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中心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回顾分析

来源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949423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区域性中心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疾病特点及诊疗趋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血栓发生部位、符合DVT危险因素的人群比例及其治疗方案。

结果

共1 032例DVT患者,其中男性501例,女性531例。急性期患者为65.02%(671/1 032)。临床特点:(1)DVT易累及左下肢;(2)混合型血栓最常见(76.48%,868/1 135);(3)符合DVT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91.28%,942/1 032)、合并心脑血管病史(36.72%,379/1 032)、创伤/手术史(27.33%,282/1 032)、久坐卧史(22.38%,231/1 032)、男性吸烟史(43.51%,218/501)等;(4)DVT也常见于手术后患者:骨科手术(47.73%,84/176)、妇产科手术(14.77%,26/176)、普外科手术(13.07%,23/176)、血管外科手术(7.95%,14/176)、泌尿外科手术(7.39%,13/176)及神经外科手术(3.98%,7/176)。(5)急性期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90.57%,586/647),而慢性期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的比例仅63.19%(115/182)。治疗趋势方面:(1)预防性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率为74.71%(771/1 032);(2)急性期患者中有22.95%(154/671)接受了导管溶栓,低分子肝素作为院内抗凝药物的使用率逐年升高;(3)院外治疗方案中利伐沙班逐渐代替传统的华法林,成为常规抗凝药物。

结论

下肢DVT在本区域中心医院发病率高,危险因素复杂,需要得到重视,关于DVT的诊疗规范性仍需得到加强。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骨折患者术后采用中药止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剂镇痛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在郑州仁济医院行骨折手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21~73岁,根据单盲抽签法将其分为双氯芬酸钠组、联合用药组,每组50例。双氯芬酸钠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栓剂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中药止痛胶囊与双氯芬酸钠栓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6、12、24 h时疼痛程度、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是我们常用的医用阿片类药物。2012至2016年以来,芬太尼家族不断壮大并向新精神活性物质蜕变,形成毒性更强的第三代麻醉毒品,他们是以卡芬太尼为代表的芬太尼类物质。2017年美国因服食过量芬太尼类物质致死的人数高达两万人。为此,我国已将全部芬太尼类物质纳入管制,并防止流入他国。
目的观察局部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住院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60~71岁,检定皮肤疼痛区域范围并体表标记,根据疼痛区域定位针刀进针点,局部阻滞麻醉后,对相应区域皮下及浅筋膜层进行针刀放射状扇形切割松解,相同区域每5日重复1次,4次为1个疗程。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疗效评价按照优效、良效
手术标本的规范化管理是涉及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内容。手术标本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标本标识错误。本综述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医护沟通不畅、缺乏相关知识和培训是标本标识错误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如采用计算机化的病理标本送检系统、加强人员培训、建立标准化的严格操作流程并及时更新优化,在技术和制度上切实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医疗质量。
目的评价DENALI滤器植入的中长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行DENALI滤器植入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围术期相关并发症、滤器取出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共3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发生滤器倾斜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9.74±4.24)min(范围:20~40 min);随访时间(13.4±7.0)个月(
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原则,肿瘤、妊娠及产褥期、儿童属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特殊人群,由于其发病原因以及病例特点与一般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抗凝治疗方面,有其特殊性。本文针对这三类特殊患者的静脉血栓性栓塞症的抗凝治疗进行了阐述。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病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血管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收集的15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临床资料,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109例DVT患者入组。患者均根据指南经规范抗凝并溶栓治疗,随访1年,根据Villalta评分表,统计PTS发生率。根据有无PTS将患者分成实验组(有PTS,29例)及对照组(无PTS,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利伐沙班抗凝疗效的监测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在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住院并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80例,患者的抗凝方案均为常规口服利伐沙班,随访3个月,未发生大出血、重要脏器部位的出血及血栓复发等不良事件。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患者在四个不同时间段(抗凝治疗前、口服利伐沙班后3 d、1个月及3个月)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
目的观察应用No-touch静脉分离技术分离贵要静脉构建前臂远端贵要静脉转位血管内瘘(BVTV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日照市人民医院2007年12月至2016年3月成功实施的前臂远端BVTVF手术患者68例,其中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分离技术分离贵要静脉(36例,常规静脉分离技术组),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的患者采用No-touch静脉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