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西哈努克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iy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最后几位幸存的20世纪政治风云人物之一——他曾见过尼赫鲁、铁托、毛泽东、纳赛尔和戴高乐;他亲历过殖民、日据、独立、流亡;他是二战、越战、冷战、红色高棉统治和越南占领时期的见证人
  在63年里,他一生中两次即位,两次退位,一次被放逐,3次自我放逐,先后出任过两任国王、亲王、9任首相、外长、主席、国家元首、太皇等形形色色的“要职”,真正掌握实权的时间却很短暂
  10月15日,柬埔寨太皇诺罗敦·西哈努克在北京与世长辞,终年90岁。
  正如法新社所评述的,这位长寿的柬埔寨太皇是最后几位幸存的20世纪政治风云人物之一——他曾见过尼赫鲁、铁托、毛泽东、纳赛尔和戴高乐;他亲历过殖民、日据、独立、流亡;他是二战、越战、冷战、红色高棉统治和越南占领时期的见证人。法国媒体称,他“不知疲倦奔波于国际外交政治舞台达50年之久”,形象复杂多变,个人生活丰富多彩。
  但他又常常被称作“知名的小人物”——无处不在,却又无处着力,经常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一任其弱小而命运多舛的祖国在莫测命运中痛苦煎熬。这让他自始至终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争议人物,尽管他终其一生都在努力为自己辩护。
  从“儿皇帝”到独立之父
  1922年10月31日,西哈努克出生于当时仍是法属印度支那组成部分的金边。他的父亲是柬埔寨王族诺罗敦·苏拉玛里特,母亲则是时任柬埔寨国王西索瓦·莫尼旺的女儿西索瓦·尼亚里丽。
  当时,柬埔寨宫廷矛盾尖锐,诺罗敦系(1860—1904年在位的诺罗敦·安·吴哥国王的后裔,称“伯族”)和西索瓦系(诺罗敦国王三弟、1904—1927年在位的西索瓦后裔,称“叔族”)明争暗斗,都将王位视作禁脔。
  从出生起,西哈努克就注定与众不同:他的父亲是诺罗敦系,母亲却是地道的西索瓦系,是两派王族都接受、喜爱的孩子。他在金边法国人办的小学接受了启蒙教育,后来去当时法属印度支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越南的西贡(今胡志明市)读中学、大学预科,还一度留学法国,按照柬埔寨王室传统,去索米尔骑兵军事学校接受军官教育。正因如此,西哈努克能操流利法语,且终身保持着对法国文化和生活习惯的浓厚兴趣。
  1941年4月23日,意外发生了:他的外公、柬埔寨国王莫尼旺突然去世。此时,二战已爆发,法国本土沦陷,法属印度支那陷入法日共管的混乱。国不可一日无主,而诺罗敦、西索瓦两系王族仍然僵持不下,官司一直打到当时自身难保的法属印度支那总督、海军上将让·德古那里。
  让·德古中意的王位继承人不是别人,正是诺罗敦·西哈努克。
  遴选西哈努克的台面上的理由,是他身兼诺罗敦、西索瓦两族血脉的特殊身份,让他继承王位,伯、叔两族都能接受,可以从此结束王系纷争;台面下的真正理由,是德古认为,西哈努克是个“温顺、聪明而快乐的孩子”,并且“具备担任君主的足够灵活性”。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说,就是此人听话、软弱。
  然而,此时的法国,连首都巴黎都落入纳粹之手,印支更是门户大开,任由日本军队出入,哪里有能力保护柬埔寨?1945年3月13日,离投降仅半年的日军突然发动“明号作战”,从法国人手里完全夺走了整个法属印度支那。为欺骗世人,他们开始放任这些新占领地独立。
  尽管事有蹊跷,但独立却是柬埔寨王族与民众的夙愿,西哈努克深思熟虑后,于4月13日宣布独立。不过,他不希望继续做傀儡,因此对日本的“指导”采取抵制姿态。
  恼羞成怒的日本人试图扶植外长山玉成为新傀儡。但西哈努克与之若即若离,山玉成直到8月8日才找到机会发动政变,自封首相。然而,此时距日本投降仅剩一周时间了。8月15日,日本投降。一个月后,法国人回到印度支那,又过了一个月,法国军队空降,逮捕了山玉成。“独立”的柬埔寨再度成了法国保护国,西哈努克对此采取了容忍的态度——不容忍他又能怎样?
