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以《致杜鹃》为例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jh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创作了许多首描述和歌颂大自然的诗歌.以《致杜鹃》为研究语料,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理论,从生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进行解读后发现,诗人将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视作和谐共生、平等对话的伙伴关系,作品反映了其持有积极正面的生态观.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从及物性、语气、情态和主位结构等层面能够较好地剖析自然诗歌中蕴含的生态思想,显示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生态话语分析上的适用性.
其他文献
无论是沿海智慧城市建设,还是智慧海岸带建设,都需要通过海洋测绘提供基础数据.海洋测绘前沿技术包括海洋大地测量、海洋导航定位技术等.海洋测绘的应用主要在海岸带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与海洋预警减灾系统、陆海统筹与用地用海分类、海域管理、海洋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治理、航道整治工程测量、码头、航道、锚地等工程测量、海底管线路由调查、海洋遥感应用、海底声学特性探测、海岸滩涂演变分析、电子海图应用等方面.
毛氏父子对《三国志通俗演义》做出的一系列修订并非只是简单的谬处校勘、文辞润色,还融入了毛氏父子的叙事观.毛评本在叙事方面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有着很大的不同,反映了这部小说在叙事上走向精练化的倾向.从嘉靖本到毛评本,叙事的精练化体现在:一、减少评论与用典;二、移除或删削部分诗文、书信和奏表;三、拒绝反复介绍人物.由此可见,毛评本较嘉靖本而言更注重叙事,其文本也更接近现代性小说文体.
李宗盛的情歌创作与晚唐五代花间词的创作共通的艺术形式和相近的文本内容为二者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进行比较提供了可能.花间词中女性形象的虚实相间、写作手法的重容貌服饰之描摹、语言形式的参差及主观情感的投入、男性意识的凸显与李氏情歌中极力写实、重心理刻画、客观冷静的色调、性别意识的主体间性形成颇为明显的对照.
作为郁达夫后期小说的杰作,《迟桂花》的身体叙事较之前的作品有了很大突破,暗合了五四落潮后中国知识分子所特有的精神图景,呈现出带有希望的、疗愈的审美景观.它对两个叙事者截然不同的塑造,不仅展示了知识分子迷茫无措的精神现状和主体建构的不完善,更表达了郁达夫努力建构知识分子完整自我之意图.他借《迟桂花》提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路径,即知识分子可以通过大自然的疗救、效仿古代隐士等方式,来达到自我身心的自在状态,以期完成主体自我的建构.事实上,《迟桂花》不仅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次飞跃,更是对知识分子主体建构的一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