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bS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探索

来源 :地学前缘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cl1980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应对我国生态领域的诸多问题,探索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路径,2016—2018年我国实施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程实施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对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规律认识不足、过度依赖工程措施、配套管理政策措施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近年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关注。本文对NbS的定义、核心理念与准则、实施方法和典型案例进行了梳理,并从NbS的视角对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反过来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水平能够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在多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侧重点一般都放在对单词和句子结构的讲解上,忽略对整篇文章阅读技巧的教学,导致高中英语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提升。本文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整体阅读的应用策略。
摘要:本文对问题导向式校本研修的目标设计、操作流程作了简要分析,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对研修工作的组织策略作了重点论述,从实践研究的角度论证了问题导向式校本研修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问题导向;实战;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8-0026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点,以教师素养现状为培点,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出的有代表意义的问题出发,在学
基于白洋淀北部沉积岩心210Pb和137Cs测年、重金属元素、营养元素、粒度和硅藻优势属种分析,结合水文、气候以及保定市和安新县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重建了白洋淀近70年以来的生态环境演化历史,并探讨了影响硅藻优势属种演替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60年之前,重金属和营养元素处于较低的水平,硅藻属种以Aulacoseira granulata为主,反映湖泊生态环境处于自然演化阶段;1960年前后,
为揭示孙吴-嘉荫盆地晚白垩世富饶组和太平林场组的物源特征及其构造背景,对两组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富饶组碎屑锆石55个测点产生以下年龄峰值:65 Ma、280 Ma和496 Ma,太平林场组碎屑锆石78个测点产生以下年龄峰值:98 Ma,189 Ma,240 Ma和488 Ma,表明富饶组和太平林场组具有混合物源的特征.Al2O3/TiO2平均值分别为
峡东地区是我国原震旦系标准剖面所在地,该地区南沱组直接覆盖莲沱组之上,中间缺失下冰期和间冰期地层,究其原因尚不清楚.通过聚焦南沱组与莲沱组接触层位,利用现代冰川沉积物研究方法开展系统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湾周缘南沱组和莲沱组之间存在一层紫红色混合杂砾岩层,其内部砾石定向性、形态、磨圆、岩性以及显微构造与之上南沱组典型灰绿色杂砾岩区别明显,青林口剖面南沱组底部发育微观尺度上的变形沉积构造.表明南
岩溶含水层具有高度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为定量识别济南泉域岩溶含水层发育状况,通过选取泉域岩溶水补给区和排泄区的地下水位动态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频谱分析,研究其对降雨补给的响应特征.地下水位-降雨量的自相关和互相关分析表明,系统对降雨输入信号的敏感程度自补给区至排泄区逐渐降低,但记忆作用逐渐增强.相位分析结果表明泉域地下水位对降雨信号的响应存在滞后现象,自补给区至排泄区滞后时间逐渐延长,补给区地下
内蒙古东部早二叠世火山岩的成因和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拼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大石寨地区大石寨组基-中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旨在讨论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为制约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拼合过程和探讨兴蒙造山带东段的构造演化提供更多信息.大石寨组基-中性火山岩包括变细碧岩、变玄武岩、碎屑岩化玄武安山岩、
面对当前严峻的资源环境与生态压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开展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虽然已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保护修复目标不明确、整体性与系统性不足、人工干预的工程措施过度、缺乏动态监测评价、难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诸多问题。鉴此,本研究在梳理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相关理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适应性管理、社会-经济-自
为研究矿山开采及修复过程中如何开展生物多样性管理,本文借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矿山生物多样性管理系列指南》成果,将相关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广东大宝山矿生态修复实践中。文章在介绍IUCN的"综合生物多样性管理体系"方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其作为大宝山矿实施生态修复依据,阐述了该管理体系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并结合广东大宝山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宝山矿生物多样性管理的保护与修复框架,
服务"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全链条管理的全国矿山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形成。2019年遥感监测查明:全国采矿损毁土地361.05万hm~2,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0.37%;其中,挖损土地145.93万hm~2,压占土地130.67万hm~2,塌陷土地84.45万hm~2;在建生产矿山采矿损毁土地134.04万hm~2,废弃矿山采矿损毁土地227.01万hm~2。全国累计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