  然而,西哈努克不甘心继续当“儿皇帝”——他一面和元气大伤的法国当局折冲樽俎,一面频繁出访美国寻求同情。最终,法国人作出让步,允许柬埔寨自治,但大权仍掌握在法国驻柬埔寨高级专员手中。
  1952年6月15日,西哈努克发布《告柬埔寨人民书》,誓言在两年内实现完全独立,并效仿甘地,以解散议会和去意大利“放假”消极怠工,表达对法国的不满。法国此时正计划强化对印度支那的统治,遂于次年3月向西哈努克施压,逼其“回国履行使命”,甚至发布公报,勒令其“限期归国”。西哈努克愤而前往北美,宣传独立主张,赢得普遍同情。这年5月,他返回金边,旋即“自我放逐”——先是避位曼谷,继而回到国内,在马德望、暹粒等地闲居。
  此时,法国已在越南战场焦头烂额,又受到国际舆论谴责,而柬埔寨民众在西哈努克行为的感召下,独立情绪空前高涨。这一切迫使法国人不得不作出退让。1953年11月9日,法国和柬埔寨签署新的《法柬條约》,柬埔寨获得完全独立。
  此时,西哈努克年仅31岁,却已成为柬埔寨万民景仰的“独立之父”。平生第一次,他所受到的尊重并非仅仅因为高贵血统,更来自实际功绩,这让他踌躇满志。
  “柬埔寨不需要国王”
  踌躇满志的西哈努克很快感到拘束:他的内阁里充斥着各派政治人物。这些人在海外各有后台,彼此敌视攻讦,掣肘着他的雄心壮志,而囿于君主立宪的框架,他对此束手无策。
  冥思苦想一年半之久,他想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招数:退位。
  1955年3月3日,他宣布禅位给父亲苏拉玛里特,自己改称“亲王”,从此有了组织政党、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4月7日,他组建了“人民社会主义运动”(在他坚持下没有叫“党”)。
  此时,社会主义思潮盛极一时,西哈努克也受到影响。他提出了奇特的“佛教社会主义”理论,即一方面推行计划经济和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保持柬埔寨佛教传统”。说白了,就是以公有化的名义,把权力集中到王室手中,建立起一个介于君权制和君宪制之间的政体。
  为此,他请来上千苏联专家帮助建设,副作用则是越共势力渗透入柬埔寨东部,并将那儿当作后勤通道和后方基地,而他对此无能为力;他也不想和美国闹翻,一再表示“在印支战争中严守中立”;为了确保中立,他在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并结识周恩来,又在1956年和铁托、纳赛尔、尼赫鲁等共同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这段时间,他既是首相,又是外长,还是实际上的国王,可谓大权在握。尽管中看不中用的计划经济在农业化的柬埔寨显得水土不服,但灵活的外交姿态让柬埔寨同时获得苏美援助,并在印支的兵荒马乱中保持了数年安宁。而西哈努克本人又常常作出亲民的姿态。据说,他曾亲自为农民求雨,还常常拿着米粮在路上布施,赢得不少柬埔寨人由衷的好感。
  然而,他的这些努力未能缓和国内左右两派的激烈斗争。对此,他的做法是打一派拉一派,让他们相互制约,且经常变换“打”和“拉”的对象,一时之间似乎颇有效果。
  1960年3月,苏拉玛里特国王去世,照理他应该继位,回归王宫。但正大过亲政瘾的他意犹未尽,在民众的欢呼声中宣布“柬埔寨不需要国王”,自己将以国家元首的身份继续执政,目的自然是继续绕过君宪束缚亲政。
  然而,国内左右两翼的政治暗潮,正在悄然涌动。
  1970年3月18日,正当他出访苏联之际,亲美的首相兼国防大臣朗诺和副首相、西哈努克表哥施里玛达联合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政权。对他余怒未消的苏联一言不发地将他送上前往北京的飞机,因为中国就在政变当天宣布继续承认西哈努克地位。3月19日,西哈努克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迎接,并继续享受元首待遇;5月1日天安门庆祝仪式,毛泽东又邀请他登上城楼观礼。
  西哈努克在华先宣布成立民族统一阵线,继而在5月5日成立流亡政府,中国第一个宣布承认。此后,他设官邸于北京东交民巷15号,开始了第一次流亡生涯。
