水泥在临近上终板或下终板区域弥散不良,遂调整穿刺角度进行二次穿刺和骨水泥注入.观察并记录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检查观察有无骨水泥渗漏和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34例患者都取得有效随访,随访3~14个月,平均6.3个月.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以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分别为(6.71±1.43)分、(2.41±1.26)分、(0.88±0.88)分,手术后第1天较手术前、末次随访时较手术后第1天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以及末次随访时的ODI分别为70.44±6.54、27.12±6.17、10.18±3.95,手术后第1天较手术前、末次随访时较手术后第1天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发现9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为椎体侧方(7例)及椎间隙(2例)骨水泥渗漏,无椎体前方及椎管内渗漏,其中3例椎旁静脉短节段渗漏,但未发生肺栓塞,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随访时发现1例患者因再次轻微外伤发生邻近椎体压缩骨折.所有病例直到末次随访时也未发生手术椎体再塌陷或者骨折.结论:OVCF患者首次行PVP手术过程中若发现骨水泥在临近上终板或下终板区域弥散不良,调整穿刺角度进行二次穿刺和骨水泥注入技术能有效改善骨水泥的弥散分布,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并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椎再塌陷或者骨折的发生,且不会增加骨水泥渗漏或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溶栓治疗成功者74例,未成功者26例.首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溶栓成功的相关因素,对存在统计差异的因素进一步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溶栓成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溶栓成功与否与患者的溶栓时间、合并糖尿病和用药总量有关(P150万U(OR=2.34,P<0.05)、血管末端栓塞(OR=0.64,P<0.05)、溶栓时间(OR=0.34,P<0.05)是影响溶栓效果的独立因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肝素治疗对凝血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46例,基于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23例采用大剂量肝素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获取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效加有效共22例,对照组显效加有效共17例,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5.65%大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