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一瓜的救赎之道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ym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须一瓜的《火车火车娶老婆没有》呈现了整个社会在价值虚无的主导下,面临生存困境的个体,如何进行自我拯救以及拯救他人的图景。一边是“恋物癖”式的自我慰藉,一边是通过苦中取乐和牺牲自己给他人以生的机会的救赎。前一种体现了现代人在精神或物质面临困境时的自我麻痹,后一种为须一瓜救赎主题的一个基本模式,但也有其缺陷。
  关键词:价值虚无 人性异化 恋物癖 救赎
  须一瓜的小说《火车火车娶老婆没有》,发表于《人民文学》2009年第11期。小说讲述的是身为刑警的“我”在目睹了师傅们开枪互射的惨烈场面后,调到交警队,开始了与非法载客的摩托的哥童年贵的斗智斗勇,交警队的生活并没有让“我”的内心煎熬丝毫减少,人性扭曲的一面同样在这里上演。人性普遍扭曲的世界中,童年贵一家却展现出快乐、温暖的一面。在一次专项整治行动中,“我”在桥上遭遇了童年贵,走投无路的童年贵,开着破车向“我”冲来,这无疑是自寻死路。此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风铃的“噔叮咚”和问候火车的声音,于是决定将生的机会留给童年贵,最终自己选择坠下高架桥。
  一
  尼采曾说:“我谈论的是两个世纪以后的历史。我描绘的是将要到来、而且不可能以其他方式到来的现象:虚无主义的降临。”{1}尼采的这段话写于1888年春,不到两个世纪,尼采的预言就实现了。当代中国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旧有的伦理道德价值似乎瞬间被一扫而空,缺少固有道德伦理束缚的人们如打开了潘多拉之盒,纷纷将目光转向对名利的追求,并逐步丧失了其理性。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不无担忧地指出:“理性主义过程的终结就是虚无主义。是人的自我意识在意图毁坏过去、控制未来。在其极致,就是现代性。尽管虚无主义是建立在形而上的基础上,但它弥漫了整个社会,而其终结必然是毁掉自身。”{2}丹尼尔·贝尔的话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须一瓜所构建的这个故事正是发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她看到了我们社会的症结所在。“须一瓜的每一个作品都是在讲述人性荒芜的故事”,而导致人性荒芜的原因是“舍生取义、存理灭欲等一个完整而封闭的价值体系”遭受到了“偏重于个人的‘利’‘情’”价值观的挑战。{3}虽然在小说中须一瓜只是围绕“法律”展开其关于人性的叙事,但是“法律”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无疑有其代表性,它的一个小小的横截面展示的是更多价值伦理的崩溃。
  首先,须一瓜将执法者的公正性、权威性置于被质疑的位置。小说中的“我”以及专项整治中队的吴稚和陈军,在花市门口堵截童年贵的时候,感受到的是来自群众的敌意。童年贵拉的女乘客在被拦截之后,就破口大骂他们为“土匪”“败坏政府形象的人”。“围观者都公开站在那女人一边,有人大骂公共交通不延伸服务,又不许摩托载客,就是不管百姓死活”,这里群众与执法者处于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以至于“我”不由地发出无奈的感叹:“现在就是这样,人群中,只要有冲突,警察肯定就是众矢之的,什么三教九流,都万众一心瞬间结成统一战线。”
  其次,“法”只是执法者与群众为己所用的工具。小说中的群众和执法者都在拿法律说事,群众试图以法律作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而执法者则以此作为自己执法的依据,但二者都并不真正严格遵守法律。童年贵黑车上的女乘客很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哪条法律规定我不能坐黑哥的车?噢,我不能坐我老乡的车?你们拿出法律来!”而执法者吴稚、陈军等也并非把法律当回事,他们不过将法律当作维护自己个人尊严的工具,不容他人挑战其权威。吴稚在踢一个老拉客时说:“混账!你守不守法跟我无关,但是,既然我在管这条法律,你就要守!你就要给我面子!”“我”对童年贵的排斥感正是来自于这种感觉,他的“笑”被视为“在法律面前,是非常轻浮的笑”。须一瓜带着一种很复杂的情绪描绘警民冲突,“法律”这面多棱镜折射出的远远不止我们所看到的这一面,而是更为复杂的社会现实,亲情、友情、爱情所包含的价值伦理在这现实面前呈现出又一番病态。
  二
  旧的价值体系崩溃后,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人们普遍感到压抑、困惑,寻找不到更好的自我拯救的方式,在这个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心甘情愿地随波逐流。既然活着就要寻找活下去的理由,他们的方案是寻找可以寄托个人精神苦闷的物件,以使这种异化的心理暂时得以缓解。殊不知这种慰藉方式却如癌细胞一样在人体蔓延,再也无法摆脱。所以,小说中的人物普遍表现出一种“恋物癖”式的自我慰藉,它的宣告失败是必然的。
  小康长期处理交通事故现场,以至于心理发生了变态,他进行自我调适的药方是搜集血腥的交通事故现场照片以及循环播放电脑里的一首曲子。师母既无正经工作,也不管女儿,贪玩嗜赌。前女友彭蕾唯利是图,她所选择寄托的物无疑就是金钱。刑警师傅生活、工作皆不如意,只得向自己所养的鹩哥倾诉苦闷,以至于鹩哥学会了说脏话,他是把鹩哥当成了自己的寄托。然而这些“恋物癖”式的自我慰藉注定是失败的,也许它能暂时缓解现代都市人的孤寂与迷茫,但不能帮助身陷囹圄的人们从根本上摆脱精神贫瘠的魔咒。
  小说中童年贵一家所呈现的自我慰藉方式其实也是“恋物癖”式的,然而他们却呈现了一种不一样的精神状态,与前者的阴迷、死寂不同,他们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乐观、积极,憧憬着生活的美好。童年贵一家住在火车铁轨旁,每次火车开过,他们都会问一句:“火车火车娶老婆了没有?”火车就会应声而起,“呜,呜——”而这时“楼下,立刻爆起好几个人跺脚大笑声”。在接受《燕赵都市报》记者的采访,被问及小说“有些悲观主义,通篇压抑与阴霾,您在现实中是否也是有悲观倾向”时,须一瓜回答说:“小说里面有火车的问候啊,它在我身上安装了和飞蛾一样的趋光装置。”{4}