  在这期间,他交替居住于北京和平壤(后者为他建了有60个房间的亲王宫),并开始了最富争议的政治抉择:与红色高棉结盟。
  难掌实权
  1975年4月17日,红色高棉夺取政权,西哈努克被推举为国家元首,结束流亡。但他很快发现,自己被架空,红色高棉推行激进政策,企图建立乌托邦社会。西哈努克试图摆脱困境,他曾借口赴联合国离开,不久又返回,并在次年1月主持了宪法颁布仪式。到了3月,他就发现自己非但无法影响红色高棉,反倒自身难保。4月2日,他被废黜并软禁。
  此后一段时间里,他几乎销声匿迹。他的5子、14孙在红色高棉时代死于非命,彼此争斗的两系王族更是凋零殆尽。
  1979年1月,命运转折点再次出现:前一年底越南入侵柬埔寨,红色高棉节节败退,在离开金边前释放了西哈努克,希望他前往联合国争取“国际支持”。西哈努克第二次流亡,先后定居朝鲜、中国,并再度成为国际外交舞台的明星人物。
  就在这一年,他成立了奉辛比克党,与红色高棉以及宋双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组成联盟,成立新民柬政府,他出任主席。王室、红色高棉和朗诺余党宋双的联盟,当时就被称为“奇特的联盟”。而这和冷战方兴未艾、美国推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政策有关。里根的高参迈克尔·约翰也建议美国政府,应大力扶植西哈努克派,以免亲越势力坐大,或红色高棉东山再起。
  1989年,无力持续战争的越南宣布撤军,金边洪森政权开始寻求和西哈努克谈判。1991年,巴黎协定达成,西哈努克于11月14日结束长达13年的流亡回到金边。两年后,西哈努克再度成为柬埔寨国王。
  然而,此时西哈努克已是67岁的老人,精力开始衰竭,也不复当年的政治雄心。他不仅无意谋求亲政,连国王都不愿继续当下去。1993年大选,他的两个儿子拉那烈和夏卡朋势同水火,而红色高棉拒绝参加,戏剧性地从盟友再度变成“朝敌”。选举结束后,成立了洪森—拉那烈双首相内阁。洪森这个昔日的敌人,如今成了自己的“首席大臣”。
  此后,洪森逐渐巩固权力,拉那烈则江河日下。对此,西哈努克冷眼旁观。这不仅因为拉那烈并非最中意的儿子,更因为洪森势力根深蒂固,自己已无力撼动,只能通过默认对方攫取世俗权力,换取对王室世袭的尊重。
  不仅如此,1993年他在北京医院查出恶性结肠癌,此外还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和神经衰竭,这让他更厌倦政治生活。1994年,夏卡朋发动流产政变,导致他和拉那烈王子“同归于尽”,先后失势,这恐怕更让他心灰意冷。
  此后,他更多定居于中国,接受各项治疗。2004年10月29日,他终于宣布再次退位,将王位传给倒数第二个儿子西哈莫尼,自己则被尊为“太皇”。
  至此,他的政治生涯宣告结束。在63年里,他一生中两次即位,两次退位,一次被放逐,3次自我放逐,先后出任过两任国王、亲王、9任首相、外长、主席、国家元首、太皇等形形色色的要职,真正掌握实权的时间却很短暂。
  他妻妾成群
  6位后妃15个子女
  西哈努克早年风流倜傥,是法国人眼中的花花公子。他先后娶过两位王后、四位嫔妃,还有数不清的艳遇和绯闻,正式承认的子女共有15位(9男6女,其中一个为养子)。但这些子女日后的命运大相径庭:有5个儿子死于红色高棉之祸,却也有两位成了红色高棉的支持者;仅有两个儿子(拉那烈和夏卡朋)在最后一次复位后从政,最终却成了政敌。
  他的继承人西哈莫尼系倒数第二个儿子,在继位前是个与世无争的芭蕾舞演员,却最得西哈努克宠爱,因为他系与西哈努克关系最好的莫妮列王妃(法—意—柬混血)所生,且为人和善,各方面都能接受。
  他多才多艺
  自编自导自演电影
  他多才多艺,能写歌、写小说,甚至自编、自导、自演电影,曾先后撰写过两首歌颂中国的歌曲并亲自演唱。一些外国人评论称,他的电影和小说大多被用于为自己辩护,因为他多彩的一生中几乎和所有大国、邻国交好又交恶过,总是不断变化阵营和身份。
  1975年,朗诺伪政权被打败,西哈努克回国。回国前夕,西哈努克特意写了一首歌曲《我亲爱的第二祖国》,歌词是:“啊!中国是我亲爱的第二祖国,正当我们遭受苦难的时候,得到你们珍贵的友情……”
