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形成长效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生中的一个较特殊的群体,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和人文素养还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90后高职学生受国内外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网络时代、独生子女、单身家庭、留守儿童等),导致他们在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明显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当前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的结合,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研究现状
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的主要表现有:(1)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徐建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提出当前为创新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2)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现状的研究。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它们依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化、学分化、全程跟踪服务等原则,积极探索丰富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3)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盛继前在《以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探索高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社会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时学分,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意识形态的培育,或者说是一种精神的培育,精神培育要让学生从感受、体验中认识和接受并践行,它需要对实体或载体的认知、产生共鸣、从而升华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有利于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健康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程中创造人生辉煌,具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提升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在参与各项社会实践,也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健康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寓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社会实践砥砺品格、锻炼意志、自觉接爱教育、形成健全人格,提高大学生素质,实现其全面发展的过程。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落实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形成长效机制的研究
(一)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修订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和“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选修课内容,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满足相关要求给予相应学分;同时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增加社会实践相关知识,深化社会实践的形式,以便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相吻合。针对大一学生将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作为社会实践的重点,把理想信念、感恩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文明诚信、志愿者服务、爱国等教育作为社会实践的目标;针对大二学生将把专业调查活动和责任教育作为社会实践的重点,把培养学生专业调查分析能力、专业意识、责任担当、厉行节约、爱国爱校爱国作为社会实践的目标;针对大三学生将专业实习和创业教育作为社会实践的重点,把提高专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教育及法纪法规教育作为社会实践的目标。并在在校大学生生中进行教育和实践,同时将社会实践记录放入个人档案,进一步充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二)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机制。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陈旧过时、缺乏创新、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需要紧跟社会形式发展变化,加强对青年学生的调查分析,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所思,以不仅要开辟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同时也要结合学生专业特色,不断拓宽社会实践渠道,丰富和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努力实现社会实践成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最大化:开辟以思想政治教育、专業学习、创新创业、校园文体活动、服务社会、勤工俭学、择业就业、“挑战杯”竞赛、职业院校技能抽查等内容形式多样,涵盖面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推进了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结合。
(三)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精细化人才培养体系,将社会实践纳入学分制管理,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积极考核测评之一,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在激励机制方面建设,进一步推进以客观时间认证为基础,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学生利用课余或节假日参与校内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参与100学时可获得5个积分,同时要遵守《学生勤工助学管理规定》,不仅将社会实践纳入了入党推优、评优推先、评定奖助学金、顶岗实习和就业推荐的依据,同时也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填入了《学生学期综合鉴定表》和《毕业生登记表》,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效性。
因此,把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结合,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宽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马奇柯.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3(3):72-75.
[2] 徐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5):8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生中的一个较特殊的群体,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和人文素养还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90后高职学生受国内外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网络时代、独生子女、单身家庭、留守儿童等),导致他们在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明显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当前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的结合,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研究现状
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的主要表现有:(1)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徐建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提出当前为创新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2)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现状的研究。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它们依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化、学分化、全程跟踪服务等原则,积极探索丰富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3)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盛继前在《以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探索高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社会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时学分,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意识形态的培育,或者说是一种精神的培育,精神培育要让学生从感受、体验中认识和接受并践行,它需要对实体或载体的认知、产生共鸣、从而升华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有利于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健康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程中创造人生辉煌,具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提升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在参与各项社会实践,也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健康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寓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社会实践砥砺品格、锻炼意志、自觉接爱教育、形成健全人格,提高大学生素质,实现其全面发展的过程。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落实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形成长效机制的研究
(一)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修订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和“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选修课内容,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满足相关要求给予相应学分;同时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增加社会实践相关知识,深化社会实践的形式,以便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相吻合。针对大一学生将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作为社会实践的重点,把理想信念、感恩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文明诚信、志愿者服务、爱国等教育作为社会实践的目标;针对大二学生将把专业调查活动和责任教育作为社会实践的重点,把培养学生专业调查分析能力、专业意识、责任担当、厉行节约、爱国爱校爱国作为社会实践的目标;针对大三学生将专业实习和创业教育作为社会实践的重点,把提高专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教育及法纪法规教育作为社会实践的目标。并在在校大学生生中进行教育和实践,同时将社会实践记录放入个人档案,进一步充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二)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机制。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陈旧过时、缺乏创新、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需要紧跟社会形式发展变化,加强对青年学生的调查分析,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所思,以不仅要开辟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同时也要结合学生专业特色,不断拓宽社会实践渠道,丰富和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努力实现社会实践成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最大化:开辟以思想政治教育、专業学习、创新创业、校园文体活动、服务社会、勤工俭学、择业就业、“挑战杯”竞赛、职业院校技能抽查等内容形式多样,涵盖面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推进了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结合。
(三)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精细化人才培养体系,将社会实践纳入学分制管理,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积极考核测评之一,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在激励机制方面建设,进一步推进以客观时间认证为基础,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学生利用课余或节假日参与校内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参与100学时可获得5个积分,同时要遵守《学生勤工助学管理规定》,不仅将社会实践纳入了入党推优、评优推先、评定奖助学金、顶岗实习和就业推荐的依据,同时也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填入了《学生学期综合鉴定表》和《毕业生登记表》,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效性。
因此,把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结合,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宽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马奇柯.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3(3):72-75.
[2] 徐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