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成长中走一走“弯路”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ast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
  “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她不信。“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电是。”“既然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你走同样的弯路。”“但是我喜欢。”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这是张爱玲的一篇富含哲理的文字。
  我们的确在犯这样的错误,经常告诉孩子这个该这样做,那个该那样做:因为我们大都并不知晓,有些时候,教育孩子要走一走弯路,让他们尝尝自酿的苦酒,或许对他们的成长更有利。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许要浪费一些时间,花费一些精力,孩子也许会经历痛苦和困惑,但他们学会了思考、观察,收获到惊喜,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这不是也很有意义吗?
  对儿童来说,未知世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尝试、探索、冒险就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他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小嘴品尝,用小手触摸,用身心体验和感受……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壁、跌跤,但同时也能不断增强勇气,不断探寻方法,获得精神力量,收获人生经验。这正是成长的过程:
  诗人艾青这样描写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体止地扑过来,每个浪都扑在礁石的脚下,被打成碎片,它的身上、脸上到处都是伤痕,但它依然挺立在那儿,含着微笑,面对海洋。”这里的礁石是人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精神的象征。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要抵达成功的峰巅。汗水、血水、泪水、德行、毅力缺一不可。因此,跌倒了再爬起的“走弯路”过程,既是磨练意志、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丰满人生的过程。
  当遇到问题学生,如果采取“走捷径”的办法,一味说教、勒令禁止,而不是用儿童独特的视角看待,不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教育需要走一走弯路,让孩子在尝试、锻炼、探索、亲历中碰壁、受阻、吃亏,没有这一过程,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人生里程中,窄径是路,大道也是路,风也好,雨也罢,都是对生命的磨砺与考验。做一个观察者吧,让孩子背上行囊,一路走去,在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中领略一道道风景,亲历一个个过程,咀嚼一次次得失的滋味,进而炼出钢筋铁骨,丰盈精神底气,夯筑厚实的人生。
  (作者单位:邹城市郭里镇中心小学山东济宁273519)
  责任编辑 余志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翻拍,神州大地上又掀起了一阵了解、欣赏原著的热潮。这部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就饱受争议。道士说它是一部金丹秘诀,和尚说它是禅门心法,秀才说它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学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自己眼中又演绎了一出怎样的《西游记》呢?  我们教师与书中主人公之一的唐僧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书中菩萨对唐僧说:“你只会谈小乘佛法,可会谈大乘吗?”不禁想起当年,自己师范毕业踏上工作岗位
寓教于乐,以乐辅德。音乐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它是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与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的目的。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就要把德育融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用音乐的特殊手段“寓教于乐”“以乐辅德”,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和启发,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  如教《走进音乐世界》第五册第四课《左手和右手》时,我运用拟人手法
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古人云:“水木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感悟的传达、体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反观我们的品德课堂,常常出现交流的障碍和低效,那么,我们能采取哪些对策,走出种种尴尬局面呢?    交流遭“偏离”时——反弹琵琶 一石激起千层浪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思维
【摘要】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英语教学的学科素养不再仅是表达与交流,思维品质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外民族语言、知识的精华组成,通过阅读教学过程加强思维品质培养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中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思维品质内涵的阐述,如何结合实践通过教学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我们将从教学实践出发,对
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提出了新的办学理念:打造五大“教育‘公’园”——成长乐园、人才田园、温暖家园、网络e园、现代校园。在这一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花仙子”综合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单一的种植花卉到“收集花籽——认识花籽——播种花籽——养护花卉——收获花籽——传播花籽”的系列活动,延伸到以“花仙子”为形象,整合周边环境资源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以社团为载体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整合的综合性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复习课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一直给人以无趣的印象。大部分学生觉得复习就是刷题和老师讲题。笔者通过对一节公开课的探索,发现复习课其实也可以上得生动有趣而且高效。  【关键词】话题;复习;生动  【作者简介】陈燕君,漳州市第三中学。  一、 引言  笔者在上初三英语复习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在复习课上提不起精神。比起新授课,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复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笔
学校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使命,对于学校教育主要形式的学科教学而言,关注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是其自觉追求。但在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导致人们往往过多地关注学科自身,忽视了学科间的关联。学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俨然已成为学科教师实践之难点、抱怨之焦点。本文拟从学科教学中的几个案例出发,试析学科教学中道德教育的积习之弊,并期待学科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改善与提高。    一、案例呈现    在一次教研
怎样才能让知识与情感共舞,让孩子获得理性的启悟,切实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呢?作为一名品德教师,笔者认为,我们应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根据学习主题要求,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比较教学方法,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反向比较中,引导孩子关注社会现象,提高他们综合分析、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从而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    一、纵向比较,引发情感共鸣    对于品德教材中一些知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有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大意是:一个脸上带有很大胎记的孩子,总是不自信,头总是低垂着……为此,她的母亲曾经让她转了好几所学校,可都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天,她又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班主任小张老师了解到情况后,在一个课间把她带到一个僻静处,告诉孩子一个“天机”:“在你出生的时候,正好天使走过你的身旁,她十分喜欢你,为了记住你,她就在你的脸上亲了一下,留下了一个记号……” 孩子相信了老师的话,逐渐变得自
小学中高年段的品德教材中融入了大量常识题材主题,大致可以分成自然常识类、生活常识类、地理常识类、历史常识类和社会常识类等。这些题材的品德课具有以下特征:知识性强,知识点多,有许多专业性的名词;概念较为抽象,离儿童生活较远;人文目标不明确,教师很难抓住品德教育的脉络。  那么,如何在常识题材品德教学中实现知识学习与品德教育的和谐统一呢?笔者认为,教师除了要有完善的知识储备、多元的知识结构外,还须在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