  异化的社会带来人的异化,人的异化又促使人们进行自我解救。小说家往往会将个人情感投射到自己的小说中,在小说人物进行自我突围的同时,作者投射其中的情感也在帮着小说人物出谋划策。所以,这篇小说的救赎就涉及小说人物的救赎之道和作者的救赎之道,或者说小说人物的救赎之道就是作者的救赎之道。
其他文献
摘 要: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与苏轼《江神子·猎词》同为宋词中抵御西夏之词,但二者无论用词、情感、意象、风格皆不相同,究其原因,则因时代背景之不同,价值身份之差异,词风演变之过程,而最为本质的则是社会思潮之影响,即有无道学内涵之充实。从此二首词中,即可看出北宋前、中期士人对待西夏问题的态度转变,又可见出社会思潮对士人思想的开拓发展。  关键词:《渔家傲·秋思》 《江神子·猎词》 时代背景 身份差异
【摘要】英语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高效途径。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游戏引入、开展小组阅读和丰富阅读材料等学习策略建构小学英语阅读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
摘 要:“因内而符外”与“风格就是人”是刘勰与布封关于风格论的观点,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刘勰与布封的风格论都是在继承前人关于风格的论述基础上形成的,都不满于当时文坛的不正文风。然而,二者对风格的定义又有所区别,并且对其影响也不尽相同。“因内而符外”与“风格就是人”对中西风格论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刘勰 布封 风格论 “因内而符外” “风格就是人”  一、《文心雕龙·体性》
摘 要:“镜像阶段”理论是拉康精神分析理论重要的基础内容,从中剥离出的“凝视”这一关键概念成为进入拉康“镜像论”的诸多方式之一。本文尝试应用“凝视”理论对斯·奥台尔的小说《蓝色海豚岛》进行精神层面的解读分析,结合文本具体阐释想象界/镜像阶段的理想自我与进入象征界的自我理想形成机制,探讨“观看”与“凝视”两个维度下主体自我的建立最终注定回归他者/父名社会文化和道德秩序的自觉选择。  关键词:观看 凝
摘 要:元曲四大悲剧之一的《汉宫秋》对汉元帝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剧中具体环境和故事情节发展中进行的,与剧中众人的语言、心理、行为都密不可分。本文通过文本细读来还原故事背景,理解人物语言、心理和行为,发掘剧中意境的作用,有助于较为客观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从此角度出发进行探析,汉元帝这一人物形象会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刻板印象的色彩。  关键词:《汉宫秋》 汉元帝 傀儡  《汉宫秋》出自马致远之手,是其代表作
阿成小说《赵一曼女士》与大多数传统小说有所不同,这篇小说的内容从题目中便一目了然,是描写赵一曼女士的。但是作者在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引出赵一曼女士,而是由第一人称“我”展开叙事,以“我”的视觉讲述赵一曼女士的故事,而故事又是从“我”与医院的关系说起。具体来说,文章开头写“我”为了巴结那里住院的领导,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去到哈尔滨的伪市立医院,由此引出“我”得知了赵一曼女士也曾住过这家医院,想了
摘 要:重读经典名篇,从“小问题”到“大探究”是文本细读的关键所在。本文由司马迁《项羽之死》里的“田父”与“亭长”两个注释,引发出关于“天下、民心与王权”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乌江与那条渡船,即“民心”与项羽“命运之舟”的隐喻,项羽能否渡过乌江关键在于天下民心是否归一。“摆渡者”乌江亭长能救霸王于危难之时,却救不了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以史为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关键词:司马迁 《项
摘要:艾芜是中国文学史上流浪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南行记》是其最重要的小说集。《在茅草地》以作者流浪过程中一段经历为素材,表现了他小说中积极、乐观向上的写作特点,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小说还表现出了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以及多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独特特点。  关键词:艾芜 流浪文学 小说特点  艾芜在《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写作的》一文中曾经写道:“由四川到云南,由云南到缅甸,一路上是带着书,带着纸笔,
【摘要】班级是学生知识汇集、能力培养、情感熏陶、人格塑造、精神升华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教育作用,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抽象性;从属性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2-0034-02  On the Confusion and
“箩箩面面,吃羊屎,粑蛋蛋,蛋蛋滚了一院院,我给我娃拾回家,让你外婆给你做饭饭……”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可是大人哄小孩时最爱说的一段童谣。  我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候农村里还没有通电,不仅没有电灯不说,更没有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即使人们日常磨面粉,也是传统的石碾或石磨。在我们所居住的老院子里,就有一个磨坊,那时候大伙儿实行吃大锅饭的政策,爷爷兄弟四人,每人都生养有好几个娃娃。话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