  他的中国待遇
  上天安门最多的外国元首
  中国几代领导人都和他建立了良好关系,并始终给他元首待遇,因此他晚年海外生涯大多数时间在中国度过。但耐人寻味的是,他的贴身保镖、警卫却是清一色的朝鲜人。
  西哈努克是目前为止登上天安门城楼次数最多的外国元首,他分别于1964年、1965年、1970年、1984年、1989年、2009年,隨同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等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
  他的中国菜单
  一道菜杀108只鸡为悦目
  西哈努克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美食家,法国鹅肝酱、俄式红菜汤、鲑鱼子酱、北京烤鸭……都是他一年四季的常用之物。
  1973年,西哈努克到上海访问,他提出游玩城隍庙。负责接待的南市区饮食公司接下任务后,从区内各大饭店里调集精兵强将,全力以赴。参与接待的厨师、点心师要查三代,政治上绝对可靠的才获准下厨房。为了保证点心的质量,黑芝麻是1粒粒拣出来的,瓜仁也要选一样大小的。夸张的是,现场还有民兵督阵。这天,城隍庙封城,1个外头人也不能进来。
  点心中就有1道鸡鸭血汤,这原是下里巴人的美食,用它来招待西哈努克,就得精工细作。如何个精法呢?师傅们三下南翔,寻找最最正宗的上海本地草鸡,然后杀了108只鸡才找到所需的鸡卵—真叫是杀鸡取卵了。这个鸡卵并非成形的鸡蛋,而是附着在肠子里没有出生的卵,才黄豆那么大小。黄澄澄、规格一样的卵,配玉白色的鸡肠和深红色的血汤相当悦目。
  他的“元首府”
  北京东交民巷15号
  西哈努克及其家属寓居中国以来长期住在东交民巷15号宾馆。那是清朝法国驻北京的公使馆。
  1970年12月,东交民巷15号修缮一新,西哈努克和夫人等从钓鱼台搬迁到那里。外交部知道西哈努克喜欢吃西餐,还特地从上海请来了一位手艺精湛的西餐厨师。
  得知西哈努克喜欢游泳、打羽毛球和歌舞,外交部便专门修建了游泳池、俱乐部和羽毛球场,工作人员们会陪同他一起娱乐、休闲。周总理还曾亲自前往东交民巷看望西哈努克,他还开玩笑地提到:“这里居住条件不错,是独门独院”,建议将此院改名为“柬埔寨元首府”。
其他文献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经历了一次“井喷”,这个时期是中国作家热情最为高涨、探索最为积极、取得成绩较为可观的阶段。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井喷式的发展迹象在上世纪70年代末已经拉开帷幕,并直接影响和成就了整个80年代中国文学的“空前繁荣”。所以,70年代末的文学是80年代文学发展的发端,应该作为同一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这个时期的作家作品显示出潮流的特征,各个流派百家争鸣,先后或者同时涌现出“伤痕文学
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发电安全问题日显突出。针对火电厂安全评价问题,提出了基于样本分类的安全评价方法。首先提出了表征火电厂安全性的特征空间,给出了各个特征的具体评价内容,并且根据德尔菲法得到火电厂安全评价的特征向量值。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三角白化权函数灰色聚类方法对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得到火电厂安全评价的样本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和径向基函数网络对样本数据进行学习,得到安全判别函数和径向基函数网络
基于图像特征识别技术的自主着陆问题是无人机自主飞行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图像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对于降低着陆系统成本和提高无人机的自主性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超
