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kyo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再创造,将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并且充满艺术魅力。只有让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动人之处,才能创作出有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再加工,这样我们才会发现新课标给了教师更大的拓展余地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 初中美术 文化背景 地方文化
  一次美术新课程的培训,我聆听了尹少淳教授的报告,尹教授提出了贡布里希的构成理论,认为“制作先于匹配”、“由画知道到画见到”,列举了埃及的规范艺术和希腊的屏画等。通过与印象派绘画的比较,我们对这一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有时,我常常在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创作,尹教授提出的构成理论给我指出了方向,让学生把“大脑中的图式”毫无抑制地表现出来,不受到成人已有经验的限制,孩子们的作品往往很天真,充满童趣,这是我感受很深刻的地方。
  一、把美术放到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做教材的研究者。
  尹教授提出对人的成长的关注,把美术放到文化的背景中思考。
  这一观点我印象深刻。通过观察毕加索的《亚威侬少女》,我们会发现人物面部的“面具”形象来自非洲黑人雕刻的灵感,可见非洲艺术对立体派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非洲艺术作为西方殖民文化,它深刻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例如,“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德兰和弗拉克等,都从大洋洲、非洲的土著艺术和原始艺术中汲取养分的,从而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著名画家夏加尔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画家,他的画风往往带有显著的俄罗斯民间美术特征。他深深眷恋着他所熟悉的俄罗斯民间生活,关注那些教堂、村庄和神话传说。夏加尔的绘画说明了民间美术对于一个离乡诗人具有多么重要的精神意义。
  我逐渐意识到,民间美术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用身心创造的生活智慧,蕴含深刻的民族文化经典,使艺术增添了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以前,在省锡中听了张小君老师的《从小红人到无锡阿福》重复构成这一课时,张老师把重复构成的复杂的教学内容,通过无锡阿福这一形象不断地重复排列与组合实现。新颖的选材,多样的形式,把重复构成的排列、古式等知识通过一个主题“阿福”这一形象不断地改变大小,旋转组合,进行拓展和延伸。抓住一个点,反复地比较,深入地挖掘,将民间美术的造型与色彩规律同艺术专业技巧相结合,我认为这种方式很好地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再加工。由此可见,新课标给了教师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拓展的余地。
  张老师的无锡阿福的形象可能借鉴了吕胜中老师“小红人”的形象,不仅使农村学生通过剪“小红人”了解民族传统,还引导学生将剪纸做成场景装置,和环境结合起来,小红人挂满屋子给人以密密麻麻的感觉,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红人虽小、场面壮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锡阿福的对称剪法,重复排列的技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最后的装置展示,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视觉震撼力。不管学生剪成什么样子,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一段精神的历程,他们一定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如果教师把现代手段注入很多民族的元素,譬如通过剪“阿福”了解地方的文化,独创具有浓郁田园生活气息和淳朴生命力的艺术境界,成为这堂课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对教材的再创造,能将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充满魅力。
  從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以及古德莱德的“经验的课程”,都极其强调课堂对“经验”和“生活”的一种皈依。课堂其实就是广大师生某种生命的相遇,某种生命的润泽。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师生语言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给予对方帮助和启迪,学生通过这种帮助,渐渐提高认识,渐渐丰富学养,渐渐地生命就丰厚了,我觉得随着学生生命的丰厚,教师个人的生命也变得丰厚了。
  看到学生的作品,看到学生欢快地把一个个“阿福”从三楼的窗台飘下,“福从天降、福满人间”,这样一种清新质朴的境界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吉祥和平的美好世界,很多听课老师为之感染,有的感慨地说要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我在感动,同时也在思索,如何保留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保持它独有的某些原生态特征。让学生深刻领会其精粹,能够体现独特的艺术形式、特点和风格,我们把民间美术元素结合现代生活元素,张老师在努力尝试,在材料、工艺技术手段、生活方式的介入下发挥多样性,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民间美术,创造一个新的视觉印象。
  具有民族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民间美术,依然焕发青春,已经远离原先的环境与氛围民间美术,正面临消亡和衰退的困境,但作为中华瑰宝的价值,其朴实的气质和纯真的格调让其具有民族性、现实性的良好一面得到发扬光大,通过教师的演绎,在新的时代格局下,它们作为一个个全新的符号,呈现出别样的精彩。如果美术课堂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中的动人之处,学生就能创作出很多有丰富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
  三、通过教学理论的支撑,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蓝白之美》是苏少版初中美术第18册第6课的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以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蓝印花布为载体,着意于传统文化底蕴的熏陶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展示蓝印花布的独特艺术魅力,了解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和特殊的制作工艺,尝试蓝印花布的设计和制作,学会用替代的方法创造“新蓝”,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领悟蓝印花布所折射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分享拓展式合作学习,通过自主探究,掌握设计画稿的要点,体验不同的涂染法决定的不同印染效果,最后通过积极有效地合作完成对“蓝白之美”的艺术畅想。把学生制作的作品发布到网上,举办蓝印花布小报的展览,学生布置展厅,自己写序言。把学生制作的蓝印花布小报作品发布到网上。通过举办展览、制作小报等内容的分享拓展,促进学生再学习,再创造,让蓝印花布成为一个文化传承的起点,增强学生对乡土美术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保存、传递和创新的观念,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我今后要做一名教材的研究者,不断探索发现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气息。
