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真求美,启智新德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s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事沧桑,人生百年。一所学校的历史,就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而如何在孩子们人生画板上绘出最美的第一笔,是教师一直在追求与探索的问题。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始终秉承以“尚真求美,启智新德”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以打造一所尚真求美而有遠见、有韵味的学校为目标,构建“尚真教育”课程体系——德课程、智课程、美课程、真课程,塑造进步课堂,培养知行合一的美少年。为了这起步的第一笔,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学校倾力打造“好形象,真学问”的“明智之师”教师队伍,制定出双因式三段设标的培养计划,注重内因与外因的协同作用,用素描、工笔、写意三种画法构建丰富多样的教学研修,帮助每一个教师快速成长。
  素描:常规研修——传承坚守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可以锻炼造型技巧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及表现手法,成为各类创作的起点和前奏。那么,常规教研就像是素描画,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学校教研的基础,是需要学校传承与坚守的。学校的常规研修突出八个字——精准、全面、扎实、有效。
  精准常规研修主要指常规教研,这是每一所学校都必须开展的。为了提高效率,学校在常规教研中突出精准,以小专题的形式落实精准。有什么问题对什么症,对什么症就下什么药,这样针对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全面不仅有教研组内的教研,而且有教研组之间的教研,二者相互交织,支撑起一个教研网格,组内、组与组之间教研能够有一个交叉点,通过这一个交叉点碰撞出火花,切实起到研修的作用。
  扎实机构保障:学校成立了研修组织,从主管校长到组长到组员,一一落实到位。制度保障:学校有详实的各种制度、计划,有固定的内容和时间,另外临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请教研室专家到校来指导工作。
  有效正是有这些精准、全面、扎实的研修,学校才取得了许多成绩。教师的自身成长最终会落实到学生成长方面,如学生们在各类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这些均是精准、全面、扎实带来的收获。
  工笔画:特色研修——精雕细刻
  工笔画在国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用笔工整,注重细部描绘,着重线条美。先用线条一丝不苟勾勒轮廓,然后重彩淡彩层层渲染。而学校的特色研修就像一幅工笔画,在研修的一些内容上、形式上一丝不苟地勾勒、精雕细刻,然后层层渲染。
  同课异构通过“同课异构”的特色教研,可以让参与者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教学形态,在特定的环境中,将一组组相关文本萃集在一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阅读能力、探究能力的教学活动。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合作学习为乐趣,以探究发现为追求,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问题驱动“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问题作为教学的驱动力形成问题链,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学习。
  德育教育研修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将德育落到实地,让它落地、生根、开花呢?在活动开展之前应该先进行德育研修,结束后还要进行研修追问反思,追问活动的过程、感受、发展、拓展。
  写意画:课程研修——多元创新
  学校以学生兴趣为基点,以学校优势为特色,以传承传统文化为责任,以周边资源为依托,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反复多次校本课程研修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百园课程。
  百溪园——满足课程的多元化
  百溪园的研修主要是研究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融合点,通过研修,学校制订了校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实施纲要、课程安排,教师在极富创新的研究活动中开设了百余门校本课程。
  百家园——满足教师资源的多样性
  它的变化点在于研修人员的多元性,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进行研修。实践证明,在研修中受益的不仅是家长和教师,还有学生,他们是最终受益者。
  百趣园——满足孩子差异性的发展
  研修基于学生个性张扬的兴趣点开展,并将研修的内容确定为三点,即多变的兴趣点、兴趣点的周期、兴趣点的拓展。坚持以兴趣为主,以兴趣为纽带,以兴趣为起点,以兴趣为终点,以兴趣为标准的研修原则,为学生绘就一幅芳草依依、溪水潺潺、水草丰美的百趣图。
  百科园——满足学生探究欲的多彩
  研修围绕孩子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展开。使学生人人能发明、人人能创造、人人能创新,在科学的领域里纵笔挥洒,墨彩飞扬。
  著名作家路遥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幅画卷,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纯洁的画板。教师就要做一个不断成长的画者,用自己的心血,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笔墨纸砚,潜心在自己的画板前,在孩子们的画板前,一丝不苟地描绘孩子的起步,心无旁骛地勾勒孩子的发展,浓墨重彩地张扬孩子的个性,为学校的发展这幅百年画卷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描绘一幅和谐共生的百年画卷。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毋庸置疑,写作是大多数学生语文学习十分薄弱的环节,作文教学对于广大教师而言也是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新课标鲜明的为语文教改指明了方向:“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
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信息系统,是人们用来进行实际思维活动的有效工具。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中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力不强,如果教学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
7月12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召开党组会,学习传达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方向目标、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开创性贡献,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
读罢《教师网》上《智慧型教师观》一文,让我对教师观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文章阐述的是“以人为本”、把每个学生都看成一个完整的人去培养;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师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智慧型教师观。  教师不仅要向受教育者传递和传播人类所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应当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塑造他们的品德,这是自古以来教师同时肩负着的两项重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
21世纪的年轻人,所面临的压力和竞争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自从资讯的发达而使地球变成平的,年轻人未来竞争的对象,不再是邻坐的年轻人,可能是身在地球另一角的异国人。  而今更是互联网的时代,以前什么不知道的事情,在互联网上可以轻易的查到,要孩子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大家挤破头了要挤进名校,甚至拼爹拼妈的也要为孩子争取一席之地,只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进入名校是否能够保证孩子的未来呢
我校自2012年10月搬入新校区后,办学规模的扩大给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必须在内部治理机制上实现创造性的变革。  确立扁平化组织结构  我们把原有的“金字塔式”的多层级线性管理改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实行分级管理的“年级部主任负责制”,年级间的管理各自独立。每个年级部配备年级部主任、副主任各一名,主任助理两名,团支部书记一名,各学科设科组长。年级部正副主任由
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法国作家雨果也曾指出:“开启人类的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然而,当今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一个脆弱的学科,现状堪忧:  一是音乐教师奇缺。  尤其是村一级小学,几乎没有正儿八经的音乐老师。一个老师素质决定着一门课程的前途。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年重,很少有老师能胜任音乐教学,会识谱
中国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港府注册32221109-002)、南宁市汪广仁中外教科文研究院(组织机构代码566790750)是国际性质的专业权威机构,均各拥有一支国内外教育界专家组成的强大的科研队伍,长期以来致力于教育新思想与新方法的研究推广。随着中国加入WTO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当前中国教育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为了进一步拓展本两院与教育界同仁的联系,促进海内外教育成果的交流与合作,本两院决
近几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等各奖项陆续揭晓,但中国媒体对它们的得主及他们的贡献并没有多大的热情,报道显得不温不火。与之相呼应的是,中国人的日常话题中也对奖励自然科学领域重大发现的这几项诺贝尔奖鲜有讨论,更说不上对科学发现本身做出讨论。  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中国人没有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所以中国人没有热情。这是实话,当年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人的兴奋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可以相信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不能持久,自控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