双足机器人是一种类人高级智能机器人,由于其结构的拟人性,使其较其它机器人更适应人类的生存环境,代替人类在特定环境下完成重复性工作。智能假肢研发过程中,需要残疾人佩戴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结束了一场长达10年的动乱和浩劫,百废待兴,在历史转折关口,中国文学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都涌现出很多经典作品,它们为中国启动改革开放作出了远远超越文学自身功能的特殊贡献。当时的文学与国家政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正式确立市场化改革价值取向,快速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随着图书出版业被推向市场、个体书商形成气候、影视制播分离改革,畅销书概念以及畅销书机制在中
处于世纪之交的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代。在此之前,中国的文学是站在高高圣坛上俯视众生的精英文学,而市场经济的急速发展给90年代文学带来了不一样的元素:个性特征的张扬;物质主义重心的倾斜;都市、女性、商贸等类别的拓展……文学不再能引起社会的轰动,而渐渐被边缘化,商业文化语境使中国文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但这恰恰使90年代成了一个真正开放和多样发展的文学时代:作家们站在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发布的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最需警惕的是“转型陷阱”。既得利益集团用“维稳”的理由拒绝改革、绑架改革,是“转型陷阱”的主要症状。  这个报告客观描述了中国社会改革的一些特征,这其实也是很多人的共识,但是很多概念仍要厘清。究竟如何理解和界定“既得利益集团”这个语辞?党和政府在工作文件中也强调“防止既得利益集团的干扰”,民间更是经常将“既得利益集团”挂在嘴边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于工业过程中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做好安全评价和有效的防护的基础上,能够预先判断即将发生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数据时代
10月7日,查韦斯身穿红衫,手持宝剑与选民一同庆祝第三次连任委内瑞拉总统。支持者们激动地说:“查韦斯没有走!”在过去的14年中,查韦斯经历了政变和癌症,却没有倒下;作为反美阵营的急先锋,他时刻像一个斗士,屡屡高调露面,挖苦美国从不留情;他为中下层民众谋得更多福利,为赢得大选奠定了基础;他多才多艺,又任性妄为,禁止电信员工使用英文,自己却经常“洋话连篇”。  演说家:连续演讲9个半小时  查韦斯聪明
“高高举起”的原则性和“轻轻放下”的妥协性,董事会议上的“幸福生活”与股东大会上的“水深火热”……一位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这样表述自己履职的困惑。在A股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花瓶化”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独立董事制度饱受诟病。  守护人成摆设  “花瓶董事”“人情董事”“不独立董事”,这些专为独立董事而生的词汇形象地展现了当前A股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制度的尴尬境地。  “上市公司出了問题大家都盯着独立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