  参考文献:
  [1][英]罗杰·沃尔顿.大理念[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
  [2]张道一.张道一文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武汉大学 文学院 人文科学实验班,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 《三国演义》对人物的塑造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性。同属于刘备阵营的诸葛亮和关羽在人物形象的某些方面拥有相似性。刘备集团的两大重要人物的相似性反映出民间审美对文人创作的影响,《三国演义》特殊的历史叙事和民间叙事相结合的手法,以及众多装饰性情节是共同性存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诸葛亮 关羽 相似性  通过桃园结义,
摘 要: 在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研究中,“地域意象”的生成与传统意象有着较大区别,地域意象由于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同时受到时代发展制约,因此在生成过程中显得较为曲折。对此,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分析,结合相关美学原理,以较为典型的北固山意象为代表,梳理地域意象发展的脉络,并进一步总结出地域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生成机制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地域意象 生成机制 古典诗歌 北固山 美学原理  “地域意象
摘 要: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传道授业的载体,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开发智力的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政治课堂 教学语言 语言境界  鲁迅先生曾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人,音美以感官,形美以感目。”那么,政治教师怎样才能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更好地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达到最佳的教学效
摘 要: 将生活融进地理课堂,既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科学认识,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对地理课程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地理学习 生活化 学习兴趣  《地理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课程提出了要求,为了增强高中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和生存的能力,高中地理需要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为了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珍爱地球、善
摘 要: 非连续性文本于语文教学的影响日渐深远。然而,现实中受到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惯性思维影响,更兼对此类文本教学目的与价值认识的模糊,师生往往既不爱又不会。本文结合课题研习所得,紧扣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方式方法,探讨认识的艰难、当下认识方式方法的局限与不足和较为科学合理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 初见与认识 引导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源自2009年风起云涌的PISA测试,并
摘 要: 20世纪以来,诗语(文学语言)的“复杂性”问题便受到英美新批评,尤其是美国新批评的关注。“复杂性”作为语言学转向之后衡量文学语言是否精彩的新标杆,其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ambiguity”,即“含混”。本文以博尔赫斯小说《南方》为例,挖掘含混的审美价值,探讨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复杂性 含混 新批评 文学魅力  一  20世纪以来,诗语(文学语言)的“复杂性”问题受到
摘 要: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分离、资源与平台分散、师资队伍欠缺、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共性问题。不同类型、不同地域高校在师资引进、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别。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立足地方、因势利导,强化协同融合,避免同质化现象。  关键词: 协同融合 地方应用型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创新创业思想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对
摘 要: 课堂评价应实施科学的评价策略,用客观公正、具体深刻、宽严有度、亦庄亦谐、简洁明确的语言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看到方向,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  关键词: 课堂评价 教学美 五度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它是教师教学智慧、教学艺术和文化底蕴的外现,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高质量的课堂评
摘 要: 七七事变后,全国人民一致抗日。湖南作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积极开展了抗日活动。其中童子军“日行一善”的名言与“服务他人”的理念,使得童子军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童子军组成战时服务团,服务于抗战,展现出民族大义,巩固了抗战大后方的建设。本文以中国童子军战时服务团第112团为例,揭示童子军在宣传、募捐、抚慰伤兵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童子军 战时服务团 湖南省
摘 要: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共同体是指政府、高校、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各构成要素以培育和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培育载体,成功的项目会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实现共同体双方在项目需求和育人功能上的双赢。本文以“湘外—铜官窑”项目为例,探析有效的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 实践育人共同体 德育功能 “湘外—铜官窑”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共同体是指政府、高校、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各构成要素以培育和提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