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大鼠心肺复苏(CPR)后神经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对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窒息加冰KC1致大鼠心搏骤停(CA)/CPR动物模型,在自
【机 构】
:
空军总医院重症监护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急救科,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大鼠心肺复苏(CPR)后神经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对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窒息加冰KC1致大鼠心搏骤停(CA)/CPR动物模型,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6、12、24、48和72 h断头处死大鼠制备大脑皮质内线粒体匀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MPTP的开放程度,用Clark氧电极法分析线粒体呼吸功能,并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 CA/CPR后大鼠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明显受损,线粒体呼吸Ⅲ态(R3)速率下降;ROSC后神经细胞MPTP持续处于开放状态,开放程度并不是瞬间增至最大,而是具有时间依赖性.具体表现为:ROSC后6h内神经细胞MPTP开放程度保持低水平,6 h以后开始迅速大量开放,12 h开放程度达到最大,24 h开放程度略有缩小,表明线粒体开始收缩.至48 h开放程度再次加大.72 h又明显缩小,但未达到正常水平(P均<0.05).虽然线粒体R3速率下降.但线粒体呼吸Ⅳ态(R4)速率升高,呼吸控制率(RCR)和磷/氧(P/O)比值明显下降;随着ROSC时间延长,RCR和P/O比值持续在低水平状态(P<0.05或P<0.01).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有明显损伤.相关分析表明,MPTP开放与RCR呈明显正相关(r=0.025,P<0.05).结论 CPR后MPTP开放是加重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主要原因,在ROSC后早期即12 h以内如能及时应用抑制MPTP开放的策略,可能会使神经细胞的线粒体功能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为神经功能的恢复赢得机会.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妊娠结局与围产儿预后情况.方法: 分析比较轻、重型ICP患者的围产儿预后情况.结果: :重型组ICP患者的围产儿羊水污染率、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的封闭脊髓窗技术活体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变化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改进传统的脊髓窗,设计带有打击探头的脊髓窗.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
目的 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研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相关的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SPM、GIM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
目的 观察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过程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日本大耳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
目的 探讨小白菊内酯(PAR)对关节软骨细胞蛋白聚糖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 软骨细胞取自骨关节炎(OA)患者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髁,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
本实验利用恶性疟原虫FCCI/HN株CSP抗原基因在真核细胞(HeLa)中高效表达,将纯化的表达蛋白作为候选疫苗免疫小鼠,并通过体外诱生检测小鼠脾细胞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
目的 通过研究共刺激分子CD70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及DNA甲基化抑制剂氮杂胞苷对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CD70分子的影响,探讨DNA甲基化在SLE患者外周血T
目的 检测EphA2基因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星形胶质瘤病理分级、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90例人脑星形胶质瘤标本,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phA2mRNA表达
目的 建立个体化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躯干骨(颈椎除外)和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采用螺旋CT扫描AIS患者,共513层,经一系列图像软件处理,数据以IG-ES文件格式转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观察帕罗西汀对Af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帕罗西汀治疗后Af患者Af的转归.方法 采用